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对于南怀瑾的书有想读的愿望,主要基于他的名声,以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佛学是完全的盲区。但迟迟有质疑的心理是因为这个领域里也包含或夹带着所谓的玄学和迷信,就像中医,总有种不是很科学的感觉。人在想了解一个自己从未涉及的领域前总会盲目的听信权威,或根据名声来了解,这无可厚非,也是绝大多数人的方法,如果不是学院派而是自学的话。因为没有基础便毫无判断力,也要有走弯路的心理准备。所以网上先查了查,除了对南怀瑾的赞誉之声外还有很多诋毁之言,这对一个小白来说尤为苦恼了,更加失去了判断力。
前阵子流行国学热,我一直觉得流行性的东西并非不好但不会太深入,掀起的风潮也早晚会凉凉,可以阶段性地跟随,但总不是长久之计。世上无绝对正确的东西,自然也没有绝对错误的事情,就像博尔赫斯对于“一种人生”的描述。严丝合缝终究有缝,对于绝对的要求,还是且行且放弃吧。在尽力的情况下能追求到什么就是什么,带着一种“闲着也是闲着”的心情,可能结果反而很好。学会放松同时的努力或许效果最棒,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自己经常很不放松所致。就像伍迪·艾伦在访谈中所说:“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只要你不惩罚你自己,就没有人能惩罚你。”
可能我最后还是会读一读“南先生”的书,毕竟看不懂佛经的原文,在这个领域并没有任何追求的希望下,简单了解一二倒也无妨。我其实不太执着于自己收获的任何东西的版本、年份、是否限量、品相等等,我总会记得卡尔维诺对于个人自身呈现的描述,如果我喝不到82年的拉菲而只能喝到今年的,那它也就属于我的一部分,品味到今年的拉菲也不错。毕竟这世界上没有“世界第一”,只是心里清楚不能拿这个作为不努力的借口就好了。如果82年的拉菲都被喝光了或者自己没有鉴赏能力或根本没有买到它的钱的话也不必太过执着了。
成就、个人舒适度、努力、痛苦、尺度,或许还有其他因素或条件,尤其在今天人们需要越来越精算自己的得失,哪怕是同样的时间我们也需要判断做哪件事更划算,因为我们知道有个词叫机会成本。尽管我的文字有点“佛”,但现实生活中的我依然会算计,比文字里会算,自然也有无数的人比我更能算。比我“佛”的人会说我太现实了,比我现实的人也会说我太没效率了,我除了是我,“我”也是所有人,这不是玄学,这就是个所谓不同程度的“左”和“右”的不同说法。重点是各人如何平衡它,以及自己要努力到什么程度才能接受自己在众人中的位置。
我写这些的私心无非是想消解情绪和对峙,尽管显然无济于事。想给消极和自卑的人们以鼓励,也想告诉那些所谓很高效且有成就的人说,你们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别太拿自己当回事儿。我常常以为自己最大限度的无所求就能堂而皇之讲这些话,也许是没有遇见在某些领域中特别接近绝对的人;我无法轻易判断自己的成分和位置,作为一个自卑的人我有心无力地试图消解冲突自然是无济于事的,只好尽量在自我提升的同时不要与他人发生博弈。就像甄子丹饰演的叶问中的那种态度,当然电影的范围是有限的,我们也不是叶问,但对人对事保持礼让三分总好过嚣张跋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