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在第一部分总结出了七颗珍珠,看看自己是否能够做到:
1.先低头麻痹对手,再感化征服对手
2. 表面和善内心坚强
3. 不但对物质节俭,更要对时间节俭
4. 不被外界影响的坚持
5. 理性和诚实,避免冲动和自以为是,不断总结寻求失败原因
6.乐于成就他人
7.骨子里坚韧,避免摇摆不定
现在开始拆读第二部分“内部记分卡”,全书的第五至第九节内容:
第五节描述了巴菲特家族历史,值得一说的是家族座右铭“花的比挣得少”再加上“不借债”。
我们应该彻底抛弃花呗吗?或者说只利用花呗的无息利益,自己的钱在银行赚取利息或者拿去理财。
第六节讲述巴菲特小时候用一个游戏得到了概率的启发。
恐怖的1927年美国股灾,蒸发了300亿美元,市场上哀鸿一片血流成河,银行倒闭,孩童挨饿。。。但是有人坚定地购买公共事业股和市政债券,非但活了下来还盈利了,保守投资大获全胜。
这其中就有还有长篇描述家长里短的巴菲特公司雏形,一个“浴缸障碍赛”的小标题,是说巴菲特喜欢把N颗标有名字的小钢珠顺着浴缸壁向下滑,拿着秒表计算哪颗能最快到达底部塞口,就是获胜者。
这个游戏教会了他计算概率,“关键就在于收集信息,你能够找到多少是多少,尽你所能”唉,能够从游戏观察中总结出概率这样的结论,善于总结这句话真正能够做到的人,确实不普通啊!关键是当时的巴菲特只是一个快上小学的年纪,果然差距很大。
第七节“沃伦喜欢收集、计算和记忆与数字有关的所有事情。”
他热衷集邮和收藏钱币,喜欢看书,大量时间阅读。。。这些都是巴菲特小时候喜欢做的事情,这是与生俱来对金钱的爱好和敏感啊!我们很多孩子到了高中还没有正确的金钱概念呢,这条的差距让我第一次感到这不是靠后天的努力就能达成的,反正我自己是真心不喜欢数学,尽管现在被生活所迫不得不学习一些理财的知识。唯一相同点就是爱看书了,所有思想的形成、思维方式的切换都是从与时俱进的书本里面获取。
没有颜值、才华、背景、金钱支撑的普通人,可能改变命运的唯一正确方式就是读书了。
讲到收集,书中的一段可以说震撼了我。沃伦收集各种各样饮料瓶盖,开汽水瓶盖的起子带来“砰”的一声之后,是飞得到处都是的瓶盖子,有百事可乐、可口可乐、还有各种品牌的啤酒,一般人会怎么处理?垃圾桶。但是沃伦把它们收集起来,在客厅地板上铺张报纸,然后开始分类、计数。。。
成年人的思路体现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当时巴菲特就通过这些数字知道,哪种饮料更畅销。在他不摆弄瓶盖的时候,他就摆弄钱币和邮票。我们也曾玩过瓶盖、钱币、邮票,我依稀觉得小时候都摆弄过一阵子,可是当年的我毫无想法从这里面获取信息,纯粹瞎玩,对比至此,我不得不承认,无论智商还是见识,跟股神的距离都不能够拿来比较。
第八节依然描述巴菲特小时候的生活,从他6岁开始卖口香糖的时候,他真正喜欢收集的是金钱。
看到这里我真想发一个人捂住脸苦笑的表情,中国父母对于孩子财商的教育貌似一直没有提上日程。而巴菲特在10岁时就拥有了自己第一个银行账户,他售卖饮料、花生和爆米花。。。然后他看到了一本书《赚1000美元的1000招》,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复利”,核心思想是
“没有行动,就不可能成功”。
现在是个鸡汤横流的世界,因此我们队很多鸡汤已经麻木了,但鸡汤之所以被称为鸡汤,是因为它真的是有营养的,能不能吸收首先在于你会不会去喝。关于“复利”和“立刻行动”这二碗鸡汤,你今天喝了吗?巴菲特脑海里面出现他把雪球滚过草坪而让雪球变大的画面,他10岁时宣布自己在35岁的时候将会成为一名百万富翁,他有25年的时间,他想要更多的钱。
第一次购买股票,受不了内心煎熬,稍微盈利后即卖出,得到了三个教训,巴菲特把这段时期作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
第一个教训是,不要过分关注股票的买入成本。
第二个教训是,不要不动脑筋地急于抓住蝇头小利。
第三个教训是,不对其他任何人的资金负责,除非确信自己会成功。
第九节内容对我这个普通人是个沉重打击,我发现了第一条与股神间不可逾越的鸿沟,他的阜新竞选国会议员,大量篇幅描述拉选票的过程,意料中外的是他的父亲竞选获胜了!面对现实吧一个从小对数字、收集、逻辑都非常敏感而且充满兴趣的孩子,再加上一个国会议员的父亲,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放在这里令我窒息,因为大多数人都不会有这样的成长环境。
然后他们举家搬迁到华盛顿,父亲在金融委员会工作,并学会当一名众议院议员,在股票经纪行里结识熟人,还开了间二层车库那么大的杂货铺。。。当时巴菲特12岁,已经非常清楚“事先得搞清楚交易内容”,像个国王一样统治他们的杂货铺。
然后又出现了屠宰场、南奥马哈饲料公司,搬迁到一个供“社会停留和政界要人”居住的限制性社区,送报纸赚零用钱的线路上有6位美国参议员,还有上校和高级法院的法官。成长为少年后,决定去国会当差,把股票走势图带到学校。这些内容描述都令我无比沮丧,因为大多数的普通人根本无法企及这样的客观条件,股神与普通人的距离真的无法逾越吗?
一颗闪亮的珍珠圆润地登场了:极致用心。
如何克服时间和地域的局限,用最高效的方式把报纸送到更大的区域,并且发展副业推销。大量篇幅描述巴菲特如何寻找最有效率的送报路线,在无聊重复的工作中找到与自己竞争的乐趣,用怎样的手法让报纸“滑行”到距离客户门口几英寸的地方。把客户资料整理成卡片,向他们推销新杂志,甚至如何收费让客户不会赖账,用腕表和自行车作为业务支出费用抵扣送报所得税,这条连大多数成年人都不知道如何合理避税。因此,当巴菲特14岁时,他完成了他最喜欢的《赚1000美元的1000招》中的第一步,拥有了1000美元。
相较而言,我们如何面对我们的工作?重复?乏味?厌烦?有没有做到极致?甚至发展衍生业务?
如果是学生党,想想你的课业完成得如何?怎样提升学习效率?时间投入是否足够?态度是否端正?方法是否正确?
如果是职场人,其实我们的第一桶金不用送报纸,好好对待你的本职工作,认真、负责地面对它,思考怎样做才能更加高效?甚至发展衍生业务,甚至考虑第二曲线的创新业务?
如果是创业者则有更多值得挖掘的地方。写到此处,值得自省和深思。
虽然普通人没有巴菲特的家境和背景,但是如果缺乏同样的思想力、逻辑性、积极性和行动力,那成功确实离我们挺远的。
简单总结一下,这些章节教给我们的巴菲特8颗珍珠:
1. “花的比挣得少”再加上“不借债”
2. 收集信息,你能够找到多少是多少,尽你所能
3. 可能改变命运的唯一正确方式就是读书
4. 巴菲特最爱的一本书核心内容是“复利”,核心思想是 “没有行动,就不可能成功”。
5. 关于股票的第一个教训:不要过分关注股票的买入成本。
6. 关于股票的第二个教训:不要不动脑筋地急于抓住蝇头小利。
7. 关于股票的第三个教训:不对其他任何人的资金负责,除非确信自己会成功。
8. 对任何工作极致用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