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府学文庙始建于宋熙宁年间(1068~1077),最初由知府李常(一作李恭)在济南大明湖南岸主持修建,是我国当前现存的文庙中修建较早的。且济南府学文庙自建成后又经多次修缮,建制不断扩大。据乾隆《历城县志》记载:“宋熙宁间郡守李恭始建府学于大明湖南。”且济南府学文庙“如鲁泮宫”,即其形制、规模与曲阜孔庙有较高的相似度。
(崇祯《历城县志》卷一“学宫图”) (乾隆《历城县志》影印版,卷首“学宫”)济南府学文庙是官方祭祀的场所。仪式中的音乐、舞蹈,集中体现了儒家思想,以歌舞为载体传递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等孔子思想中的重要观点得以表达,使民众从中受到教化,敦化民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济南府学文庙还是古代府级行政机构为培养人才而兴办的学校。唐高祖立周孔庙于国子监,贞观二年(627年)房玄龄建议“罢周公乃专享孔子”,贞观四年(629年)“乃诏州县学皆立孔子庙”,故而形成了庙学合一的局面,为文庙的进一步繁荣发展奠定了基调。宋朝熙宁年间即公元1068~1077年,山东巡抚在此设立了“济南府地方的教育行政机构”。从此,济南府学文庙与县学、府学合二为一。 作为重要的官学教育场所,每月朔望(农历初一和十五)朝圣(即孔子)之后,学子们都会聚集在明伦堂,聆听训导师宣讲圣教(儒家学说)和上谕(伦理和政府法令)。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清末科举被废之后,儒学不再作为治国的意识形态,文庙也不再如之前那般受重视,后由历经战乱,更是逐渐倾颓。民国时期,文庙虽然已经失去原来的神圣功能,但尊孔的观念仍在百姓尤其是读书人心中有所保留。每年的旧历八月和二月,即孔子的诞辰月和祭月,大成殿前都要举行盛大的祭孔仪式。
文庙最初建立便是为了纪念孔子,而今孔子诞辰时济南府学文庙仍会举行孔子诞辰纪念活动,如具有典型意义的“孔子文化节”。活动中常包括向孔子敬献花篮、礼拜孔子、恭读祭文、齐诵《大学》等礼节。府学文庙在加强文化教育的同时,也起着增进情感联系的作用。如在春节时举行的送“福”活动,既渲染了春节期间的喜庆氛围,也体现着人文关怀之情。
时至今日,科举制度已成为过去,但济南府学文庙仍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特殊的文化符号,在当代仍发挥着重要的文化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①山东省历城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历城县志》,济南:济南出版社,1990年。
②胡德琳修:乾隆《历城县志》,卷第十二“建置考三”,乾隆刻本影印版,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出版。
③宋祖法纂:康熙《历城县志》,卷七“学较”,康熙刻本影印本,历城叶承宗友声堂出版,明崇祯13年(1640年)。
④济南市府学文庙管理处编:《济南府学文庙现存碑刻文献》,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
⑤《济南府学文庙举办孔子诞辰纪念活动》,《济南日报》,2018年9月29日。
(骆丽娟编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