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体裁是文学作品的具体存在样式,是由构建文学作品内容的方式、手段、语言和结构等因素有机综合而呈现出来的文学作品的外显形式,它规定了文学作品的类别或类型。现行中国通用的“四分法”是沿袭鲁迅、茅盾等所编的《新文学大系》,将文学主要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类。
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文学样式
何静
诗歌:是一种高度集中地表现生活(客观的和主观的),饱含情感,富有想象,语言精练,节奏感鲜明,分行排列的文学样式。
散文:广义的散文是诗歌以外的一切写作文体,狭义的散文指纯粹文学意义的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情实感的文学作品。
小说:是通过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或生活画面,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利用背景交代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现实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虚构性叙事文体。
戏剧:又称为剧本,是戏剧表演所依据的脚本,它以人物的台词为手段、通过激烈的戏剧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高度集中反映社会生活。
明确地区分四类文学样式有利于学生把握文体特征,解读文学作品;有利于学生习得体裁知识,落实写作要求。四种文学样式的特点很鲜明,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因此,从四类文学样式的基本特性出发,就能较轻松地作出辨别。怎样引导学生通过抓文学样式的基本特性,辨别这四类文体呢?下面几位名师的教学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案例1】王崧舟老师《长相思》(苏教版,四年级下)诗歌教学:
师:除了纳兰性德自己外,还会有谁要问一问纳兰性德:君何事轻别离,一年能几团圆月?还有谁?
生1:还有深深思念他的妻子。
师:对,你就是纳兰性德的妻子,你问一问纳兰性德?
生1:(朗读)君何事轻别离,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妻子问丈夫,那个“君”字应改一下,改成——
生1:问“夫”。
师:对!你再来问一问。等一下,我们一起到一个地方去问,好吗?长亭外,杨柳依依,妻子站在送别的路上,问纳兰性德——
生1:(朗读)君何事轻别离,一年能几团圆月?
【案例2】余映潮老师《荷叶 母亲》(人教版,七年级上)散文教学:
师:这次,从第4段读起。读冰心的文章,一个基本的语调是温婉的调子。
生齐读4-7文字。
师:还要读,刚才的朗读的弱点在于速度。读冰心的文章,还要有水一样的柔情。不是我们读的那么快,就能够体会的。你看。(师有感情地范读。)
【案例3】程红兵老师《我的叔叔于勒》(人教版,九年级上)小说教学:
师: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包括怎么称呼他,怎么说他的。
……
师:请同学们把这些评价分分类,分类的标准是哪些话是在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说的,并说说是什么情况,他们对于勒又采取了什么态度。请按时间说。
……
师:前后之间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切因为什么?
……
【案例4】程翔老师《雷雨》(人教版,必修四)戏剧教学:
师:课文是戏剧,对话是重点。对话的特点是阶段性、分组。《雷雨》的对话可以分为四组。
师:第一组是围绕着什么而展开的对话?
生:回忆一个人。
从上面的教学案例,我们可以归纳出文学作品教学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的一些特征:
0 1
诗歌的特征
(1)强烈的抒情性。抒情性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基本特征。任何文学样式都蕴含了作家的审美情感,但诗歌的抒情性最为鲜明。如李煜在《虞美人》中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喻自己的愁情深重,就把抽象化为鲜明的具体的形象,诗人似乎把去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恨都凝结在这滚滚东去的绵绵无尽的江水中。
(2)高度的概括性。诗歌的概括性主要指诗歌在有限的篇幅中表现出丰富的内容,同时又简约凝练。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炼词、炼句,目的就是要使写出来的诗言简意丰。如贾岛的“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茎”都是经典的例子。
(3)丰富的想象性。虽然一切文学体裁都离不开艺术想象,但一般来说,诗歌的想象更丰富、更自由、更奇特。《行路难(其一)》中的李白,身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的盛宴却食不下咽,酒不入喉,拔出宝剑,却不知道砍向哪里;欲渡黄河,冰雪塞川,将登太行,大雪封山。自视甚高的诗人,只好自叹“行路难,行路难”。眼看就要被这股苦闷和烦躁吞掉,“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4)独特的音乐美。节奏和韵律是诗歌音乐美的两大因素。节奏指诗句的长短强弱的音律变化,韵律指诗歌的平仄方式和押韵规则。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以两个“轻轻地”和一个“悄悄地”开头、结尾,使得诗歌就像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伴随着诗人情感的起伏跳跃,旋律优美而略带忧伤,呈现出音乐美的特征。
(5)立体的建筑美。诗句的分行排列,使得诗歌具有一种形式上的造型美和建筑美,也是诗歌最突出、最特殊的外部标识。如杜甫的《旅夜书怀》中的“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本来是不合语法的,正确的顺序本应为:“微风细草岸,独夜危樯舟”。但恰恰是这些词语、意象的颠倒,使得语言具有了一些新奇的表现力和生命力。
0 2
散文的特征
(1)题材广泛多样。散文的题材包罗万象,凡是与某一主题相关的材料都可以成为散文的素材。散文的取材广泛也与它的分类多样息息相关。如回忆亲人的《背影》是散文,描写景物的《小石潭记》是散文;游记《醉翁亭记》是散文,小品《湖心亭看雪》也是散文。
(2)形散而神不散。柯灵认为:“散文是一切文学样式中最自由活泼,最没有拘束的。” 形散对于散文只是外在的现象,神不散才是其内在的本质,这才是散文结构自由的根本所在。如朱自清的《背影》从交代家庭内部琐事到南京出游,从父亲叮嘱别人送行到亲自送别买橘等,一大堆杂事都记叙在内,看似很松散,但仔细分析其间事件的联系会发现,所有的事都是围绕表现父亲对我的爱而安排的,并进而表现自己对父亲的悔。当然,形散而神不散只是散文形神关系的一种,有些优秀散文则是形散神也散的。
(3)抒发真情实感。散文是最接近生活真实的文学样式,“真挚地表现出自己对于整个世界独特的体验与感受,这确实是散文创作的基石。” 如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通过写主人公的爸爸对她严中有爱的教育和爸爸去世时她的人生体验,既表现了爸爸对主人公的深情盼望,又表现了主人公失去父亲的痛楚无奈,同时还表达了主人公对爸爸的崇敬怀念以及深深眷恋的感情。
(4)语言简洁自然。散文语言大多清新自然,表情达意,朴实真挚,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专门选择具有拟人化手法的词语,使得语言具备童真与活泼的特点。如“开得这样盛的紫藤萝”“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欢笑”等词语原本是写人的神情,在这里把紫藤萝写得犹如孩童,生机勃发、淘气可爱。
03
小说的特征
(1)深入细致的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是小说的基本要素,也是它的灵魂。小说把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的刻画作为创作的中心。想起某一部小说,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里面的鲜活人物,如吝啬的葛朗台、泼辣的王熙凤、贪吃偷懒的猪八戒、胆小的别里科夫。
(2)完整复杂的情节结构。情节是按照因果关系组织起来的事件,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情节是小说生动性的集中体现,它与人物性格刻画息息相关,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如《西游记》与孙悟空相关的情节有从师学艺、智取金箍棒、大闹天宫、斗法如来、被压五指山、西天取经;《水浒传》与武松相关的情节有景阳冈打虎、怒杀潘金莲、狮子楼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等。
(3)具体生动的环境描写。“人始终逃不出景物的毒手,正如蝇不能逃出蛛网。”环境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鲁迅在《孔乙己》中有意以乐景写哀事,以外在环境推动人物命运发展:只要孔乙己一到店,“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短衣帮拿孔乙己的痛苦作为笑料来寻求片刻的欢乐,掌柜在孔乙己打折腿之后还念念不忘他的十九个钱……而正是这样一种麻木不仁、自私冷漠的社会环境,使得孔乙这样一个原本多余的人更加处于孤立无援的悲惨环境中,其悲剧的必然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04
戏剧的特征
(1)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戏剧冲突是戏剧的基本特质,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文学就是要求着力处理生活冲突和性格冲突,并把它们艺术地转化为戏剧冲突。如《变脸》的剧情是在水上漂、梁素兰、狗娃、孙少爷等人物的意志冲突中展开的,而这些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又进一步刻画了他们的性格。
(2)富于动作性的人物语言。戏剧文学中一般只有人物的对话和独白,较少出现叙述性的语言。从戏剧艺术的特性来看,人物语言既是体现人物内心动作的形式,也是戏剧动作的基本形式。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动作性的对话,等于戏还没有开幕。人物语言(对话、独白)的动作性,一方面指人物语言可以配上一定的动作,一方面是指人物语言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3)适应舞台时空的戏剧结构。戏剧作品要在舞台上演出,受到舞台空间和演出时间的限制,因此,反映生活必须高度集中,必须让观众的审美注意保持始终。西方古典主义戏剧根据其对亚里士多德《诗学》的理解,提出了“三一律”,即:“时间的一律”“地点的一律”“动作的一律”,要求用一地、一天内完成一个故事,以求得剧情时空与舞台时空的高度统一。如老舍的《茶馆》利用了“裕泰茶馆”这个大背景只用了两个上午、一个清晨,就把三个时代里发生的事情尽数描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