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造,自己制造,制造幸福,制造开心,制造快乐,制造自我存在感价值感……想想也是,这世间的救世主其实还是咱自己。
这个新词还是听北京朝阳医院眼科陶勇医生解读他的新书《自造》时刚刚学会的。
2020年,因为一场暴力伤医事件,陶勇走入了公众的视野,人们纷纷对此事感到悲愤交加。然而陶勇医生却展现出出乎意料的乐观豁达。
放下手术刀后的陶勇,转身投入科技转化、公益、科普事业。出诊之外,走向公众,把正确的用眼知识传播给更多人,也把他对世界的积极态度带给更多人。
他的坚强乐观豁达心态,他面对突发事件能迅速接受,同时化不可控为能掌控的意识和能力,真的让我肃然起敬。
一点哲思
他的这本新书有一个逻辑体系:
学会慢下来,用心去感受,而不仅仅靠眼睛。
现代人太累,是因为但凡慢节奏的东西,大家已经没有时间去做了。陶勇医生打比方说这叫“发酵缺失”。
比如酿酒的时候,要把那米饭煮熟了,放上水,把这个酒药扔进去,它就慢慢地变成米酒了。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会让许多事缺乏发酵的时间和机会,没有发酵的话,我们所经历的所有东西,包括看短视频也好,浏览网页也好……,就像流水一样,只经过了大脑皮层的浅层,没有往深层去,最终没有转化。一旦经历的这些东西没有发酵,它们就不能形成自身的东西。
如果生活节奏太快了,尽管你好像接触了很多东西,貌似经历了很多,但是你回头一看,感觉这一天好像啥也没干。
太快节奏的这种生活,导致了我们没有把我们生活中的一事一物、万事万物通过发酵变成自身的能量,这是如今社会上“空心病”泛滥的原因。
于是,空虚茫然等各种情绪就日复一日的叠加。
人有的时候可能就像是在大河上面的一片树叶,确实不好把握方向,东南西北的随波逐流。
这个时候就需要沉淀自己、提升自己了。当进入到“理”的阶段,了解了更多的人生哲理和道理的时候,表面上仍然是河上的一片树叶,仍然不一定能把握东南西北的方向,但是你能感知到重力和浮力的关系,于是你就能对自己的定位有一个更清晰的感觉,这就是“理”(努力读书学习修炼)的这个阶段给我们带来的收获。
以上内容更多的是陶医生对人生的一些哲思和感悟。
眼睛那些事
下边是他的专业知识,青少年近视、中年干眼、老年白内障的成因及策略,事关所有人群,资深专业人士就是不一样,能深入浅出的解说。
1.近视
眼睛近视分真性和假性近视。
现在社会,除了节奏快,各种电子类产品也层出不穷,孩子很容易就会用眼过度,甚至趴那儿写作业、看书(玩游戏),导致肌肉僵硬,时间短还可以短期内恢复(假性近视),时间过长了身体就会主动适应,就索性让这个肌肉僵硬了算了,就难以恢复了(真性近视)。
治疗近视的主要方法是要减少长时间过强地近距离用眼——打乱肌肉僵硬的过程。
可以记住20-20-20法则,每20分钟用眼,向20英尺(也就是6米远处),看20秒钟。
2.干眼症
干眼症的表现眼睛干涩,难受、干、睁不开,觉得有东西磨腾,有异物感,怕光,老滴眼药水。
咋回事呢?
因为长时间看电子产品,或者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时,眼睛眨眼会减少,这样眼睛内液体挥发得就快了,眼睛就容易干。
这是表面的“理”,更深层的“理”是人体自身的节律被打乱了。
我们白天的时候眼睛得睁开,眼泪因为挥发得快,所以它深层的生成速度也得快,但晚上睡觉的时候,眼皮合上了,若还保持跟白天一样的分泌速度,那就得打湿枕巾了,人体为了适应光线的节律以及生物钟的规律,晚上睡觉时,眼泪生成速度就会下降。
本来早上6点钟醒了,眼睛也应该醒,因为它得保持跟白天一样的生成泪液的速度,但是人们的昼夜节律乱了,白天人醒了,眼睛没醒,白天睁开眼睛的时候,眼睛仍然以夜间的分泌速度在分泌泪液。
咋能不干涩呢?
3.白内障
人岁数大了会得白内障,就跟白头发一样。白内障其实是人体的、人类这个种族的自我淘汰、更新的过程。
这是因为蛋白质变性,就像鸡蛋里有鸡蛋清、鸡蛋白,你把鸡蛋清煮熟了,就变成白的了,就不透光了。眼睛的晶状体也是一个蛋白质变性的过程。
从医学角度来说,其实没有有效的药物可以治疗白内障,只有手术,因为蛋白质变性的过程在生化中是不可逆的。
对于不同职业、不同需求的老年人而言,可以选择积极治疗,比如手术,也可以保守治疗。
听陶勇医生娓娓道来,既脑洞大开又获益匪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