第四章:我的产品,我的团队
4.1大产品,大设计,大团队
![](https://img.haomeiwen.com/i3792466/a5950de069b6ceef.jpg)
这批人都有Geek气质,乐于探索。产品刚上市,甚至未上市的时候,主流用户往往是创新者。 他们的特点与产品设计人员比较像,很容易打成一片,比如建立共同的IM群,经常交流,创新者经常给产品提出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所以设计此阶段的产品会让我们比较兴奋,似乎创意总像地里的野草,割都割不完。不过,虽然我们可以利用创新者帮助产品尽快成长,但由于创新者总是极少数,所以商业利益无法保证。更何况创新者“喜新厌旧”,往往比产品开发走得更快,想尝试新技术甚于解决问题。所以这些创意也正像“野草”,必须由我们做出价值判断,要防止产品被它们变成荒地。
早期追随者:观念比较新,但是需求目的性很强,需要迅速能够解决其问题的产品。他们是信息达人,可能很早就知道产品了,但不会盲目试用,而是先从其他渠道主动了解这个产品是干什么的,反复验证,确认对自己有用以后才会尝试,好在这批人如果开始用了会比第一种人忠诚度高很多。早期追随者和创新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早期追随者不是为了尝试新技术而使用某产品,而是为了解决某些需求才使用,早期追随者也会给产品提很多的想法,但他们是从需求出发的。这批用户对产品发展价值极大,最好牢牢抓住,将来可以发展为产品的种子用户,不断地给产品提供改进意见。产品上市后的早期,主流用户通常是早期追随者,这时候产品可以做得偏向“专家用户”,产品的进化主要体现在功能的不断创新上。
早期主流用户:是产品大规模产生商业价值的用户群,他们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批人,偶尔被动地听到过新产品,但觉得正在使用的老产品也能解决问题,就不会更换,但心中还是对新产品存在期待,希望有机会试一下。这时候的产品与早期有很大的不同,需要面向主流的“中间用户”和“新手”,而非“专家”了。所以在产品进入这个市场,接触这批用户的时候,需要尽量做得简单易用,才能迅速占领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因为这帮用户没工夫研究,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的产品。从这个阶段开始,产品渐渐稳定,小修小改也不那么让人激动。
晚期主流用户:这部分主流用户和早期的区别也许是心态上的。早期主流用户对新产品有尝试的愿望,而晚期主流用户对新产品心存抵触。他们直到老产品已经渐渐地出现明显的劣势,才会很不情愿地使用新产品。这个阶段产品已经定型,用户其实对产品也比较了解,市场竞争也相当激烈,所以仅仅通过功能竞争来获得用户再也不够,是典型的市场营销发力的时刻,需要通过强大的心理攻势来赢得晚期主流用户的认可。这也就是“微笑曲线”右半边上翘的嘴角发力的时候。营销的创新,如果做得好,就可以达到“一招鲜吃遍天”的效果,并且相对于研发阶段的投入比较少,产出快速、可预期,是收割商业回报的大好时期。
落伍者:最后一批用户,他们的附加值已经比较低了,如果我们实际一点,就可以更注重眼前利益,在不违背道德标准的前提下,赚一票是一票吧。这时候,产品渐渐退出,市场也渐渐萎缩,或者说转移,因为必定有新产品成长起来,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必然死在沙滩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