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争论比较多的是关于碎片化阅读和每天坚持阅读2,3个小时的专注阅读比较。
图片来自网络当然也有不少人反对大牛,大致是:工作忙,工作累,没有时间深阅读。反对者大多是刷屏族,认为碎片化阅读也能增加信息量。
其实信息量的多寡和阅读带给你的知识体系的建立并无多大关系。长期接受碎片信息,会让人的思维变得狭隘,难以进行复杂的思考。说的通俗一点:你整个人会变得十分肤浅,看待一些事情的方法和角度流于表面,不够深刻。
不管哪种阅读方式,你所获得的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得多少,而在于它们能否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建立联系。因此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思考才是最重要。
16年春天,我开始强迫自己跑步,每天大课间跑步半小时,中午跑步半小时。我的问题是无法持续这个过程,无法长时间专注,而解决方法是真正让自己认真,专注起来。
当然我跑步的初衷是想减肥,再就是我这个人比较懒惰不愿意运动,想通过跑步来控制自己也是我的初衷。
因为改变很难,每个人骨子里都有懒惰的劣性,当你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或者远大志向的时候,你根本坚持不下来。
改变的唯一秘诀就是去做,并且坚持。
但是在跑了几天之后,我发现了另一个更重的秘密就是:我跑步时大脑一直思考着问题,而且运转速度还很快,很多没有理解的理论反而有了思路和灵感。
2. 记得刘未鹏在《暗时间》一书中提过:善于利用思维时间的人,可以无形中比别人多出很多时间,从而实际意义上能比别人多活很多年。如果你有做总结的习惯,你在度过一段时间之后总结自己在某某领域投入了多少时间,建议千万不要粗略地去计算有多少天下班后拿起书来翻看过,因为这样你也许会发现书倒是常翻,但领悟却不见得多深,表面上花的时间不少,收益却不见得那么大。
因为看书并记住书中的东西只是记忆,并没有涉及推理,只有靠推理才能深入理解一个事物,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这部分推理的过程就是你的思维时间,也是人一生中占据一个显著比例的“暗时间”,你走路、买菜、洗脸洗手、坐公车、逛街、出游、吃饭、睡觉,所有这些时间都可以成为“暗时间”,你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进行思考,反刍和消化平时看和读的东西,让你的认识能够脱离照本宣科的层面。
这段时间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日积月累将会产生庞大的效应。能够充分利用暗时间的人将无形中多出一大块生命,你也许会发现这样的人似乎玩得不比你少,看得不比你多,但不知怎么的就是比你走得更远。
3.看来我无意间发现的这个小秘密竟是这么的重大:一个延伸扩展生命长度和深度的方法。我知道一开始强迫自己去做某件事时很难的,每天限强迫自己10分钟,专注10分钟的阅读。不去刷手机,刷电脑,精神不集中也要强迫自己硬着头皮也要10分钟坚持下来。
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的身体都是被心理的贪欲掌控的。身体本来早已接受不了,可是心里依然还在发出指令——继续坚持,继续坚持。
可惜的是,身体是没有主动权的,它只能任凭内心来操控。所以,身体就这样由着贪欲为所欲为,迟早会被拖垮。那么我们把这理论反着来,精神下命令去玩玩,即使身体受不了也要坚持下去,直到战胜自己的精神和意志:坚持下去的命令才会传来。
4.就像我用自己最讨厌的跑步惩罚自己一样,坚持一周就会慢慢习惯。
后来我慢慢爱上跑步,主要是让我可以一举两得,可以减肥锻炼身体,还可以思考不同的问题并获得解决方法。
一个人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坚持下去本就不易,要想做出自己的特色,做的与众不同就比较难。你不仅要突破自己的懒惰性,还得用能力和行动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不妨先迈出第一步,试试看,没有那么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