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行为背后都是需求,行为有好坏之分,但是每一个需求都合情合理。
每个人的社会支撑体系不同,所以愿意亲近的人群不一样。我的支持体系来自父亲,姐姐,朋友,家人,吐槽帮小姐妹,还有一部分是自己。所以我能获得支持和温暖的所在,对于姐姐来说可能是耗费她心力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795449/b5a40985d735db2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95449/41446abbb860890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95449/b74a339b9f15a2d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95449/d654273f14105dc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95449/28ddda5c988bef6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95449/0c2f529d224e250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95449/e64ff9593953f96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95449/6279f0f72eaf193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95449/0e32a87b52aa96d0.jpg)
男人都是孩子,老爸也是。
看到儿子种种不满意的行为,很想将之一一消灭,常常为乱放东西,找不到重点,分心瞎忙而忧心。再静下心看看老公,也是如此,再看看老爸,哈哈哈~都是一样一样的!
重复虽然没有创意,但是有满满的安全感。
只要是回到娘家的春节,闭着眼睛都能说出年夜饭的必备菜,小时候觉得。年年都是这些,太没有意思了!今年再次吃到相同的菜,还是不变的味道,年复一年,这样相同的味道给了我满满的家的安全感!
传统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
传统美食,仪式,没有什么高大上的科学道理,但是构成了一个人归属感和文化的根本。孩子成长过程中也应该要给他这样的仪式感!这是作为父母的职责!
好好生活,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弟弟从来不知人间烟火,今年独自留京过年。像模像样的做起了年夜饭,不仅仅把我们家的传统美食呈现出来,还发挥了很多的特色菜品。我们一直以为弟弟在做饭上什么都没有学会,其实在爸妈认真生活的每一天,他没有上手实践,但是也在耳濡目染的浸润着他。只要他自己愿意做饭,仿佛自然会一样!
我小时候画花草比同龄孩子更漂亮,并不是受过什么专业训练,只是经常见妈妈帮别人画,自己起兴学着样子画,等到上学,自然就画的比较好。
凡此种种,我更加坚信,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子,自己首先就是那个样子!做好美味的一日三餐,早睡早起,热爱运动,有丰富的兴趣爱好,热爱阅读,心态平和。这样孩子也会有样学样,八九不离十!与其费劲心力幻想孩子成为多么优秀的人,不如脚踏实地看看哪些方面可以给孩子提供帮助,接受孩子的短板。过好自己的生活,追逐自己的梦想,经营自己的朋友圈子,孩子才有成长的范本可供参考!
我不敢尝试新事物,对自己要求尽善尽美,原来是来自我爸爸。
我夸口自己会做鸡蛋卷,老爸放心的把这项重任交给我。而后过来视察工作,见我首秀失败。开始忍不住接手,并且表达失望。如果这样的事发生在还提时代,该是多么打击积极性呀,甚至因此而怀疑自己的能力。但是作为三十岁的人,我有过失败的经历,我知道做事开始的失败并不可怕,也知道多次尝试肯定能成功。听着爸爸叔叔的数落,我只是觉得好笑,然后乐不可支的一边被他们嫌弃,一边给他们帮忙,最后还要负责背锅。长大了真好呀!
老父亲的不放心
看着我们都按着自己的想法生活奔波,老父亲虽然有一万个不放心,但是也没有多说一句。弟弟做的创意菜,老爸前后查看不下十遍,嘴上怀疑味道不行,心里是可乐的。
想想老爸不放心也有道理:
弟弟炒饭用塑料勺子,结果勺子半截都融化了,他居然还把饭吃了!!!!
我蒸包子,最终把包子蒸糊了!!!水干了,火把蒸碟上的包子都烤糊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