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开明天竺大鰼帝国

论开明天竺大鰼帝国

作者: 1d8d99731e97 | 来源:发表于2018-12-11 15:26 被阅读51次

论开明天竺大鰼帝国

王德埙 王长城

内容摘要

鳛—蜀文明是长江上游夜郎文明,长江比黄河更有资格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金沙文化与三星堆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它们分别是开明大夜郎国和天竺大鰼帝国国都的遗址。三星堆文字是鰼文字,以及在鰼文字影响下形成的印度河文字。三星堆遗址和金沙的遗址的鰼鱼图饰表现的是鳛国与鱼凫蜀国长期的拉锯战和停战谈判盟誓。三星堆遗址为夜郎系鰼国所留存,在那里建立了4500多年前第一期大夜郎国——天竺大鰼帝国。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贝币与象牙,是天竺大鰼帝国的物证。天竺大鰼帝国(赛里斯)的书证和上古南方丝路。比萨德人(Bisades,一作B^eseidai或者B^esatai的民族)就是夜郎系鰼人,或开明大夜郎国人。“赛里斯人是斯基泰人和印度人的混血种。”今之四川广汉为天竺大鰼帝国的都城所在;今巴基斯坦的Sindhu可能为天竺大鰼帝国的第二行政中心。论证天竺国是天竹国,亦即天夜郎国。天竺大鰼帝国可能就已经包括了东南亚。东南亚各国普遍居住夜郎式干栏高脚屋,以及神居石室。与远古鰼人的居住习俗相同。对于东南亚各国的原始文化,中国西南的夜郎人实贡献良多。

2015年11月21日,由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联合主办的首届南平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举行,来自国内外9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王德埙、王长城向大会提交的论文《论开明天竺大鰼帝国》引起大会的重视,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章义和教授在大会学术总结中热情地号召大家学习该论文的创新精神。论文《论天竺大鰼帝国》载贵州省文化厅《艺文论丛》2016年2期。后以《论远古长江上游夜郎文明》为题载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论文集《人文学术.思辨与实证》2017年11月版。

第一期开明王的鳛人军队在四川盆地的竞争对手是谁呢?研究证明,就是鱼凫人。鱼凫人的证明这个千古难题,被《虎噬开明王提梁卣》解决了。参考本文附录三篇论文。

关键词:长江上游夜郎文明 金沙 三星堆 天竺大鰼帝国 赛里斯 印度曼尼普尔 东南亚

长江上游夜郎文明是中华文明之光,鳛—蜀文明就是长江上游夜郎文明。长江文明得益于气候的变化。大约距今1万年到8000年前,长江中上游终于渡过了寒冷的冰期,进入到温暖湿润的气候时期。从8000年到3500年前,是大西南人类的气候适宜时期,温暖湿润气候适宜动物的繁殖,适宜农作物例如竹类和水稻的生长,给夜郎人的狩猎和农业提供了良佳的发展条件。这也给领先全国的长江夜郎文明和古代亚洲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以至于让后人看起来就象一种爆炸式的发展。

距今6000年前,黔北渝南地区夜郎系鰼文化的发展成果,包括先甲骨文字体①的发生、发展,灿烂辉煌,以至于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长江比黄河更有资格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古蜀国和黔北渝南地区的鰼国诞生地位于长江上游,贵州有近五分之四的国土面积在长江流域,我们将远古这个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命名为长江上游夜郎文明。

学术界已经形成定论的是成都金沙遗址明显地继承了广汉三星堆遗址的文化传统。金沙遗址博物馆就是这样解说的。考古学家根据金沙遗址黄金面具与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面具在造型风格上基本一致,从而令人信服地确定了金沙文化与三星堆文化一脉相承的关系:

(图1金沙遗址黄金面具取自网络) 

(图2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面具取自网络) 

20世纪30年代葛维汉三星堆发掘的青铜立虎与贵州可乐夜郎青铜立虎的惊人类似。任洁待发表的论文《开明大夜郎国续考》认为,从考古类型学上说,他们都是同一夜郎文化类型的产物。时间上具有逻辑发展序列的继承关系。比较葛维汉三星堆发掘的青铜立虎和贵州可乐夜郎虎的普通装饰形态,判断前者也是兵器附件柲冒。两件柲兵器的完全一致,证明了《史记》“南御滇僰、僰僮”背后的历史真情;进一步证实我们的判断“三星堆为僰人僮越夜郎联军所遗留。”可以成立。并有助于可乐乙类墓的年代学思考。三星堆与金沙遗址的出土的虎类文物应为夜郎系民族之一的巴族的物证。已知成都金沙遗址是开明大夜郎国国都遗址②。因此,从逻辑上来看,广汉三星堆遗址应该也是夜郎人留下来的文化遗址。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云:“巴蜀亦沃野,┄┄南御滇僰、僰僮。西近邛莋、莋马、旄牛。然四塞,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褒斜绾毂其口,以所多易其鲜。”蜀国“南御僰僮”的国策早在鳖灵入蜀前就决定了。那么,从逻辑上来看,僰僮在鳖灵入蜀前必然还发生过不止一次的滇濮僰僮的入侵,便在情理之中。贵州的水资源比较丰富,居全国第九位。全省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216亿立方米③。存在决定意识。长江流域的贵州水资源的丰富,决定了贵州夜郎文化偏“水生一切”的水淋淋的特点:鰼鱼、扬子鳄与鰼国;鳖与鳖国,鳖国国王叫鳖灵,鳖国的母亲河叫鳖水,如此等等。其中最辉煌的发展,则是龙图腾的形成。在长期的鰼鱼崇拜的过程中,鰼鱼由鱼而长出双爪,插上翅膀,最后演化为雌性而龙头鱼身的鰼鱼神龙(详后);而鰼国的猪婆龙(扬子鳄)崇拜则最后演化为雄性而猪头龙身的猪婆龙④,最后则形成了中华龙。鰼鱼神龙和猪婆龙的故事和形象,则随着贵州的八大水系,由长江水系弥漫于珠江水系,弥漫于全贵州,形成贵州各民族集体无意识的龙图腾和龙地名。正所谓“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周易本义》卷三)贵州夜郎文化偏于“水生”的水淋淋特点另外一方面,则是夜郎民族的“水性”:开天辟地的“龙生夷”传说——鰼鱼(鰼水圣母)在江水中“感江龙(猪婆龙)”而产三子的神话故事。鰼鱼由僰族鰼部的族徽进一步成为夜郎系各民族全方位的全知全能的大神:鰼鱼在宗学教层面升格成为圣母玛利亚式的鰼水圣母;鰼鱼在人类学层面升格成为乳房神。中国唯一的乳房神在鰼国地界的发现与确证⑤,则长江上游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地位也由此而确定;鰼鱼在龙学层面升格成为鰼鱼神龙;鰼鱼在天象学层面升格成为太阳女神(羲和天母);鰼鱼在畜牧业层面升格成为主管畜牧业生产的大神;鰼鱼在国家层面则升格成为其子夜郎王的守护神。鰼鱼和夜郎王都是神,区别在于鰼鱼是天上的太阳女神,人民可以通过祭祀等科仪以祈福,可望而不可及;夜郎王则是凡间的神。太阳女神是夜郎王的守护神;夜郎王则是全体夜郎民众的守护神。这就是夜郎国神道立教国家的宗教结构。

一、僰人族群两个姓氏符号的证明

关于天竺大鰼帝国证明,我们首先提出鰼国僰人族群两个姓氏符号的问题,属于内证。

僰人族群分支比较多,但他们有两个共同的姓氏符号,一个是先甲骨文字体,音bo,其含义为无限光荣的动物——“人”;另外一个就是鰼鱼图象。先甲骨文字体,音bo,出自于三星堆博物馆:

(图3王德埙摄于三星堆博物馆并编注号码) 

图3先甲骨文字体编码6“音bo”,也出之于贵州习水县鰼人石棺椁上面的鰼鱼生僰王图中间的鰼文字(A+“音bo”):

(图4王德埙摄于习水县寨坝)

请读者留意,这是鰼国僰人群体的民族身份证,是他们在三星堆遗址打下的第一枚民族印记编码6“音bo”。

图3三星堆博物馆图中“音bo”之上的那个编码5字符则全同于下面如图5的哈拉帕文字。我们已经解读为羲和天母①:图3三星堆博物馆图中之编码2。

(图5下:鰼文字;上:哈拉帕文字) 

字符则全同于下面如图的哈拉帕文字第二排,第二个交叉的那个字符;也有类同于下图第一个字符者:

(图6,印度河文字,取自网络)

这个字符在古埃及象形文字中已经被人们认识:抽象意义的符号如“x”,有“打破”“分开”的含义,也用与抽象表达范围的限定词或者限定符号。符号“x”同样出现在三星堆遗地址之中,这个情况证明三星堆文字与古埃及象形文字属于同一个文字体系。图6第一排第五、六个符号表示数字7和2,;第三排第一个符号表示数字3。跟远古埃及数字完全相同。古埃及文字是象形文字,故印度河文字也属于象形文字。美国学者对印度河文字的计算机破解很可疑。又,天竺大鰼帝国有可能远征到古埃及,是为夏朝。这两个问题,容另文讨论之。我们在《鄨邑与开明大夜郎国通考》论文中,提到的鳖国鳖灵大帝的开明王,其实只是鳖国国王的晚辈人物,是战国时期的领导人。更早在5000多年前,应该就有开明王与鳛王联手进入四川,然后以四川为根据地,大军进入印度河流域,在那里又建立了一个中转站(哈拉帕文明)。鳛王在印度河与德干高原建立了天竺大鳛帝国;开明王则兵入古埃及,建立了夏王朝。

文字是国家诞生的标志。学术界也公认文字是与国家同时出现的(《文明的记忆符号》中华书局2013年版页49)。因此,6000年前的綦江郭扶镇双河塘鳛龙交合图上的鳛文字证明鳛国至少在6000年前甚至更早就出现了。那个时间黄河流域炎黄部落还处于无文字的蛮荒状态。本书已经用充分的篇幅讨论了夜郎系国家凝聚人心的神道立教,从贵州大量青铜兵器的发现和贵州产马来看,贵州本土的骑兵不但富于攻击力,而且能够远行征服辽阔的区域。神道立教加上强大的武装力量以及先甲骨文字体,这就是鳛帝国在亚洲先行崛起的充分理由和历史事实。小结:三星堆文字是鰼文字,以及在鰼文字影响下形成的哈拉帕文字,亦即印度河文字。

鰼鱼图象在哈拉帕文字中间已经演变为象形文字:

(引自华夏收藏网)

即如下图左边的字符:

一、鰼鱼的完形演变过程

鰼鱼是僰人族群全方位的全知全能的大神,因而鰼鱼是僰人最鲜明的民族标记,只要挂出一尾鰼鱼,则一切尽在不言中。下面是50年代初,在贵州遵义县高坪杨氏墓群出土出土的5串黄金小鰼鱼,1953年由遵义图书馆转交贵州省博物馆收藏:

(图7取自网络)

鰼鱼本身就是僰人心目中的龙,但仔细考察,我们还是可以发现鰼鱼龙逐渐形成的轨迹。

下面图8是习水县条台汉墓的对称的双尾鰼鱼(意念中的“龙”):

(图8王德埙摄于习水县条台汉墓) 

下面是遵义市新蒲播州杨价土司墓(已列为2014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出土的一个60多厘米宽的鎏金双鱼银洗:

(图9取自网络)

这是南宋时僰人地区鰼鱼的形象。夜郎国虽然在西汉已经灭国,但中古统治播州700多年的杨氏土司实际上仍然是僰族政权。姑名之曰:不是夜郎国的夜郎国。不过这个时期黔北的僰族,跟桐梓、綦江一带的南平僚似乎已显示出民族条件方面的若干差异,应为夜郎族系内部的不同分支。下面图10是桐梓夜郎镇宋墓石椁内的鰼鱼图,在向龙的演变过程中,已经长出了如獠牙一般的龙牙,不再是普通的鱼形象了:

(图10桐梓夜郎镇宋墓鳛鱼石雕,王德埙摄影)

中国有“种雷神牙”的民间故事,没有“种龙牙”的西方传说。据说,勇士卡德摩斯(Cadmus)曾经独力屠龙,依照女神雅典娜吩咐,把龙牙拔下来埋在土里。这些龙牙长出了一群全副武装的战士;他们互相厮杀,直到只剩下五个人才住手。所以,英文就以sow(the)dragon'steeth(种龙牙)这成语来说“挑起纠纷”或“引起争端”。桐梓夜郎镇宋墓鳛鱼长出了龙牙,形象威武,这意味着什么呢?从“引起争端”的意思联想,我们认为这个时期夜郎地区一定有武装斗争出现。是否跟黔北军民抗击蒙元的入侵有关?我们还找到了猪婆龙和龙头鱼身的鰼鱼龙形象发展的中介图式。这就是务川金银洞宋墓夜郎龙石雕(载《务川仡佬族》贵州民族2006年12月版)。如下图所示:

(图11:务川金银洞宋墓夜郎龙石雕) 

图图11之A是龙形象演进的目标中华龙;图图11之B是猪婆龙形象发展的中介图式,猪头龙身。图11之C是鰼鱼龙形象发展的中介图式,鰼鱼下面长出了龙爪,两胁还长出了两只翅膀,表示它既能够象雄性龙一样腾飞,又能够在陆地上行走,海、陆、空三栖。再进化半步,就是龙头鱼身的鰼鱼神龙了。龙头鱼身的鰼鱼神龙的形象最终出现在习水县寨坝白骡坝日月九室联缀墓图像群中。如图12之右边就是龙头鱼身的鰼鱼神龙。

(图12王德埙摄于习水县寨坝白骡坝)

这样,从鰼鱼(意念上的“龙”)逐渐经过的漫长的完形演变过程,鰼鱼神龙终于修成了正果。这是夜郎民族通过艰苦的求索历程,对中国龙文化作出的贡献。可惜这样的贡献并不为人所知。吹角垻后来出土了汉代鳛王双鳛鱼青铜铭文重器,是非同小可的事件:

该鳛王双鳛鱼青铜铭文重器铭文为“富贵昌,宜侯王”(祝童释读)。我们认为这是鳛国国家政权到汉代都仍然存在的重要证据。即先汉时期西南民族地区通行的“自立为侯”、“自立为王”。之所以能够“自立为鳛国侯王”,是由于先汉时期的的羁縻政策使夜郎系鳛国及其文化得到了保留和传承的时空。可以说,在“改土归流”的政策施行之前的土官自治制度,都是鳛文化得以长期传承的政治保障。夜郎系鳛文化甚至到宋明之间都能够生存,其原因就在于此。该鳛王双鳛鱼青铜铭文重器为吹角坝农民掘出,系青铜铣,现藏綦江区博物馆。中央六字铭文为“富贵昌宜侯王”,是汉代流行的吉祥文字体式,右上方另外有“又六”二字。双鳛鱼左右对称排列。鳛鱼图像清晰,另外有一种嘴上面有胡须。该器证明吹角坝一带曾经一度为鳛王的重要根据地。该鳛王双鳛鱼青铜先甲骨文字体铭文重器相当于中原民族的“九鼎”,是鳛国国家政权存在的有力物证。该鳛王双鳛鱼青铜铭文重器表明西汉时期,夜郎地区进入了先甲骨文字体与汉文字并用时期。

二、三星堆遗址和金沙的遗址的鰼鱼图饰研究

我们对于鰼鱼(“龙”)有了以上的认识,则下面的文章就好做了。我们要讨论三星堆遗址和金沙的遗址的民族所属。由于金沙的遗址我们发表的论文《鄨邑与开明大夜郎国通考》,已经证明其为开明大夜郎国国都遗址,故其民族所属已经清楚,因此,在这里将其列为已知条件。鰼鱼是僰人最鲜明的民族标记,只要挂出一尾鰼鱼,则一切尽在不言中。夜郎图象学所揭示出来的历史事实往往是中国文字史叙从来没有记载过的,因而也是惊人的。夜郎图象学的依据是远古人类的图象思维发达,这就产生了许多图象材料。在文字被创造出来之前,或者文字思维欠发达的时代,古人就是用图案、符号来记录部落中的大事的。这些图象材料对于研究文字记载欠发达时期的历史,往往是唯一可靠的历史证据。夜郎图象学的结论能够成立必须满足这些条件:一是充分的图象材料的收集和整理。二是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维度审查这些图象材料,三、采用比较的方法。下面图13是金沙遗址黄金腰带上的箭穿鰼鱼和人头图案。在金沙遗址出土的一条金腰带上,同样有人头、鱼、鸟、羽箭等图像,但人头图案只有一颗。

(图13取自木牛流马经典的百度相册)

下图14来源为三星堆遗地址金杖上面的,比较清楚:

(图14取自网络) 

金杖上“鸟箭鱼”图案如下:

(图15取自:木牛流马经典的百度相册)

(图16金杖上“鸟箭鱼”图取自网络) 

成都金沙遗址出土了许多金饰,各类金饰为金沙所特有,特别是其黄金冠带图饰颇具争议。这是因为三星堆也有一个同样图饰的金杖,更加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金沙遗址黄金冠带图饰,为鱼、鸟、箭的组合,这就有了杜宇蜀国打败鱼凫王国的推断。有专家学者认为:鱼纹金带在祭祀中很可能有镇压水怪的作用,是一种祭祀法器,也体现了古蜀人对鱼的崇拜,有的解释比较牵强,说什么鸟衔鱼尾,或鸟鱼合体,都表现鸟与鱼的交合。鸟鱼交合,在天上环周天运动,显然是要表现一种与仲春季节有关的天文历法内容。春分前后,昼夜平分,阴阳合和。“在人间便是春社中交合男女,在自然界中各种鸟类、兽类也交尾和孵化。”……本文认为,金沙遗址黄金冠带饰不是镇压水怪的祭祀法器,中间的鱼不是表示鱼凫,更不是表示鱼凫王国的含义,鱼凫是一种捕鱼的水鸟,不是鱼。鱼在这里表示的正是僰族鰼部的族徽鰼鱼(鰼鱼神龙)。亦即“音bo”。比较成都金沙遗址黄金冠带图饰和三星堆金杖图饰,以及贵州习水县和重庆綦江崖石棺的岩刻图象,我们认为鸟与鱼所表现不是鸟鱼交合,而是鸟鱼战争和鸟鱼谈判盟誓。亦即夜郎系鰼国和蜀国杜宇王朝(鱼凫鸟)长期的拉锯战和停战谈判盟誓。事实上,蜀国早在蚕丛时代就曾经遭受外族的入侵而“国破”:张守节《史记.正义》引用《谱记》就有“蚕丛国破,子孙居姚嶲等处”的历史记载。因此,这个长期的拉锯战在时间上可能长达上千年,直到开明大夜郎国在今成都金沙一带建都立国为止。在这个长达上千年的拉锯战中,夜郎系鰼国和蜀国杜宇王朝(鱼凫鸟)各自的统治者已经轮换了十多位。

夜郎系鰼国的国王因其民俗而名为凿齿,又因其竹崇拜而名为竹侯(自立为侯)。武丁卜辞有“竹侯”(《京》2114)。因此,改鳛姓为‘習姓’的事件,应该发生在4000年前,天竺大鳛帝国为蜀人鱼凫部和黔地射日族且兰部联手灭鳛帝国以后,才发生了为了回避灭国而改鳛姓为‘習姓’的事件。“習”亦即甲骨文字远远早于甲骨文时代就存在了。许多网络文章都能够认识到成都金沙遗址黄金冠带图饰和三星堆金杖图饰中间的“箭”表示断箭为盟,这个判断符合中国传统的历史知识,所谓“一曲琵琶催瘦马,两截断箭止征戈”。即断箭为盟兵戈止。传宋辽之间的金戈铁马多年,耶律洪基也有关于辽不侵宋的断箭之盟。因而值得点赞。

请看贵州习水县三叉河崖石棺的岩刻图象:

(图17 三岔河崖画:鳛国与鱼凫王水战图,何克纯摄影)

如图鰼鱼占据了中心位置,其右边是一只鱼鹰,也就是鱼凫鸟。有人解释为“捕鱼图”。误。我认为表现的应该是古蜀国鱼凫王时代同鰼国的关系,很可能他们之间发生过一场水上的战争。我之所以作出这个判断,是因为鱼凫形象的表现太夸张了,已经人格化了,几乎超过了左边的战船。而实际捕鱼场景中,我们看到的都是几只瘦小的鱼鹰站在小船边上。因此,崖刻表现的不是实际的捕鱼场景。鰼鱼和鱼凫在这里都是古代两大民族的图腾标记,其所代表的即是鰼国和鱼凫王时代的蜀国。我们再看綦江郭扶镇龙泉村花耳崖石棺上如图18所示的岩刻图画。b为“牂牁柱”;c为飞鸟,鸟喻男根;d为鱼凫(鱼凫部);e为鳛鱼(鳛部)。图18之d与e的上下组合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当代的欧洲始有出现;图18之d与e的上下组合方式,或鱼凫与鳛鱼;其他组合方式,在习水和綦江多次出现。它告诉人们,鱼凫蜀国与鳛国关系密切。鳛国始建国于蚕丛时代,到了鱼凫蜀国时期,两国之间曾经爆发过水上战争,如三岔河崖画:鳛国与鱼凫王水战图这里表示的是鳛国与鱼凫蜀国盟国关系。故释鱼凫为鱼凫部;释鳛鱼为鳛部。

图18 龙泉村花耳崖石棺岩刻图

小结、三星堆遗址和金沙的遗址的鰼鱼图饰表现的是鳛国与鱼凫蜀国长期的拉锯战和停战谈判盟誓。关于鳛国与鱼凫蜀国千年冲突的起因,参本书第25题“余论”部分。鳛鱼龙文化传播到了印度次大陆。陈舜臣《龙凤之国》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页16):这样解释佛心字卍:“卍形不就是交龙图的变形吗?两条龙弯曲着身体交尾,如将其曲线拉直,不正是卍形状吗?一条是字形,另一条是字形。将其线条化就分不出头和尾,因此就看不出哪条是升龙,哪条是降龙,总之将其组合在一起就变成卍形了。龙能唤云,也能乘云纵横天空。那时我仰望天空看到的并非是龙,而是飞满天空的B29型轰炸机,因此我的联想只不过是白日做梦而已。卍形是来自印度的符号,梵语为svastika。我在外语学校专攻印度语,了解一些印度的事情。据说卍的字义象征太阳的光芒,它不像日本舰旗那样笔直,弯曲的部分似乎表示光线的曲折,或者用直角弯曲隐喻运动。卍形就像风车那样,使人随时会想到它能转动起来,因此在我们脑海里会浮现出“轮回”这样的命题。有一种说法认为卍形表示太阳神维修努(Visu,梵语)的胸毛。维修努在印度教圣典《博伽梵歌》(Bhag*ad gītā,梵语)中说:“卍形掌管万物的起源、生存、破灭,能进入万物的心脏,使众生转世。”

四、先甲骨文字体的证明  

我们再看王长城的论文《开明大夜郎国文字符号研究》⑥开明大夜郎国文字符号包括开明大夜郎国文字和开明大夜郎形意图语。形意图语表达一个故事,或者表示邦国之间的“盟约”,从而具有一部历史文献的功能。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当时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经常搞点“盟誓”这样的外交。而“盟誓”尤为夜郎人所重。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卷四《南中志》云:“其俗征巫鬼,好诅盟,投石结草,官常以盟诅要之。”在中国的西南,鳖灵的濮巴僮越夜郎联军与望帝的军队停战谈判以后,决定分权共治蜀地。其政治文件便是图中的开明大夜郎国形意盟玺。该玺突出表现了左右两头领伸手相握,表示永结盟好。而他们头上显著的鳖国徽记(图6),则表示这个“双王制”只是一城下之盟。

(图19王长城描摹) 

因此,金沙遗址黄金冠带饰的鱼在这里表示的正是僰族鰼部的族徽鰼鱼(鰼鱼神龙)。亦即。比较成都金沙遗址黄金冠带图饰和三星堆金杖图饰,以及贵州习水县和重庆綦江崖石棺的岩刻图象,我们认为鸟与鱼是鸟鱼战争之后的鸟部和鱼部的停战谈判盟誓。亦即夜郎系鰼国和蜀国杜宇王朝(鱼凫)长期的拉锯战之后的停战谈判盟誓。三星堆遗址为夜郎系鰼国所留存,在那里建立了4500多年前第一期大夜郎国——天竺大鰼帝国(天竺国、天夜郎国)。

(图20王长城描绘)

三星堆遗址被大鰼帝国丢弃,唯一的解释是蜀国杜宇王朝(鱼凫)乘大鰼帝国(天竺国、天夜郎国)的贵族忙于助周灭商,忙于开拓海外领地,特别是忙于开拓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明和建立天竺国(天夜郎国)之机,破坏盟誓的规定,发动突然袭击,仓惶中鰼国贵族埋掉宗庙圣器。一部败退回到今天贵州的习水县——鰼国本部所在。一部则远遁印度河域。当然。不排除蜀国杜宇王朝乘机侵入南中地区烧杀抢劫了一番。天竺大鰼帝国的后人,有大家都熟悉的革命家习仲勋同志(“习姓历史渊源久远。传说春秋时有诸侯国(今贵州习水一带),国灭后,即以国名为姓氏。后习姓聚居于襄阳郡,相当于今湖北襄樊市一带。且名人辈出,多慷慨忠烈之士。晋书记载,“习姓诸氏,乃为荆土豪族。”东汉襄阳侯族习郁和著有《汉晋春秋》五十四卷的东晋著名史学家习凿齿就是习姓氏族的著名人物。“⑦“屋漏偏遭连夜雨”,在4500年前,以英雄羿为首的且兰国曾经灭杀鰼国国王“凿齿”,迫使“凿齿”余部远遁印度河域⑧,继续通过经商的手段传播辉煌的鰼文化和鰼文字,进一步促成了印度河文字的发生与发展。这个历史事件中,有没有蜀国杜宇王朝与以英雄羿为首的且兰国联手灭鰼?目前还缺乏证据,只存在这样的可能性。第一期大夜郎国——大鰼帝国(天竺国、天夜郎国)于是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只给留后人留下了光辉而难解的“天竺”二字。

今天,有证据表明,鰼人和鳖人助周灭商以后,濮人的政权并没有消失,而是在汉水之南又建立过一个濮人的政权.据钟鼎文记载:周昭王时期“南国服子敢陷我土。”(《简明金文辞典》上海古籍1998页70)服子即夜郎僰王。王文耀认为服、濮古音均读重唇音,蛮夷君长多称子。我们认为,“子”的金文写法的确类似于“子”。恐怕其中有误认。“子”的那一横斜向下其实应该读“僰”:

因此,服子,濮子,其实是服僰、濮僰。濮僰即两族的外婚制联盟。

历史期待着黔北鳖国鳖灵大帝的崛起,历史期待着第二期大夜郎国——开明大夜郎国的问世。其释详《鄨邑与开明大夜郎国通考》。请参考王长城,王德埙的《先甲骨文字体研究》①,4500多年前,第一期大夜郎国——大鰼帝国又叫天竺国,也就是是天竹国,亦即天夜郎国。他们曾经经营过古印度,建议印度国恢复正确的国家名称“天竺”;建议贵州省更名为“天竺省”。天竺国(天夜郎国)贵州的先甲骨文字体称之为:

(图21、贵州笃山乡梨树写字岩“天”字图,王长城摹写)

当然,天竺国也可能回光返照,出现在纪元前300年至纪元前150年,时北印度大乱。“天竺”后人(开明大夜郎国人)、月氏人、贵霜人分别入侵北印度。开明大夜郎国军队在那里采用文化复制的手段恢复了大鰼帝国过去的殖民地分支邦国——天竺国。第二期天竺国因此成为印度文化进入中国的天然孔道;贵霜人则建立了一个佛教王朝。纪元前一世纪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法国学者伯希和认为“真正的印度人只在更晚的时候才介入”⑨。如何确证,我们期待着国际性的合作。

五、马祭和牂柯柱的证明

鰼帝国及其盟国鳖国最先有马祭的传统。鰼人和鳖国的开明人都喜欢在高处画马,祈祷神灵护佑多产良马:

(綦江的岩刻 周麟提供)

马前脚下面是象如意一样的倒S形状的先甲骨文字体,图文结合,识读为“马”。很有可能不是先甲骨文字体,而是一朵浮云,一朵祥云!这是一匹天马!天马行空,脚踏祥云。再看马后腿有两条,马前腿却只有一条。而且它不是马腿,是通过一个弯曲的U形半环连接着的一个向下的T字柱。这个向下的T字柱材质不知,可能是木结构,也可能是青铜结构。这样一匹奇特的天马,刻在岩壁上面,唯一的解释就是,这是鰼国国家祭典中的一匹祭马。

(綦江的岩刻 周麟提供)

这匹马线条流畅,奔马形象遒劲有力。属于战马无疑。马前腿的班点,应为祭马仪式所遗留。马无后蹄,以及马前腿周围的孔眼亦然;即为强弩射击所致。

(綦江博物馆照片 王德埙摄) 

上图为綦江博物馆藏崖石棺岩刻照片,估计鰼人的马祭仪式不仅仅用于征战,也用于部族首领的丧葬仪式。

黔西县祭亡灵之际的马祭仪式2016年6月22日王德埙采访黔西县文化遗产局局长陈文容,,她说:在很多年以前,老祖宗死了。新一代的一位老人亡故以后,子孙要将许多祭祀的东西绑在马背上,马驼到老祖宗坟前,在巫先生念一道经以后,就把老祖宗的灵魂请到新亡故的老人的灵堂那里,就跟他们同时来念经祭祀——“布冷嘎”,还要用马把老祖宗亡灵驼回去。祭祀的全过程都必须用马,也就是我们本地产的贵州马。4000多年前的《西南彝志》也有这样的记载。,而且我还有图片。

(图1,依靠马匹去墓地接老祖宗亡灵途中,红衣为毕摩。 陈文容提供) 

(图2,去墓地解老祖宗亡灵途中 陈文容提供) 

(图2,接回老祖宗亡灵同新亡者一起超度。 陈文容提供) 

无独有偶,贵州黔南的水族,今天仍然保留有祭亡灵之际的马祭仪式:

(图1、祭马绕灵) 

(图2、敲马)

以上图片选自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水族墓群调查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图版141.。其中。出殡是还有芦笙乐舞绕灵,均为典型的夜郎文化遗存:

(图3、出殡. 绕灵) 

中国西南夜郎地区从古到今都存在马祭仪式,这个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我们认定《奥义书》为天竺大鰼帝国夜郎文化的遗辉的条件,相当于指纹鉴定。这就是民俗学的指纹鉴定功能。

(献给洪武皇帝的贵州马 王德埙摄于奢香博物馆)

鰼人和开明人的善马,重视马祭仪式,可以成为定论。

小结:五、六千年以前,鰼国国家曾经有过庄严的马祭仪式。上图就是马祭仪式中的祭马。

我们知道,三、四千年前,马祭是古印度时期一项特别重要的祭祀仪式。国王通常放出一匹祭马,周游世界。国王及其军队跟随祭马征讨四方。往往无往而不胜。3500年前的《大森林奥义书》第一章,第一梵书,就是吟诵吠陀的祭马之歌:唵!这祭马的头是朝霞,眼睛是太阳,呼吸是风,张开的嘴是一切人之火。这祭马的身体是年,背是天,腹内是空,服外是地,两胁是方位,肋骨是中间方位,肢体是季节,关节是月和半月,腿的白天和夜晚,骨是星星,肌肉是云,胃中未消化的食物是砂砾,血脉是河流,肝和肺是山岳,毛是药草和树木。前半身是太阳升起,后半身是太阳落下。哈欠是闪电,抖动是霹雷,尿是雨,嘶鸣是语言。参《奥义书》商务2012年版,页17。祭马的赞美歌实际上就是太阳的颂歌,有着鲜明的明夷特色。祭马军事行动一年后,便举行马祭,杀死和分割祭马,投放到祭火之中。

(印度奥洛维里的马祭雕塑,照片取自《追寻印度史诗之美》)

在古代亚州,包括中国的大西南,凡成功举行马祭的国王被认为是世界之主。印度的《摩诃婆罗多》第14篇《马祭》就描写了般度族坚战王举行马祭的情况。马祭应该是鰼国首创。黔北渝南马祭图像的发现,是鰼国南亚战争胜利的标志。由祭马的赞美歌人们不难想见远古鰼国人的思维方式。“前半身是太阳升起,后半身是太阳落下。”时人对祭马身体各部分功能的想象完全是自由无羁的。马祭后来演变成为牛祭。今黔东南15年才举行一次的牛祭就需要杀祭牛,称为“杀牛打嘎”。良马大大提高了夜郎人前进的速度和攻击力。长江上游两大古国即夜郎系邦国和蜀国长达数千年之久的拉锯战就在马祭仪式之后展开了序幕。鳖国的历史跟鳛国同样古老。鳖灵又叫开明王,这个开明代代相传。鳖灵的祖先在4500年前就跟鳛王联手灭蜀,在今四川三星堆建立了天竺大鳛帝国。然后这个早期的开明王远征到古埃及,建立了古埃及的法老王朝,亦即夏王朝。此事需另文论证。哈拉帕遗址的牂柯柱可以作证:

(哈拉帕遗址的牂柯柱 取自网络)

牂柯柱崇拜影响到后世的印度教文化。中国学术界认为:“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印度河流域文明同以后的印度教文明是有内在联系的,印度教三大神之一的湿婆,阳物崇拜以及某些动植物的崇拜,都可能是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居民那里继承来的。”(丁振宇主编《六大文明古国历史探密》页192)

六、贝币与象牙、长鼻象的证明

关于三星堆遗址为4500——4000多年前,第一期大夜郎国——大鰼帝国(天竺国,天竹国,天夜郎国)的旁证:

1、海贝的证明

三星堆遗址坑中出土了5000多枚海贝,经鉴定来自印度洋。四川盆地已经有了印度洋作为钱币使用的海贝,充分证明了大鰼帝国开拓过远古的印度和印度河流域。近年来,关于三星堆考古的研究成果之中,四川段渝的《中国西南地区海贝和象牙的来源》(《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2009年0926中国会议)值得注意。关于三星堆海贝的来源,文章指出:中间有齿形沟槽的环纹货贝“只产于印度洋深海水域”,“地处内陆盆地的三星堆出现如此之多的海贝,显然是从印度洋北部地区(主要指孟加拉国湾和阿拉伯海之间的地区)引入的。”“海贝,多是深海产物,尤其白色的齿贝产于印度洋深海水域,乃是不争的事实。”天竺国所统治的印度次大陆部分长期以齿贝为货币,中国的典籍明确指出此为天竺国的特点,尤其值得注意。《通典》卷93“天竺”云:“西与大秦、安息交市海中,或至扶南、交趾贸易,多珊瑚、珠玑、琅玕。俗无薄籍,以齿贝为货。”《旧唐书.天竺传》亦然。根据对古代典籍的研究,人们知道,不但印度次大陆以齿贝为货币,就是古代的马尔代夫、孟加拉国、泰国、缅甸和古代的云南,都曾经以齿贝为货币。吾友某历史学家在贵州贵阳市青岩镇附近的狮子山任科学夏令营的历史老师时,曾经带学生去狮子山发掘一4000多年前的传址,得到许多齿贝。跟云南石寨山古传址发现的齿贝一模一样。他让我查看,这些齿贝磨平了一面,有许多还穿了小孔。当时,我们以为是古人挂在脖子上作为装饰,现在看来,齿贝穿孔串在一起,正是作为货币使用的重要特征。4000年前的夜郎人是比较富裕的。小结:三星堆大量的齿贝是三星堆为天竺大鰼帝国都城的重要标志。

2、象牙的证明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了73根象牙,其总重量达到了1吨之多。金沙遗址祭出土的象牙则有1000多根,数以吨计。考古学界认为这些象牙均来自异域的西亚,是通过远距离贸易和文化交流而获得。(霍巍:广汉三星堆青铜文化与古代西亚文明。四川文物1989《广汉三星堆遗址研究专辑》.43.《四川文物》1993年第1期页9周群华文。)四川黄剑华从《山海经》等文献分析,认为商周之前,中国和成都平原产象(《金沙遗址象牙之由来》载《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3期)。而前引段渝的《中国西南地区海贝和象牙的来源》则认为岷山地区的考古发掘中没有发现象牙及其制品。认为成都平原产象缺乏依据,属于“向壁之论”。论文认为,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的象牙,“既不是成都平原自身的产物,也不来自于与古代蜀国有关的中国其他古文化区。揆诸历史文献,这些象群和象牙是从象的原产地印度地区引进而来的。”象为天竺国特产,故名“乘象国”,《史记》“大宛列传”:“身毒┅┅其人民乘象以战”。《后汉书.西域传》亦然。张骞实地考察后报告汉武:从四川到印度次大陆“从蜀宜径,又无寇。”(引同)论文还联系到印度河摩亨佐.达罗遗址发现的繁荣的象牙加工工艺业来观察问题。引证了李学勤的观点:“三星堆的重要性当然不止在于海贝的存在,只有将这一遗址放到‘南方丝绸之路’的大背景中,才有可能深入认识其文化性质和历史意义。”此说可从。

3、天竺大鰼帝国国王诞生传说的长鼻象图像证明:

(图22王德埙摄于习水县日月九室联缀墓)

由于鰼王诞生是鰼国重大事件:图22表现有两只玉兔赶来陪伴,长鼻象(乘象国)也前来表示拥戴“人上人”。乘象国即天竺国。是图证明天竺国隶属于大鰼帝国。远古的夜郎系民族在乘象国骑乘大象的经历,已经在世世代代的民族集体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记忆。下面的图片取自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水族墓群调查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71页拓片二〇引朗M6东壁上层:

骑象的勇士身穿对襟扣的夜郎服装,并且显然是一种大象部队的制式军装,以方便战士骑象作战;其左手抓住象尾巴,右手持武器正在飞奔征战。左手抓住象尾巴应该属于一种驱使大象狂奔的信号,训象技术娴熟。是图证明夜郎人在天竺乘象国已然建立起了大象部队。这样的图象资料,是不折不扣的对天竺大鰼帝国的历史追忆,应该视为文字记载薄弱的天竺大鰼帝国史料的补充。再看《水族墓群调查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84页拓片三九引朗M11西壁下层的图片:

(拓片三九引朗M11西壁下层牧牛、双鹿与大象图) 贵州不产大象,然而大象偏偏成为诸吉祥物之首:

(拓片三九引朗M11西壁下层图之局部:大象图)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只能说明4500多年前天竺大鰼帝国的光荣和光辉在贵州夜郎系民族中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记忆;由于夜郎系民族世世代代口传心授,最后,逐渐形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民族记忆。下面的图片虽然属于中、近古内容,也不妨作为远古历史的参考。 夜郎王统帅的军队旌旗鲜明,令行禁止,军威风靡南亚、东南亚:

(拓片一二一,石板寨02号,引同前)对于战争的回忆如下:

(拓片四五,马联M2东壁上层,四骑交战图,引同前)

相关文章

  • 论开明天竺大鰼帝国

    论开明天竺大鰼帝国 王德埙 王长城 内容摘要 鳛—蜀文明是长江上游夜郎文明,长江比黄河更有资格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 论开明天竺大鰼帝国

    七、天竺大鰼帝国(赛里斯)的书证和上古南方丝路 过去,人们一般认为南方丝路开始于汉朝,并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一个...

  • 论开明天竺大鰼帝国

    十一、《周易》“箕子明夷”新证 我们是出于扩大夜郎史料的目的去观察和研究《周易》的。由于我们取这样的角度切入,我们...

  • 山海经之涿光之山、嚣水出焉、河、鰼鰼之鱼、不瘅、松柏、棕、橿、麢

    读山海经解上古之迷七百七十三:涿光之山、嚣水出焉、河、鰼鰼之鱼、不瘅、松柏、棕、橿、麢羊、蕃 作者:大禹昆仑 日期...

  • 卷三•北山经⑤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涿光之山。嚣( ao )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中多鰼鰼( xi )之鱼,其状鹊而十翼,鳞皆在羽...

  • 圣教美文‖24年只为2400个字而活

    话说大唐玄奘和尚历经磨难17年,赴天竺(印度)取得三藏佛经,曰经藏、律藏和论藏657部。回到长安后,“太宗见之,大...

  • 汕头

    老帝国长出的一个嫩芽。大清帝国,中华老帝国.

  • 【未央故事】神兽泱泱【下】

    上回说到云景为了看到泱泱,赖在未央宫不走了。书归正传,继续开动。 一、强盗来了 “为什么天竺帝国的勇士要抢走泱泱?...

  • 爬山之3天竺山

    6月16日我们去爬了厦门天竺山,这也是一次很难忘的经历,一大早就很快的出门,准备着天竺山之旅,当我们到天竺山底下的...

  • 开明

    有人 会说什么 但不能把你怎么样 有人 不会说什么 但是能把你怎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开明天竺大鰼帝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pqe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