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学短评:读懂作品,读出自我

文学短评:读懂作品,读出自我

作者: 琴心雕虫 | 来源:发表于2024-10-25 23:50 被阅读0次

学写文学短评,是一种写作基本要求,我更愿意把它看成对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读懂作品,读出自我。把自我认知变成评论观点,用恰当的语言和结构呈现。而曹操的《短歌行》就从比喻用典两个角度入手,读懂曹君的志与愁。

妙用比喻,巧用典故

    ——《短歌行》言志技巧探微

    曹操流传于后世的《短歌行》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言志诗,抒写了韶光易逝的感慨,流露出求贤若渴的心情,表现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短歌行》言志,很讲究艺术,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妙用比喻与巧用典故。

    诗歌一开篇,便用“譬如朝露”的比喻来形象表达自己的感慨,“譬如朝露”抓住了朝露易去与韶华易逝的相似点,传达如此心意:余年渐少而功业无成。

    诗入正题,诗人吟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一处,诗人引用《诗经·郑风·子衿》《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名句,表达诗人对招贤纳士的热情,对贤能之人的礼遇,流露出“唯才是用”的思想。用典又分为“用事”和“用语”,这里当是“用语”,通过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以“明月”为喻,礼赞贤才,流露出诗人对贤才的渴望之情。“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也是比喻,有人认为诗人用乌鹊无依比喻人民的流亡;甚至还有人说:“窥诗之意,当时定有流移人口,不受他的招抚,向南方流移,因而因物托事,以诗寄慨。”我们认为这样理解,诗的主旨不够集中突出,似有割裂诗意之嫌。还是清人沈德潜的话有些道理,他在《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说得更确切些,这是以乌鹊比喻贤者,大意是:贤者们都在寻找寄身之地,但哪里才是他们可靠的寄身之所呢?

    全诗的结尾:“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前两句属于用典中的“用语”,语出《管子·形势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后两句则是用典中的“用事”。“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曾助其兄武王灭商。他对国家的统一、文化的发展作出过贡献。“周公吐哺”的典故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有这样的记载:“周公戒伯禽曰:“我于天下赤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的意思是:周公忙于招待来访的贤士,连洗一次澡、吃一顿饭的时间都没有。洗澡时要多次拧干长发,吃饭时要多次吐出口中所含的食物。后来便以“吐哺捉发”形容为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结尾四句,前两句诗人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比喻贤士多多益善,后两句则以周公自比,表现自己礼遇贤才的殷勤态度,表明自己渴望求贤以统一天下的宏图大志。

    【点评】本文标题醒目,论点鲜明。第1自然段概括《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引出论点。第2~5自然段从诗歌开篇到结尾,不厌其详地摘引相关诗句,仔细分析文中比喻和典故的含义,指出它们对表达作者心志的作用。解说清楚,引用翔实,论证有力。

相关文章

  • 学生作品——文学短评

    第三单元 生命的诗意·文学短评 浅析《短歌行》中曹操的“志向”抒发 张元璇 古人的思想往往超出自身的范围和局限,以...

  • 怎样写文学短评?

    什么是文学短评 文学短评是文学评论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评论对象,并对对象的某一点进行深入品析和阐发,...

  • 我是奇迹 读书会

    我是奇迹 读书会 读懂自己 读懂生命 读懂奇迹 读出力量 读出觉醒 读出喜悦 慈悲老师从九...

  •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读作品又真正读懂,最起码要读出个性,读出与众不同。一个最方便、起码的方法就是同类经典文本共组,提供现成可比性...

  • 《芳华》

    今天读完了原版作品《芳华》,有人说要读懂《芳华》,首先要读懂严歌苓。严歌苓写过很多文学作品,而本作品反映了当时学雷...

  • 原来只要懂得这些套路,就可以轻松理解伟大文学作品

    能够轻松读懂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是我一直以来的渴望。因为,我知道,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里面藏着很多丰富的知识,这些知...

  • 写作的大门依然紧闭着8 阅读要不要读懂?

    阅读要不要读懂? 文学作品的阅读最大的收获,是你知道什么是好作品。好作品无数,但是它们都有共性,什么共性呢?没有人...

  • 关于文学作品评论的笔记

    文学作品评论的写作步骤大致有四个:1、阅读。只有读懂作品,才能为写作打下基础。在阅读作品时,要做到点面结合,深浅结...

  • 读《被讨厌的勇气》有感:一切烦恼是来自人际关系吗?

    文学理论里的四要素是: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当我终于读懂,“作品”是“作家”把自己见识过的、或者是虚构的“世界...

  • 梳理寓言教学

    学习活动一:走近寓言 打开寓言宝库的大门学习活动二:诵读寓言 读出停顿 读出韵味 学习活动三:读懂寓言 借助注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学短评:读懂作品,读出自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psed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