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去陆河实验小学参观学习,听他们学校的叶主任介绍书香校园的创建经验,她们学校的阅读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学生晨诵、午读、暮省,孩子们个个沉浸在书海中,阅读之星璀璨于校园间,真是阅读改变班风及学风。当时我对这种阅读形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回来后我就模仿她们学校开展了阅读之星评选活动。1-2年级除了阅读拼音读物,还开展弟子规的诵读活动,3-4年级开展了三字经诵读,5-6年级开展诗词诵读活动。刚开始老师和学生也挺积极,挺配合,但过了一个月后积极性就下降了。老师们觉得阅读并不能改变考试成绩,有些学生甚至因为阅读而导致成绩下降了。
阅读为什么会沦为形式?我一直在反思这个问题,今天看了魏智渊老师的《儿童阅读三十讲》一书,才明白了我当时为什么阅读开展不起来?一是阅读到底要怎么抓?我当时只是让各班创建图书角,至于看什么书,都没有要求,学生大部分喜欢看的是一些图画书、小人书、还有童话故事类的。许多书是心灵鸡汤,对学生的智力背景并没有支撑作用。各年级的阅读没有做系统的规划和指导。二是怎么处理阅读与考试的关系。不知道怎么抓,导致了少慢差费,没有处理好与考试的关系,导致了阅读流于形式,因为成绩不好,方方面面都交待不了。
什么是阅读能力?在理解这个概念之前,我们必须要来了解一下核心素养。现在2022版课程标准已出台,各科都提到了核心素养这个词。其实说白了就是德智体美劳。就是对德智体这三大领域在新时代的要求和表达。高尚的道德,深刻的智力,强健的身体,是超越一切的核心素养。那么,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核心素养是什么?答案自然是自尊水平与阅读能力。什么是阅读能力?它与智力又有什么关系呢?
阅读能力是一种理解能力,它包含了预测、提问、复述、想像等一系列的阅读策略。小学主要表现为读写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小学低段,是以认读能力为核心的,小学中高段,是以理解能力为核心的,初中阶段,是以理解能力和评价鉴赏能力为核心的。
一个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他本来是跟其它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但一个月后,他就掉队了。很多字不认识,背诵也不理想,写字也写不好。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是他在学龄前的阅读太少了。儿童早在识字之前很久,就学会阅读了。因为阅读的本质是输入,当儿童在听故事,听妈妈讲话的时候,就是在阅读。家庭条件好的儿童家里的语言环境就丰富,家庭贫困的孩子家庭里的语言环境就很贫乏,语言环境直接影响 了智力,导致语言环境贫乏的孩子学习变得困难。
儿童记不住词语,不会阅读和写作,是因为阅读量不够,要补的不是教材中的知识和考试题目,而是阅读。这话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换句话说,小学阶段阅读量不够,不只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而且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进而影响儿童的语数外和数理化的学习。
所以,小学有两件头等大事,一是保护儿童的自尊心,二是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