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历史专题精选
严嵩不为人知的一面:曾弃官10年,不愿与奸臣为伍

严嵩不为人知的一面:曾弃官10年,不愿与奸臣为伍

作者: 一更历史 | 来源:发表于2020-12-01 23:57 被阅读0次

《三字经》中有云:“人之初,性本善”。意思就是每个人起初,其实都是善良的。

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才导致不同人的性情有了好坏之分。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明朝这个腐败现象最严重的朝代。明朝最著名的贪官权臣,严嵩,曾经也是最痛恨贪官权臣之人。

为了不与奸臣为伍,严嵩曾弃官十年。但在复官回朝之后,却逐渐成为了位极人臣的权臣。

人生前后发生如此极端的变化,不禁让很多人感叹,严嵩到底经历了什么?

1480年,严嵩出生于今江西省分宜县。他的父亲是一位有着入仕梦想,但始终没能如愿的失意读书人。

在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严嵩的父亲明白,自己已经再无可能当官。于是当官的梦,只能让儿子来实现了。

严嵩本就是个聪明人,再加上父亲的教育得当,他在10岁时就通过了县试,19岁成功中举。本来在通过县试之后,严嵩很有希望在19岁之前就成为举人。但由于父亲突然去世,他不得不守孝三年。

也正是因为这三年的时间,让他错过了许多考试,并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求仕之路。

在成为举人之后,严嵩花了6年的时间,才终于完成了父亲一生的心愿。成功考中进士,在翰林院里得到了一个史官的位置,日常的工作,就是对文献进行修撰。

这其实不是严嵩心里想要的工作,他希望能够获得亲自向皇帝献计献策的机会。但当时朝野正是被宦官刘瑾掌控的时候,皇帝不理朝政,大小事务都是由刘瑾过目。

所以即便是严嵩想要为国家做出一些贡献,也是有心无力。

虽然他心里十分痛恨刘瑾,但也明白自己官微言轻,倒不如明哲保身。当时他给自己设下的底线,就是不与奸臣为伍。

但看到宦官把持朝政的时候,血气方刚的严嵩,心里难免郁闷,不久便生了一场大病。虽然勉强脱险,但整个人的情绪也跌落到了低谷。

严嵩对于自己的人生突然失去了目标和方向,一面是满腔热血,想要报效朝廷;而另一面又是宦官当政,只能明哲保身。

严嵩想要快速逃离这个环境,恰逢母亲去世,他便借称要为母亲守孝,辞官回到了老家。

在家赋闲10年,两耳不理朝中事,落得一个轻松自在。为了陶冶情操和修身养性,他还专门为自己修建了一座小屋,名字叫做钤山堂。

《明史》中就有记载:“ 移疾归,读书钤山十年,为诗古文辞,颇著清誉。”

而在老家待的这10年里,严嵩渐渐名声在外。世人皆知分宜有个严惟中,为母守孝在家10年,不仅孝顺,还饱读诗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以为严嵩会成为一名隐居乡间的名士,但其实他心中还是有着继续入仕的想法。

毕竟宦官刘瑾早在1510年就被灭了,但他1514年还只是帮助当地政府编纂府志。

想要复官,哪有那么容易,毕竟当年是自己主动辞去了官职。除非上面有大臣极力引荐自己,或者是皇帝想起了他,不然严嵩一辈子都难再当官了。

就在严嵩快要心灰意冷的时候,扳倒刘瑾的重臣杨廷和听闻了严嵩名声。在严嵩最后一次参加会试时,杨廷和就是当时的阅卷主官,后来也成为了严嵩的老师。

彼时朝廷非常需要人才来恢复生气,而在听闻自己学生还在乡下当平民的时候,他马上就向皇帝极力引荐了严嵩。南下返乡十余年之后,严嵩终于得以复官回朝。

官位失而复得,严嵩决定好好把握这次机会,不再追求所谓的洁身自好,而是主动出击,寻求拉帮结派。

起初,严嵩准备追随自己的老师杨廷和好好干一番大事业,但没想到杨廷和却是一个性情极为高傲的人。

虽然他的诸多政策帮助嘉靖稳住了朝野上下,但生性多疑的嘉靖,却不是很喜欢杨廷和。甚至借着大礼仪事件,明里暗里为难杨廷和,促使其主动上书请求退休回乡。

这可让严嵩有些慌了手脚,不过他很快就找到了另一个攀附的对象,那就是同为江西人的夏言。

嘉靖皇帝常年沉迷道教,一心想要追求长生不老。对于朝廷中的大小事务皆不关心,都交由当时备受信赖的礼部尚书夏言处理。

夏言是个正直的老实人,不会细究严嵩肚子里的弯弯绕绕,只看到了严嵩的精明能干。再加上又是江西老乡,于是便把他当成了兄弟一般看待。

从这之后,因为夏言的处处提携,严嵩的仕途开始平步青云,一路坐到了礼部尚书的位置。

嘉靖帝对于礼仪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成为礼部尚书,就意味着有了与皇帝接触的机会。此时的严嵩明白,自己可以更进一步了。而他盯上的位置,就是自己老乡夏言所坐的内阁首辅。

严嵩先是在制定礼乐的过程中,渐渐取得了嘉靖帝的信任。接着就在皇帝身边安排自己的耳目,获悉皇帝的一举一动。

最后就是通过散布传言,以及向嘉靖帝旁敲侧击,污蔑夏言主战鞑靼是别有所图。

嘉靖帝本来就对耿直的夏言心生不满,再加上严嵩又买通了边防将领传回假战报,于是面对严嵩的话深信不疑。最终在四年之后,以夏言的冤死结尾。

至此,严嵩便登上了权力的巅峰,踏上了专擅国政近十五年之路,成为明朝最臭名昭著的贪官之一。

回顾严嵩的仕途,不得不让人感慨,环境确实会改变一个人。谁能想到与奸臣抗争了10年的严嵩,最后变成了自己当年最讨厌的模样。

参考资料:《明史.严嵩传》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相关文章

  • 严嵩不为人知的一面:曾弃官10年,不愿与奸臣为伍

    《三字经》中有云:“人之初,性本善”。意思就是每个人起初,其实都是善良的。 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所处的环境发生了...

  • 颠覆你的认知历史史实

    【转载】 1、明朝奸臣严嵩,刚步入仕途时,非但不是奸臣,而且非常痛恨奸臣。为了不与当时的奸臣钱宁、江彬为伍,严嵩借...

  • 奸臣严嵩

    一代名奸严嵩是嘉靖皇帝时期的一位大臣,此人身居高位其实一点执政能力都没有,他的平步青云是能写一手青词,一度无人...

  • 奸臣严嵩

    最近在看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看到严嵩和徐阶的部分,我记得以前看严嵩,官居首辅十余年,被抄家后的财产尚不及同...

  • 奸臣严嵩

    明王朝一个伟大时代名城,那些事记录在他的历史进程。 作者语言幽默,执笔公正,加上他那独特的思维。构成了这部历史著作...

  • 严嵩与王公读《荆轲传》,同样故事不同感受对应不同人生

    明朝奸臣严嵩还没有发达时,曾经与敏斋王公一起在菩提寺东院读书。寺中一老僧,修为甚高,曾对人言,严嵩他日将是大奸之人...

  • 严嵩徐阶官场老司机对掐:腹黑学运用到极致

    严嵩是明朝著名的奸臣,《明史》曾言:“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夏言、仇鸾等官场“老司机”都与严嵩进行过...

  • 学习“坏人”的智慧之严世蕃

    昨天读了一篇关于《奸臣严嵩背后的智囊严世蕃,究竟有多厉害?》,文章认为明朝第一大奸臣当属严嵩、严世蕃父子,并认为严...

  • 封侯非我意《明朝那些事:内阁不相信眼泪》 读书笔记

    1、这一部从始至终的焦点人物便是传世奸臣严嵩,一代又一代的忠臣前赴后继的与之斗争贯穿全书。插一个花边新闻,严嵩的儿...

  • 跟着古人学规劝

    【创意整合设计】 课前导入 出示历史上劝谏失败的案例 1.明朝杨继盛弹劾当朝奸臣严嵩,反而被严嵩陷害,死于牢中。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严嵩不为人知的一面:曾弃官10年,不愿与奸臣为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poe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