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历史课本、各种封神的影视书作品的刻画,武王伐纣这个历史事件几乎在大部分心中都留下了刻板的印象:纣王是商朝末年的暴君、残虐无道,不得人心,而周武王则是新崛起的周部落英明神武的年轻领导,贯彻他父亲周文王仁义的方针,四海咸服,他率领诸侯军队在牧野一战打败了纣王,文明的周朝取代了野蛮的商朝。
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历朝历代从不缺乏学者为纣王翻案,且愈演愈烈,到如今“抹黑说”基本已成定论。我们通过下面几个论述来还原一下这个经典的成王败寇事件。
1、被强加于身的罪名
到现在为止,我们能从各类史书中找到纣王一共多少条罪状呢:70条。光听这数目,纣王这人简直就是十恶不赦。
但有意思的是,这70条罪状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变多的。离我们越远的史书里,记载的罪状越少,越近的史书里,记载的罪状越多。
现代史学界顾颉刚做了个有趣的分析《纣恶七十事发生的次第》,发现在离纣王最近的周朝,《尚书》里也不过说到了6条罪状,但是到了战国,一下子给他增加了27条,西汉的史书中又增加了23条,因此在司马迁的《史记》里,纣王的形象已经不能看了。当然抹黑到这里还没结束,还越抹越上瘾,东汉时又给他增加了1条,东晋时增加了13条。到此,纣王就成为了千古末代暴君的典型。(纣王委屈,但纣王没法说。。。
孔子的弟子子贡便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意思是说:千万不要失败,否则天下所有的罪都能算到你一个人身上。
2、武功卓著的纣王
即便把纣王说成恶棍的《史记》,太史公也不得不老老实实地说出了这么一段话:
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
荀子则说纣王:
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劲,百人之敌也。
可见纣王首先是个聪明人,其次体型健美、勇力过人,也因此他很有些自负。这样的一个帝王,在位上必然是想干出一番事业的。
纣王也的确这样干了,终其一生他最大的心思都在征服东夷,通过数次征伐,将版图从中原一直推进到江淮,促进了统一,并使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文化散播到了相对落后的东南方。(后来周朝把这点功劳也抢了去)
当时是奴隶制社会,但纣王并没有屠杀征伐东夷得来的战俘奴隶,而是让他们投入生产,或补充军队。
《诗经·商顷·玄鸟》中曾提到,商朝武丁有一位后代,也被称为“武王”,他建立了卓著的武功,征服了四海的诸侯,但没有提到具体姓名。后来胡适因此认为是孔子,但被一些史学家驳斥。这些史学家认为,在商朝能称得上武功卓著的,只有经营东南的纣王。这个猜测是比较合理的。周武王灭商后,把商朝遗民迁到了宋国,《诗经·商顷·玄鸟》就是宋国祭祀商朝先祖的颂歌,碍于纣王是被周朝灭掉的,当然不好直接提名去悼念,这也从侧面印证了纣王其实在商朝臣民的眼里,是一位并不怎么坏,而且武功十分伟大的帝王。
3、被美化的周朝
树立恶的对手,是为了美化自己。
在周朝自己的宣传口径里,周文王、周武王一直都是仁义之君,“仁义”两字仿佛天生流淌在周朝的血统里,他们正是靠这个吸引四海的诸侯来归附并战胜商朝的。
呵呵,诸侯又不傻。
自古以来,没有强硬的军事,光靠表面的仁义从来无法造就强国强邦。首先让你看到我有战胜你的能力,这样我再和你说“仁义”,你才会乖乖地听下去。
许多事实表面,周朝并不是一味的仁义,内部的权力斗争,外部的攻伐侵略一点也不比别人少。
首先,号称最仁义的周文王姬昌是怎么上位的,他就是靠他父亲季历权斗夺来的王位。
周文王姬昌的爷爷叫古公亶父,生了三个儿子,按排行是泰伯、虞仲和季历。周朝自己说是古公亶父看到季历的儿子姬昌贤明,于是想传位给季历,让他再传位姬昌。
然后泰伯和虞仲呢,是连夜出逃到了东南的蛮夷之地,还按当地风俗剪短头发、纹上纹身。按周人自己的说法是这两个人也很贤明,故意让出位置给弟弟和弟弟的儿子。
你信吗?
我怎么越看越像争夺王位,失败者无奈只能逃难的剧本呢。你一家人都这么贤明了,两个兄长让出位置就行了,不是害怕干嘛要跑那么远呢?断发纹身真的不是为了掩人耳目方便避难吗?
这个且不说,那么季历上位后干啥了呢?用他的仁义去治理部落、感化诸侯吗?哈哈,当然不是,还是要靠打,季历时期,周部落就开始四处征讨进行扩张了,接连打下了周边许多小部落。当时商朝国君文丁一看,哟,这不得了啊,有野心啊。于是囚禁了季历并杀掉了。
好,传说中的周文王姬昌上位了,他是不是《封神演义》里那个慈眉善目的善良长者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追随着父亲的脚步,一味征伐继续扩张。纣王看到,只是象征性地在西面搞了一次大阅兵,却并没有对周部落形成震慑力。纣王的精力还是要放在不断征讨又不断有叛乱的东夷身上。于是他照老样子,囚禁了姬昌。史书和小说上都说他最后放姬昌回去了,但也有说法是处死了。
总之周武王接着上位了,这个时候,商朝的内部矛盾已经空前突出。一是历代国君为巩固王权,不断削弱神权引起的神职人员的不满,二是以微子为代表的利益集团的反叛,微子是纣王的哥哥,只因为是庶子无法继承帝位,这个时候选择了勾结周部落。三是连年征战东夷,国力不断耗损。纣王是不是个有作为的帝王呢?肯定是,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一个帝国的崩塌,往往是各种原因综合在一起导致的,而不是一个人的责任。
周武王在老丈人吕尚(也就是姜子牙)的催促下,发起了总攻,一直打到牧野,纣王才把主要兵力从东面战场转到西面来抵抗,可惜,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他的军队虽然数量庞大,但其中征伐抢来的奴隶临阵倒戈,一败涂地。纣王毕竟是个英武自负的人,他只可能选择自杀,而不是投降。
这里还要说一下妲己,妲己原先是奴隶身份,在当时,纣王敢无视贵贱,把这样一个女人立为后,不是真爱又是什么呢。可能他真的如史书所说,对妲己言听计从,后期生活奢靡,但其实这些都不是亡国的必然因素。
综上所述,纣王也许不算一位明君,但也绝不会是如史书所描画的千古暴君。真实的人物从来不是脸谱化的,纣王未必就是邪恶的化身,周文王和周武王也未必就是仁义的天使。虽然历史就是一次次的成王败寇,但总会留下些蛛丝马迹让我们尽可能地逼近事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