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父亲和我们

父亲和我们

作者: XSpectrumX | 来源:发表于2021-12-18 08:41 被阅读0次

    “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

     读懂了它

     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高尔基

    在我每日的晨读间隙,

    无意中拿起了一支许久未用的钢笔,

    瞬间便想念起了启蒙我爱好书写的第一笔:

    墨绿色植绒盒子中,安静地躺着包裹着黑色与玫瑰金色相间的英式钢笔。

    我至今都未曾用她完整地写过一篇文章或字帖,

    她更像是我的一个朋友,

    总在我的书柜中,一个固定的位置,

    静静地凝望着。

    她,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支笔,

    是我第一份象征着成长与思考的印记,

    更是父亲寄托于我的厚望。

    在此往后的若干年,

    我也逐渐地喜欢上书法,

    不管是日常的日记,班主任要求的周记,

    学校里的文化广场、英语角、宣传版,

    我都乐于参与做板书、写内容、做策划。

    回忆起父亲,

    他握着我的手写出横竖撇捺,

    而今天的我们,习惯于视频与微信,

    早已没有了古人的书信往来般,见字如面的珍惜眼前。

    他教会我读每个字,他解释每个字的意思,

    而我们却在长大以后,

    与父亲的对话却少之又少。

    无意间听到李健一首歌---父亲写的散文诗

    一九八四年 庄稼还没收割完

    女儿躺在我怀里 睡得那么甜

    今晚的露天电影 没时间去看

    妻子提醒我 修修缝纫机的踏板

    明天我要去 邻居家再借点钱

    孩子哭了一整天哪 闹着要吃饼干

    蓝色的涤卡上衣 痛往心里钻

    蹲在池塘边上 给了自己两拳

    这是我父亲 日记里的文字

    这是他的青春 留下留下来的散文诗

    几十年后 我看着泪流不止

    可我的父亲已经 老得像一个影子

    父爱似茶,啜之淡然,却回甘悠长,似无味实至味。

    只有细细地用心品味,方能赏出真味道。

    童年时期:小时候,父爱如同淡淡的茶香一般,光是闻着就能让人静下心来。

    青年时期:长大后,父爱好比茶汤入口,初饮略带着苦涩,一时无法接受。

    成年时期:成熟后,经过岁月的沉淀,我们终于品味到父爱的甘甜悠长。

    父爱像禅。不方便问,不容易说,却只能领悟。

    倒不是中对爱表现得特别含蓄和矜持,

    而是父爱本身这种深沉和憨厚的特点,注定了它的这种基调。

    沉默所以易被忽略。但是被忽略的,却能伴你走过一生。

    与其说是寂寥,也许,清淡,更为合适。

    朱自清笔下的父亲,

    却是默默无言

    有些笨拙却那么让人鼻子发酸: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硕,“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又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

    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

    颇踌躇了一会。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再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

    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愚,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1898-1948)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此情此景,你是否也似曾相识,

    在远走他乡,或奔赴远方求学,

    总有这么一个身影,围绕着你,牵挂着你,等待着你的归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亲和我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pnwf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