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木子读吧陪你的第1202天」
商誉是企业资产中最无力的无形资产,商誉与企业的商业信誉无关。商誉是收购方在收购其他企业时,所付出的对价中超过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通俗理解就是额外付出的收购企业代价,简称溢价收购。
商誉只增加收购方纸面上的“资产”价值,不会增加任何一方的盈利能力。如果被收购企业长期不能贡献像样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商誉减值就是早晚的事。
如果并购对象的盈利能力严重不及预期,商誉这种纸面上资产的本质就会暴露无遗。所以,我们在分析一家公司时,对于那些无形化色彩强、规模大的商誉、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等,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企业的资产只能通过相互有机整合才能创造价值,当然,在收购具有盈利能力企业的过程中,出现商誉和无形资产评估增值是很正常的。但无论如何,对于收购方所增加的商誉和无形资产的评估价值,只是一个纸面上的数字。这个数字如果过大,企业就会由于收购而导致资产的无形化。
我们需要留意的是,有些企业在某个年度没有因收购而使资产无形化,之所以没出现商誉,那是该企业的收购价完全等于被收购企业的公允评估价,只是没有“惊动”商誉罢了。
企业在收购时,让收购价等于公允评估价,就不会产生商誉了,但这种情况不多。
我们来总结一下:
第一,收购的交易对价都等于被收购企业的公允评估价,这样就不会产生商誉。
第二,对被收购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评估中,有的资产减值,有的资产增值,但增值最多的是无形资产。
第三,虽然收购没有产生商誉,但收购完成后,收购企业的无形资产会由于被收购企业的并入而增加很多纸面上的数字,而这些数字对被收购企业没有任何影响。
当然,那些评估师的评估是专业、独立、客观、公正的,企业的交易对价等于被收购企业的公允价值,也是经过企业的决策程序完成的。只是,常识告诉我们,当收购一个有盈利前景企业的时候,出现商誉是非常正常的。
现实中,收购一个企业不产生商誉不难,但收购多家企业都不产生商誉就不容易了。
实际上,不论怎么变,企业在收购过程中有两个数据我们必须注意:
一是被收购企业的账面净资产是多少,二是企业的收购代价是多少。至于有没有商誉,就要与因收购导致的无形资产评估增值统一考量了。
商誉多了,因并购导致的无形资产评估增值就可能下来;商誉少了,因并购导致的无形资产评估增值就可能上去。
对企业并购,除了关注可能导致的资产无形化外,还需要特别关注被收购企业在未来持续释放业绩的表现,收购持续释放业绩,可能是自身的财务业绩,也可能是与其他企业整合释放出更多的财务业绩,即使收购代价大些,也是值得的。
如果被收购企业未来释放业绩的能力不强,那过高的商誉和无形资产评估增值爆雷就是大概率会发生的事了。
专注运动+财富管理:关于19年运动更多的分享,请关注:木子读吧,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健一生身,读千卷书,行万里路,2023与你一起见证成长!
![](https://img.haomeiwen.com/i21308179/473401607679b49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