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共济会原创文字集
用“精神分析法”来研究文本(2)

用“精神分析法”来研究文本(2)

作者: 柚子_甜茶 | 来源:发表于2018-11-28 08:09 被阅读63次

    【3】自我分析

    自我分析,是指对自我理性、深刻、全面的分析。我们通常有两方面:一是有自我透明;二是无自知之明。

    在乔哈里窗口中,我们会有“公开的自我”、“隐藏的自我”、“不了解的自我”三部分。

    当“不了解的自我”占到大部分,并且“公开的自我”只占一小部分时,这时候我们是呈现“无自知之明”的,因为我们并不了解这一部分的自我。而当“公开的自我”占大部分时,这时候的我们就是“有自我透明”的。这部分是我们所熟知的部分,是公众所了解的部分。

    自我分析的过程是从童年生活的自我再现开始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习惯性行为及情感表现都是自己童年经历的翻版。并且,童年生活的凝缩物是人类潜意识的基本成分。所以,自我分析能够帮助我们再现童年经历,从而了解潜意识的内容及形成的过程。

    通常,在文本中,自我分析可以体现在自传类作品中。作家通过描写自己的经历来展现自己的精神世界。读者也可以通过研究作家的自我分析以及年经历来研究作家以及文本。

    【4】梦境分析

    最后一部分是梦境分析。按照精神分析理论,做梦是人类最普遍的精神现象。梦是压抑人的内心深处的潜意识活动的最普遍、最重要的表现;梦是一个人某种愿望的达成表现;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

    通常,梦的处理过程会分为四个环节“压缩”、“移置”、“视像化”和“润饰”。

    压缩环节是片断梦,即梦的节选;

    移置环节是转移重点,即将梦与现实的内容张冠李戴;

    视像化是画面语言,即采用蒙太奇手法去塑造梦境;

    润饰是故事拼接,即梦境会重新进行剧本创作。

    分析一个人的梦境可以观察一个人的精神状况。所以,在文本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创作者的梦境去分析其作品,也可以通过角色的梦境去分析其性格特点。

    以曹雪芹的《红楼梦》为例。

    对于曹雪芹,我们找不到关于对他的梦境的描述。所以我们通过对书中角色梦境的描写去分析文本和角色。

    在“病潇湘痴魂惊恶梦“一回中,描写了林黛玉的一个梦境:黛玉的父亲新娶了一个妻子,继母将黛玉许给别人做续弦。面对这种困境,黛玉向两位舅母以及贾母求援,却都遭到了冷眼和拒绝,后来又梦到宝玉将心掏出来给她看等一系列的梦境。直到紫鹃进来将她叫醒,才知是一场噩梦。

    清人周春《阅红楼梦随笔》评此梦:“梦境虽空,然亦半真半假。”在梦“假”的外显内容背后,有着“真”的内隐思想。透过变幻迷离、荒诞不经的梦境表象,我们可以看出黛玉本身的某些性格。如:在黛玉的梦境中,贾母凤姐等人不再是和蔼的长辈,而是漠眼相待的冷心人,可以看出其性格中的多疑与敏感;在梦境中清楚的明白宝玉对她的情感,也可以看出她性格中理性的一面。这个梦境在显示黛玉内心不安的同时也预示了“宝黛爱情”的悲剧,与文本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以,在进行文本研究时,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文本中的梦境描写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文本的内容和走向。

    用“精神分析法”来研究文本(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乐道也:新的角度。
        柚子_甜茶:@乐道也 这是人文社科研究方法的一种😊😊🌹🌹☕☕

      本文标题:用“精神分析法”来研究文本(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pio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