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作者: 孤影_0ac2 | 来源:发表于2019-04-22 23:28 被阅读0次

今天偶然得知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之前都是把这天当做普通的日子过了。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精神的寄托,灵魂的载体,在为自己购买了三本书之外,恰逢昨日通宵读完《追风筝的人》,便再写篇读后感以作纪念,并与各位深爱读书的朋友共勉。


其实听说这本书已经很久了,身边有很多朋友在推荐,而我也很久没有读过让我忘却时间的小说。

故事发生在阿富汗,主人公阿米尔是一个富二代级别的人物,整篇讲述了他关于友情,亲情,爱情,赎罪的一个过程,也可以说是由“放风筝”到“追风筝”的心理转变。

关于友情,开端阿米尔不觉得和他的仆人哈桑会有友情,有也只是哈桑的一厢情愿,而通篇最点睛的一句话就是哈桑说的“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向阿米尔道明了他的忠诚甚至友情,像追到最后一个风筝时遭受凌辱也不撒手,像阿米尔自己犯的错都是他挺身背锅,而这一切换来的都是阿米尔的厌恶,他无法容忍有人分享他父亲的爱,这也展现出他自私的一面。

每个人都有自私的一面,尤其拿出自己最想占有的事物,无论对方多么的无私,甚至达到“愚忠”的地步,换来的却是是越发的厌恶。

阿米尔成功的赶走了阿桑,但阿富汗也迎来了动乱,他和他的父亲被迫逃离了故土,而这一路上父亲展现出的刚正,无私都与阿米尔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曾经目睹哈桑为了帮他追最后的风筝遭受凌辱却不敢出面,然而父亲却为了一个陌生的女子冒着生命危险出头。当他们移居美国,阿米尔也在其父亲生命将要结束的时候和他心爱的姑娘成了家,而他父亲的一句“要是哈桑在就完美了”却再次让阿米尔心中起了波澜。

直到他再回到阿富汗,当他知道哈桑其实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一开始的不接受,再到后面的愧疚,他真正的开始改变了,有人说如果内心会有愧疚感,其实他的心在往正确的方向前行。

哈桑为了守护阿米尔的老房子被塔利班杀死,留下来一个幼子却落入塔利班,这也开始了阿米尔的赎罪之路,多次在动乱中险些丧命,他不在怯懦,不在自私,甚至为了哈桑的孩子差些死在塔利班营地,这个阶段的阿米尔不再是放风筝的人,而是追风筝的人,为了哈桑,也为了过往的种种罪恶,直到最后他向哈桑的孩子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本书中引发感触的地方很多很多,“追风筝”却是我印象最深的,仔细想想生活中有很多为我们“追风筝”的人,像是父母给予的种种,像是人生路途遇到的兄弟,像是围绕我们身边无私付出的人,他们本身不愿得到什么,只是为你,千千万万遍,所以,请拿出自己的真心善待他,因为我们其实也是个“追风筝”的人。


tips:刚开始写了600多字时发现自己感觉在复述这本书,所以又重新写,直到写完,毕竟第一次去写读后感,还是有很多地方写得不如意,索性就这样,只能建议大家亲身去体会一下了。

相关文章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读完《追风筝的人》,原谅我文笔粗俗,但是想试着写一写读后感。 01《追风筝的人》,追的是什么? 小时候的阿米尔,和...

  • 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我当初看这本书的时候,完全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追风筝的人》,我就产生了许多疑问:是谁在追...

  • 追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坐了两天的火车,阅读完一本一直想看却总是未看的《追风筝的人》。很早前就看过这本书的...

  • 《追风筝的人》——救赎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

  • 假若有风筝在飞,那就勇敢地去追

    假若有风筝在飞,那就勇敢地去追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又迎来了一个寒假,习惯了忙碌的我百无聊赖,读起了...

  • 2019-01-15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读完《追风筝的人》已经很久了,现在才提起笔写读后感,有人说,如果你患有拖延症,那说明你在恐惧...

  • 错手放飞的风筝,我来追

    错手放飞的风筝,我来追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

  • 追《追风筝的人》

    本周读书心得:一个三晚查课中偶然发现某班一男生手里拿着一本书全神贯注的读,直觉告诉我,肯定不是教科书,翻开书皮,我...

  • 狱司

    追风筝的人 for you , a thousand times over 是,我追

  • 风筝落下了,也能追——《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风筝忽上忽下,你在追寻的是什么? ——题记 纤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pip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