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诗随笔‖韩翃《寒食》

读诗随笔‖韩翃《寒食》

作者: 银汉尘星 | 来源:发表于2021-12-18 07:40 被阅读0次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

    韩翃(hóng),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

    注释

    春城:春天的京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唐代制度,寒食结束这天傍晚,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释文

    春天的京城处处开满花落红随风飞舞,寒食节东风吹动皇城中的柳枝就像将柳树吹斜了一般。

    傍晚汉宫取新火后开始传送分火的蜡烛,传火的轻烟飘散到了受火的天子近臣府邸的上空。

    随笔

    有人说,这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有人说,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天子近臣进行了深刻的讽刺。但据孟棨《本事诗》记载:德宗时制诰缺乏人才,中书省提名请求御批,德宗批复说:“与韩翃”,当时有两个韩翃,于是中书省又以两人的名字同时进呈。 德宗便批与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韩翃。若说是讽刺,除非皇帝傻傻的,看不出诗的伏笔。

    说起寒食,自然就想到寒食节起源。据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但这故事是值得推敲的。说不求利禄,但当初是晋的大臣,也是有追求的吧?且追随了重耳十九年,时间也不短。为什么重耳当政了,介子推反而就不求利禄了呢?所以说,介不求利禄并不一定准确。可能问题还出在“割股啖君”上。重耳逃亡路上想吃肉,介子推到处寻求而不得,没钱买,不想偷,不会猎,总之没得到,就自己割自己大腿的肉煮了给重耳吃。吃就吃,后来又被重耳知道了,这就出问题了。割股对介子推来讲是忠君,对重耳是“啖”臣,有毁仁君明君的名号,可能会出现罅隙。心中所想,自会流露于言行,可能被介子推觉察,从而寻思自保。就在重耳当政前就逃离,并隐居于绵山。重耳当政,奖掖随臣,名面上自然不能少了介子推,就到绵山去寻找,找而不得,就下令烧山。聪明的重耳不可能不知道烧山的后果,所以用烟火赶人下山是明面上的话,其实就是要除之,用灭而后褒来成就君臣大义。说是介子推母子被烧死在绵山,重耳也立了寒食节以资纪念。当然,聪明的介子推说不定早就离开绵山也说不定。

    后世推“寒食节”,可能真是倡导皇家的“有功我奖,但不奖也不要想太多,要向有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

    韩翃《寒食》,写了一时之景,似写实。但也可能是表达“寒食学子推,新火出皇家”也说不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诗随笔‖韩翃《寒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dnwf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