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书刚翻了几页,爸爸来电话了。
铃声响了很久后,她接起电话。
刚开始的聊天,总是很愉快。可后半部分,她最不想听的,还是来了。
爸爸说他的不容易,说他的不如意,说以前他不是不想交朋友,他只是觉得朋友要辨别,说妈妈以前总嫌弃他不会说话,说弟弟现在16岁了也不懂事儿,什么也不会做,一点也不争气,以后才不管他的事儿……
02
爸爸的语气和奶奶是那么像,像到她如同逃离奶奶那样,想躲避爸爸。
她以前寒暑假,去看爷爷奶奶,即使爷爷出门,她也不害怕,因为奶奶会给她讲奶奶小时候扎着长长的麻花辫,是学校里的校花,讲奶奶年轻时跟了一无所有的爷爷,是看上了爷爷的帅气,讲奶奶在爷爷外出打工时,她是怎么和4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生活,讲她5个孩子调皮捣蛋的趣事……奶奶讲这些时,她总是听的津津有味。
可这样温暖美好的故事,就讲了两三次。后来,奶奶一直都在讲别的了,在爷爷出门时,她开始排斥奶奶说话。因为后来奶奶一直在说的,是她年轻时嫁给爷爷,除了帅气是一方面,主要的是奶奶的爸爸是地主,成分不好,本来可以有更好的姻缘;她一个女人拉扯5个孩子不容易,通常饥一顿饱一顿;她年轻从没享过福,全是在受苦,她的5个孩子也是很苦;她现在年纪大了,又腿脚不好,各种病痛,多活一天都是赚的……
最初,她会安慰奶奶,就像她也曾安慰爸爸一样,但后来,她开始害怕排斥了,她不想听到奶奶抱怨那些苦,不想听到爸爸悲观的说他的生活,因为有一天她突然发现,她是多么渴望用最强大的乐观,让自己走出这似乎为代代遗传的悲观。
03
她以前不懂,为什么堂姐总说她早熟;为什么她12,3岁就会没来由的哭;为什么她一直努力学习,绝不能跌出年级前三;为什么高中当她发现自己不再是最优秀的那个时,她开始不知所措;为什么,当她高考失利,没有考上211,985时,她反而有种解脱……
因为她悲观,因为她爸爸总是会跟她说,一定要争气,所以,她不敢学习不好,她害怕成绩下来就再也上不去,她害怕学习好,这个她唯一获得安全感的东西突然没了。
终于,她高考失利了。她说什么也不肯复读。她去读了一个普通的二本。
她还是会想起高考期间她的无助,她仍记得那次下雪之后,她看向远方后,像是海与天的交界线……刚入大学的她,依然自卑怯懦,眼神一如既往透漏着茫然与无助。
或许她不知道,其实她与人自来熟。很快,她和宿舍里的人熟络起来。大学没有了升学的压力,没有爸爸经常在耳边的“你一定要争气啊”,她开始真正快乐起来,这种快乐,不是放纵,只是发自内心由衷的抒发感情。她大一时,大家还在玩扣扣空间,她发搞怪娱乐动态,她很清楚记得,高中一个男同学评论说:“你终于变开朗了啊。”可能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其实内心一直都是这种性格。
04
但骨子里,依然是多愁善感。
她可以白天很快乐,但做不到每个夜晚都很平静。
她小时候比同龄人似乎早熟,她长大了却倒退到比同龄人幼稚。
她不是爱哭,只是很多时候她找不到用什么方式宣泄。
她喜欢在留言板上写很多话,她总是不知道自己的情感为什么总是那么饱满。可她知道,她开始会调节她的消极情绪,她看到不好的事情,还是会悲叹,但更多想着该怎么去乐观看待。她喜欢循环听薛之谦的歌,她最好的朋友用“绝交方式”让她换曲风。她用大学四年的时光,似乎也重塑了自己,尽管悲观还是会经常袭来,尽管她还没学会永远不能抱怨。
05
她学会了要乐观,要往前看,要少些抱怨,要少些不尽人意。可是,爸爸没学会。
不是妈妈像怨妇,更多是爸爸像怨妇。最怕是爸爸喝点小酒后给她打电话,唉声叹气,觉得他这半辈子活的不容易,他自尊心强,强到让人讨厌。她开始学着张个大人去开导爸爸,不要整天活在自己的世界,把心放大点,不要总装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可最后挂了电话,气的大哭的通常是她。她终于学会的乐观,好像在每通电话后,就土崩瓦解。
有人问原生家庭给你带来了什么时,她一般想到的都是,家庭虽然算不上富裕,但父母给了她所有的爱,也笨拙的教会了她一些做人的道理和基本底线。但当她越来越长大,除了好,原生家庭也带给了她悲哀的处事态度和方法。尤其是她的爸爸。她理解她的爸爸,可她无法接受每通电话末尾的凄凄惨惨戚戚。她性格和处事态度的塑造还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如果不是4年大学,她相信现在她也是一个自怨自艾的悲观者。
她不是拒绝成长,也不是不成熟,很多事情她都懂。只是小时候太懂事的孩子,长大了就真的不能撒娇了吗?她还是不知道该怎么接起每一个可能都让她情绪瞬间跌入深渊的爸爸的电话,但她深信,她有能力,可以让乐观不那么脆弱,可以一点一滴让她爸爸的思想有所扭转,哪怕改变不了,至少她自己可以用乐观建一座坚固的壁垒,去对抗爸爸的悲观,以及世界带给她的诸多考验。
天黑了,可总会亮起来。她仍然很爱她的爸爸,可她更想要乐观的生活。总会找到制衡点,总会找到解决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