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常提原生家庭,认为它对人的一生影响至关重大。
尤其是看一些罪案剧,会发现影响太大了,很多凶手都摆脱不了童年的阴影才去伤害人。
而另一些无法摆脱的人,则选择伤害自己。
但我同时认为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理论也对,他否定过去对现在的影响。
就是说你的现在不是童年影响的,是你作茧自缚,你可以做出改变,选择不一样的现在。
我一直有讲小时候的我如何体弱多病,如何脆弱,在母亲面前战战兢兢的做每一件事,生怕给她带来麻烦,被她责骂。
因而成年后,我与任何人交流都先产生一阵恐慌,不知如何与人交谈,每说一句话都用了极大的气力,事后还不断思索当时有无说错,害怕人们对我的话会产生误解。
尽管我已经知道,发生你身上的事情,他人百分之九十九都不在意。
我难以摆脱从童年成长时带来的惯性思维,包括我一直形容自己很“脆弱”,没办法把“强大”安到自己身上。
其实,成年后的我可以选择让自己变强大。这本是我的愿望,却几经挫折,无能为力,于是童年阴影一再提起。
2
假设有天我功成名就,我会提童年阴影吗?
不会。
我将重新解读童年。我会说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我有很多的伙伴,与小孩子交流是没有问题的,我们一起玩,做过很多游戏。我也阅读过大量书籍,热爱读书。这都为我的今日打下了基础。
毫无疑问,无奈的现状,使我放弃了提取快乐。
很早时,我发现记忆是可以更改的,随着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它呈现不同的模样,时而优美,时而阴沉,根据你的意识悄悄进行改变。
记忆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归根结底,都是当下的一切决定的。为什么会如此。
又是一个惯性思维。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需要找些理由解释。
我们习惯性讲因果。
成功作为褒义词,当然讲好的,从过往的事中抽出正面事例作为“因”。
而面对失败呢,从过往的事中就算找出自己开心的事情,恐怕也要贬低为是过于乐观导致的失败。
处在不同的心情去回忆往事,就有不同的结论。
没有如愿以偿的现状是记忆不断变化的最大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