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书稿,虽败犹荣

作者: 露西小鱼 | 来源:发表于2018-06-24 16:37 被阅读128次

    弘丹老师的写作训练营,教了听书稿的写法,作为练习,我第一次勇敢的挑战600多页的理论大部头,虽然被拒小失落,但看书的过程、思考的过程、写作的过程、自律的过程,都是谁也偷不走的财富。下面是听书稿原文(隐去了平台的痕迹),作为纪念和鼓励。

    你好,今天为你解读的这本书是《文明的进程》,它的副标题是《文明的社会发生和心理发生的研究》,作者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诺贝特·埃利亚斯。

    这本书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深入浅出的给我们展示了西方人的行为标准是怎样一步步建立起来的。比如西餐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尤其是法国大餐,那么多刀叉,该怎么用?放屁本是自然生理现象,为什么当众放屁让我们觉得很丢人?平民阶层进入上流社会为什么会觉得浑身不自在?诸如此类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反射出的心理变化,以及它的形成过程,在本书都会找到答案。

    作者诺贝特·埃利亚斯,在他长达93年的人生中,足迹遍布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等西方国家,涉猎过哲学、医学,也有商业经历,又在社会学领域有深入研究。可以说,这本《文明的进程》囊括了作者在各个领域的观察和思考,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可这本书里的思想由于在当时过于先进,1937年首次发行,几乎无人问津。之后随着几位著名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的挖掘和推荐,也随着人们关注的重点慢慢从战争中抽离出来,直到1976年的再次发行,这本书才被广泛认可,甚至轰动西方世界,成为当时畅销书里罕见的社会学著作,被誉为20世纪百科全书式的人文经典,直到现在,仍有巨大的社会价值。

    在了解本书的重点内容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几个概念。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书名,《文明的进程》,这里的“文明”指的是西方国家的自我意识,比如他们的技术水准、礼仪规范、科学知识、世界观等等,这些可以表达他们自身特点和让他们引以为傲的东西。可以说,人们所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可以通过“文明”或“不文明”的方式来表达。另外两个概念是副标题中的“社会发生”和“心理发生”。“社会发生”指的是社会结构的长期发展,比如等级、阶层、权力结构、社会制度等。而“心理发生”指的是人的个性结构的发展,行为方式的变化,比如言谈举止、情感表达等。只有了解“文明”、“社会发生”“心理发生”这三个概念,才能对理解这本书的内容打好基础。因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在讲文明的心理发生和社会发生过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篇听书稿,虽败犹荣

    接下来,我就从文明的心理发生、文明的社会发生、这两种发生的关系,这三个方面为你分别讲述。

    先来看文明的心理发生。我们在前面说过,“心理发生”指的是人的个性结构的发展,行为方式的变化,比如言谈举止、情感表达等。而最能反映这种“心理文明”的,莫过于跟礼貌相关的行为。礼貌的概念,第一次是在1530年出现,当时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伊拉斯谟写了一本小册子,叫《男孩的礼貌教育》,在欧洲广受欢迎,甚至被学校奉为教科书,直接运用于教学。这本书讲的是在社交中人们得体的行为准则,类似于我们中国人教育孩子时常说的“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实在伊拉斯谟之前,中世纪就有许多社交行为的记载。比如12世纪的僧侣阶层、13世纪的宫廷骑士、14、15世纪各种关于礼貌的诗歌等等。

    接下来,我就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3个场景,为你讲述这些行为准则的变化,以及背后的心理机制。这3个场景分别是:餐刀的使用、自然需求、男女关系

    我们先来看餐刀的使用。大家知道,西方人吃饭用刀叉,餐刀主要用来切肉。在中世纪的早期,人们通常把整头牲畜端上桌来,以表现主人家的丰盛富足,有一种炫耀战利品的自豪感。主人会在餐桌上,用刀对这头牲畜现场切割,这里甚至有一套庖丁解牛的切割艺术,先切哪里,后切哪里,哪里是最好的肉,哪里是差一点的肉,刀法如何,都有讲究。而且切肉和分肉一定要由主人来做,以体现主人的特殊荣誉、高贵地位,就像我们现在过生日,生日蛋糕一定要由寿星来切是一个道理。当然,肉切好后,按照客人的尊卑,提供相应等级的肉。可以说,用刀切肉分肉,已经成了当时社交必备技能。直到17世纪,这种在餐桌上的切割行为才渐渐转移到了幕后。这种心理变化,出自人们对于刀的恐惧,对于见到动物尸体的难堪,对于人类本身“兽性”的驱逐。当然,关于餐刀使用,还有一些跟心理活动息息相关的行为变化。比如,人们在用餐时,严禁边说话边挥舞餐刀。给别人传递餐刀时,也必须把刀柄对着别人,刀刃对着自己。这些行为都是出于人们对刀的恐惧和敏感,所以也强制要求行为不能触及危险区,以保证自身的安全。

    这就是餐刀的使用。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自然需求。这里讲的自然需求,指的就是大小便、放屁等生理需求。以前的人们,对这些需求毫无禁忌,没有丝毫羞耻感。随着上流社会的自我束缚、自我强制,使得当众做出这些自然行为变得羞耻和难堪,所以才有了各种“不准随地大小便”“不准当众放屁”等要求。在前面讲到的《男孩的礼貌教育》一书里,提出了一种教育小孩从小克制自然本能的方法,那就是从小告诉孩子“天使无处不在”,即使在你大小便、放屁时,天使也会看着你,监督你,唤起孩子的恐惧感,压抑他们的本能欲望。当然,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也不会天真到真的以为天使在看他们尿尿,所以大人们又以“有害健康、不卫生”作为理由,对小孩进行制约,给羞耻和难堪增加更理性的砝码。当然,厕所和一系列配套技术设施的诞生,也更有利于私下里解决自然需求,更有利于规范人的行为。

    说清楚了餐刀、自然需求之后,我们再来看第3个场景,也是大家可能最感兴趣的,男女关系。在16世纪以前,一个男人有多个配偶很正常,并没有什么羞耻,也无需隐瞒。就像我们中国,以前很多大户人家的老爷,都有好几房姨太太,是同一个道理。在17、18世纪的宫廷,妇女地位逐渐提升,妇女的婚外性关系也同男子一样逐渐被认可,妇女第一次得到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解放。而市民阶层则截然不同,职业生活要求人们更加严格的控制性欲,在这一阶层,男子地位仍然高于女子,所以整个阶层对男人的出轨更加宽容,而对女人的出轨却要大肆苛责,这也让女人对于男女关系非常谨慎,甚至有一种自卑的心理,更不用提巨大的羞耻感了。而在家庭里,父母把性压抑从小灌输给孩子,让他们对“性”有一种条件反射的羞耻,而渐渐把“性”这种生物本能压抑进入潜意识,造成人性不同程度的分裂,也催生了弗洛伊德关于梦的解析的理论基础。

    以上就是本书第一部分的内容,文明的心理发生。我们通过3个场景,来讲述人们的文明行为和心理的变化。这3个场景分别是:餐刀的使用、自然需求、男女关系。随着恐惧、羞耻、难堪等心理的一步步演化,促使人们逐渐调整行为,以保护自己脆弱的心理,也符合社会大众的行为标准。

    第一篇听书稿,虽败犹荣

    好,说完文明的心理发生,下面我接着为你解读全书的第二部分内容,文明的社会发生。在这一部分,我给你讲4个角色和1个三角关系。这4个角色分别是:骑士,贵族,国王,平民。这1个三角关系,就是国王、贵族、平民之间的关系。

    首先来看4个角色中的第一个,骑士。大家可以脑补一下塞万提斯《唐·吉诃德》中的骑士形象,金戈铁马,忠诚勇敢,行侠仗义,保护老弱妇孺,拥有一片庄园。他们是欧洲中世纪受过特殊军事训练的骑兵,被领主赐封,效忠于领主,处于贵族的最低阶层。起先,还有一些自由骑士,依靠自己的庄园自给自足。后来随着领主对土地的掠夺、征战,渐渐形成大领主的霸权地位,而周围大批的骑士则纷纷投奔,进入宫廷,依附于有权有势的大领主,为他们效劳,骑士自身也渐渐丧失了军事和经济上的独立,完成了骑士阶层的宫廷化。

    如果说骑士的称号是加封的,那么贵族更看重与生俱来的血统,许多贵族的姓氏都彰显了他们的身份。当然,最早的贵族仍然来自赫赫战功,也有一种说法,是骑士和贵族最后融合成了一体。不管发源如何,贵族世袭的身份,必然让他们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为了保持这种优越感,贵族将“体面”作为第一要务,归属宫廷,通过发展出各种行为准则,来彰显“上流社会”的不同,他们自身也更加严于律己,控制情绪。 我们在第一部分文明的心理发生中介绍的那些行为规范,最早就是从所谓的“上流社会”传播开的。可见,贵族对整个社会文明发展的巨大推动。

    不管是骑士还是贵族,都要依附于国王,接下来我们就讲讲国王这个角色。国王来自封建大领主。我们在介绍骑士角色时曾说过,骑士效忠于领主。随着领主之间的自由竞争,通过婚姻、收买、征战,有些领主的土地越来越多,渐渐形成了霸权。可是光有领土还不够,因为这么多土地,难以管理,大领主只好将领地再分封给他的亲信去管理,这样又会造成国家的四分五裂。而只有通过控制军队、征收赋税,进行军事和经济的垄断,控制着所有机遇,国王才能使整个国家都听命于他,他也才能拥有独占的政权。

    那么除了骑士、贵族、国王之外,还有什么角色没讲呢?这就是处于阶层金字塔底层的平民。在上层阶级争权夺势的时候,平民也没闲着看热闹,而是随着大量人口的增加和战争的颠沛流离,许多下层劳动者被迫离开土地,进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这就使得社会分工更加细化,人们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人际关系更加复杂,也为文明的社会发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对价值交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于是产生了一种最灵活最统一最公平的交换方式,那就是货币的诞生。另外,随着交换的地域范围越来越广,各种陆路、水路甚至远洋交通应运而生。这种经济和运输的双重发展,也进一步让人们的分工合作更加紧密。

    好的,讲完了骑士、贵族、国王、平民,这4个角色,我们再来看看他们之间的关系。由于骑士是低级贵族,所以我们把他俩归为一类,我们讲贵族-国王-平民,这个三角关系。

    我们在前面讲到,贵族进入宫廷,为国王效劳。贵族需要通过国王的地位,来维护自己体面的优越感。由于国王只有1个,贵族有很多,所以贵族之间表面上看彬彬有礼,实际上暗自较劲,为了争宠,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像极了那些宫斗剧里的桥段,这也是贵族和国王关系的真实写照。

    从国王的角度来说,他一方面养活着贵族,让他们为自己争风吃醋,另一方面也在利用贵族,满足自己高高在上的虚荣心。因为国王也需要一个交际场合,彰显王者气概,那些贵族,就是配合国王的演员,为国王营造一种皇家气氛,在歌舞升平和富丽堂皇中维护国王的尊严。除此之外,国王还需要用贵族来平衡市民的势力,当然,也需要市民来平衡贵族的势力,就是我们所说的“制衡”。因为,国王的所作所为,总会让一些贵族不爽,或者让一些市民不爽。只有让两者互相扼制,才能把这种潜在的威胁降到最低,维护社会的和平稳定。

    那平民跟上流社会又是什么关系呢?随着经济的发展,平民阶层迅速崛起,他们中也不乏有钱的暴发户,他们也想当官,享受贵族的待遇和优越感,摆脱平民阶层,平步青云,扶摇直上。所以崛起的平民对贵族来说是一种威胁和竞争,而事实上,的确有一些平民,通过自身努力,进入到了贵族阶层,实现了阶层的跃迁,当然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或许那种与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言谈举止、思想理念格格不入,又东施效颦的矛盾心理,只能当作辛苦升级所交的巨额学费。

    好了,以上就是本书第二部分的内容,文明的社会发生。我分别介绍了4个角色,他们分别是骑士、贵族、国王和平民。然后又介绍了贵族、国王、平民之间的三角关系。可以看出,文明的社会发生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几个人的自说自话,而是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和斗争。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人们互相依赖的紧密,各个阶层不断融合发展,共同推进社会的进步。

    第一篇听书稿,虽败犹荣

    好了,我们讲完了文明的心理发生、社会发生,在第三部分,我们就来讲讲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强制,融合,趋向。强制,指的是外在强制导致自我强制。融合,指的是上下阶层的反差缩小,渗透融合增多。趋向,指的是文明朝着一定的方向发展。下面我们分别来看这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强制。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合作的深入,单个人的行为相互交织碰撞,形成了整个社会的文明基础。而国家为了维持社会稳定,也建立起了特殊的秩序,来约束个人的行为,使其更符合大众的标准。可是每个人都不是天生知书达理,人类的本能让我们以最简单的方式过得舒服放松,比如小孩子,他们在接受文明教育之前,喜欢用手吃饭,随地大小便,肆无忌惮的放声大哭,开怀大笑,累了就一屁股坐在地上,精神饱满时就蹦蹦跳跳。可一旦接受文明教育,他们就要经过一个痛苦的适应过程,来调整自己的行为,隐藏本能的情感,如果他们不这样做,就会受到大人的训斥,就会丧失大人的爱和尊重,就会让他们害怕。

    于是,小孩渐渐产生个人心灵的分裂,一方面,代表本能的“本我”在心灵深入驻扎。另一方面,代表强制的“自我”,也叫“超我”,在行使它的监督功能。这种监督功能分为内政和外交。内政是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调节本能冲动,增加羞耻感的广度和深度。外交是个人在与他人他物的关系中调整自己的行为。俗话说,环境造就人,这种通过外在强制导致内在强制的心灵结构演变,就是文明的社会发生给心理发生带来的直接影响。

    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方面,融合。文明的社会发生,产生了上下层阶级。而这两个阶级阵营的融合,也在文明的心理发生中,给个人带来影响。

    先说下层阶级融入上层阶级。我们在讲平民角色时曾经说到,崛起的平民想要融入上流社会,体验贵族般的优越感。而上流社会的人们,他们极力维护自己的精神家园,对自己的言谈举止非常在意,甚至为了给下层阶级的跃迁设置门槛,而不断翻新上层阶级行为规范的流行趋势。可对于下层来说,他们能做的只有模仿,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处处是新鲜,其实也很难学会,造成很多东施效颦的笑话,或是我们学说外语的所谓“半吊子”“洋泾浜”。这些想要挤入上流社会的平民非常有毅力有决心,在这种“本我”和“自我”极具矛盾的情况下,他们给自己设定的行为标准比贵族更加严格,他们对羞耻和自卑更加敏感,有一种速成的功利心和脆弱的玻璃心。用力过猛,可能也是造成“半吊子”的原因之一吧。所以说,实现阶层的跃迁,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啊,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坚定的决心。

    我们再来看上层阶级融入下层阶级。你可能要问了,下层阶级有什么好的,上层阶级为什么要学他们呢呀?其实不然。因为商业源自平民,经济的蓬勃发展,让贵族发现,原来职业和金钱才是体面的源泉。有钱才会有势,凭自己实力获得的尊重和体面更踏实,而那些文化艺术、社交风度在个人社会威望的塑造中渐渐退居二线。所以,这种来自平民的价值观也在向贵族渗透。当然,两个阶层的适应和区分、吸引和排斥也在不断进行,使得这种文明的融合朝着螺旋状的方向发展。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文明是朝着什么方向发展的,也就是我们说的第三个方面,趋向。作者认为,文明的进程没有计划,但却有一定方向,这个方向就是朝着人越来越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社会越来越能和谐共处的方向发展。

    为什么说文明的进程没有计划呢?因为无论国王、贵族、骑士还是平民,他们各自的行为都有各自的目的,整个人类的文明是所有个人的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不是哪个圣人智者的发明创造,也不是哪个国王的一纸令下。我们前面讲的强制和融合,就说明文明进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如果文明的进程有计划,那为什么会出现两次世界大战,为什么时尚风格经常复古回潮,为什么宗教改革一波三折,为什么世界上还有那么多难民?

    打个接地气的比喻,文明的进程,就像股市的发展,只有看长线,才能了解发展的趋势。作者认为,只有当国际国内的紧张局势消解,国际竞争张力达到一种稳定平衡状态,我们才能把社会分工协作发挥到最高效,我们的个人需求才能和社会的要求相一致,人人都享有美好的生活水平,友好的人际关系,获得真正的幸福和自由。

    好了,以上就是本书第三部分的内容,文明的心理发生和社会发生之间的关系。社会的外在强制导致个人的自我强制。上下阶层的反差逐渐缩小,渗透融合逐渐增多。文明的进程没有计划,但却朝着一定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朝着人越来越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社会越来越能和谐共处的方向发展。

    到这里,全书就介绍完毕了,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首先,我们介绍了文明的心理发生。我们通过餐刀的使用、自然需求、男女关系这3个场景,讲述人们的文明行为和心理的变化。随着恐惧、羞耻、难堪等心理的一步步演化,促使人们逐渐调整行为,以保护自己脆弱的心理,也符合社会大众的行为标准。

    接着,我们介绍了文明的社会发生。我分别介绍了4个角色:骑士、贵族、国王和平民。然后又介绍了贵族、国王、平民之间的三角关系。可以看出,文明的社会发生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几个人的自说自话,而是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和斗争。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人们互相依赖的紧密,各个阶层不断融合发展,共同推进社会的进步。

    最后,我们介绍了文明的心理发生和社会发生之间的关系。社会的外在强制导致个人的自我强制。上下阶层的反差逐渐缩小,渗透融合逐渐增多。文明的进程没有计划,但却朝着一定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朝着人越来越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社会越来越能和谐共处的方向发展。

    埃利亚斯的这本《文明的进程》,结合了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不仅从大处着眼,为我们展开一幅西方社会结构的发展图景,也从小处入手,在人们的言谈举止、礼仪细节中勾勒出个人心理变化的清晰脉络。这种宏观微观的互相渗透,让我们对文明的了解更加立体,更加全面。

    好,这本书就为你解读到这儿,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一篇听书稿,虽败犹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pqs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