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兵者,诡道也

兵者,诡道也

作者: 小小佘 | 来源:发表于2021-08-07 06:49 被阅读0次

    这是《孙子兵法》里的话。按现在的话说,就是用兵打仗必须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也是“游击战”的精髓,一代伟人在闹革命时就掌握得炉火纯青,运用得恰到好处,打得对手没脾气,连蒋介石也不得不佩服得五体投地。

    现在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不按套路出牌。要出奇制胜,便要创新,便要大胆想象,不走寻常路。想当年官渡之战,淝水之战,夷陵之战,都是以弱胜强,若是按正常套路出牌,没法取胜。官渡之战是北方的袁绍与曹操两强的战略决战,一战定胜负。本来袁绍兵多将广,其正挟战胜公孙赞的余威,气势正盛。相较之下,曹操处于下风,除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外,在兵源、粮草、天时地利人和方面远不如袁绍。毕竟袁绍出身名门望族,在北方豪强中声望如日中天。而曹操出身卑微,名声也不太好,“宁肯人负我,不肯我负人”,做人理念太自私,太“前卫”,与当时的主流声音、主流道德思想相悖。曹操杀孔融,杀华佗,杀杨修,杀刘馥,都是这种理念之下主导的。战争年代,若是讲仁慈,讲仁义道德是成不了气候的,不是说刘邦是一无赖吗?袁绍与曹操开战,其手下的谋士分成两派:一派主张打,趁此良机灭了他,说曹操连年征战,树敌过多,处于四战之地,已无还手之力;一派主张暂缓开战,并分析形势,说出己方一年多征战公孙赞带来的许多不利因素。这一派以沮授、田丰为代表。但正如曹操方的谋士郭嘉所言: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志大才疏,不足惧。并说打仗打的是后勤保障,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嘛,釜底抽薪的办法是先端了其粮草供应基地!于是分派精锐力量偷袭,一举成功拿下袁绍的供应基地,使袁绍几十万大军不战自乱,败局已定。

    夷陵之战也是靠出奇招制胜的。当时刘备亲率大军怒气冲冲而来,意欲踏平东吴,为关羽兄弟报仇!东吴大将陆逊坚持“避其锐气 ,击其惰归”的策略,高挂免战牌,实施战略总退却,一直退到夷陵这个地方才停下来,筑就坚固的防御阵地,与之决战。诸葛亮一直主张“联吴抗曹”的策略,因为己方弱小,北方曹操强大。东吴孙权也很赞成这个策略,并嫁妹妹给刘备,实行政治联姻,结成牢固的联盟,一致对抗北方。所谓“赔了夫人又折兵”其实是半推半就,各怀鬼胎;若是坚决不从,断无这种可能。事实证明联吴抗曹是正确的,赤壁之战大胜就是明证。关羽守荆州,这荆州本是从东吴借来的,所谓“有借有还 ,再借不难”,结果变成老虫借猪,有借无还了。东吴多次催促无果,原担保人鲁肃好不尴尬!先礼后兵,既然赖着不还只有用兵。偏偏关羽又是刚愎自用,自恃武功高强,战力高超,不把东吴小儿放在眼里,想我蜀国第一等大将镇守,老虫还怕你煽毛狗吗?事实证明骄兵必败,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东吴的吕蒙、陆逊等人并非是吃素的,而是有勇有谋的一代名将。尤其是吕蒙,人称“吴下阿蒙”,因为不爱学习,很受轻视。但他经孙权多次规劝与点拨,后来发奋学习,成为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典范,“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故事里的主人公就是吕蒙。陆逊与吕蒙略施小计就把关羽打得落荒而逃,败走麦城而丢命。

    两强相遇勇者胜,是讲狭路相逢,必须有足够的勇气,无惧生死;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讲的是谋略。刘备因关羽被杀的激愤冲昏了头脑,不听诸葛亮的劝阻,一意孤行,亲手破坏了两家联盟的策略,是为失道寡助;不把陆逊统率的东吴大军放在眼里,报仇心切,是为失去理智。两者结合焉能不大败?陆逊一招火烧连营七百里,打得刘备一败涂地,颜面扫地,败退至白帝城托孤了。

    不只是打仗,做人做事写文章亦是如此。往往出奇兵收奇效,所谓“兵者,诡道也!”若是拾人牙慧,只走前人走过的路,只嚼别人嚼过的馍馍,四平八稳,终究是平庸的,不走寻常路,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能创新,才能打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美丽天空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兵者,诡道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pjw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