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蓓蕾初放的时刻
文/隋广华
4月25日,当年的语文科代表欣彤告诉我,5月17日晚上,赤峰学院要举办一场音乐会,问我能否参加,如果能带上师母就更好了。
这消息自然令人欣慰。初中,我陪伴了她三年,她读高中、大一,我关注了她四年,可以说是七年之约。可计划不如变化快,我不能保证如期赴约。
在老家那会,我帮助过他的爸爸文强一一一个早年丧母的男孩,冬天,他脚冻伤了,我去集上给他买了雪地鞋;临近中考,他爸爸招人在家打扑克,他没法复习,我去家访,批评了他爸爸。
合校到安庆中学后,我又邂逅了文强的女儿欣彤(在我近40年的教育生涯中,很多学生我是教了父母又教儿女)。欣彤不像爷爷爸爸那样唯唯诺诺、不善言辞,敢想敢说敢做,性格开朗,不像是特殊家庭背景下长大的孩子。
爷爷爸爸长期在外面打工,她显得比同龄人早熟,遇事有主见。
初一时,她语数外成绩都不错,校园运动会1500米,她拿了冠军。
初二时,她理科成绩不理想,而语文成绩大多数时间没低于100分,还在《文苑》上发表过文章;经典诵读、校园艺术节上,都有她的身影。
初三下学期,面对激烈竞争的中考形势,她清醒地估计了自己的优势和短板,毅然决定报考音乐特长生。说实话,她爱唱歌,但音乐天赋不是太好。更重要的是,临近特长生加试了,缺乏经验的她还没有找老师辅导。她妈妈虽然在赤峰,但要照顾小弟弟,要打工,还要照顾多病的表弟,不能陪她。我只好请假,安顿好自己那一摊工作,陪她去地质二中报考,又因为时间紧张,跟老伴商量后,把欣彤叫到家里吃住,让读过教师进修校音乐班的老伴辅导她视唱、节奏等乐理知识。
欣彤最终以87分的成绩加试过关,令人倍感欣慰!
读高中的时候,欣彤在校外机构学音乐。这东西是要花钱的,曾经有一次,欣彤跟我说,爸爸不想让她读下去了,说供不起。我当时也曾劝她体谅爸爸的不易。也应该是在这个时候,妈妈伸出了援手。
高考后,看到自己成绩和录取线的欣彤,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告诉了我。此后,我看到的,是疫情期间身穿防护服、以志愿者身份出现的欣彤;同一时间,还听到有熟悉她现状的同学说,欣彤遇到了好老师,教会了欣彤发声方法,她在音乐学习上破茧成蝶了。
欣彤曾半开玩笑地说,等将来有一天,她成为歌手,要免费请我听歌。
没想到,幸福时刻提前降临了!
昨晚,儿媳没加班,来新城陪孙儿。从没进过本科校院大门的我与老伴,作为欣彤的特邀嘉宾,在欣彤同学的引导下,走进赤峰学院音乐学院和雅厅,享受了一次视听盛宴。6点30分到7点45分左右,座无虚席的和雅厅里,欣彤妈妈、我、老伴与学院领导、在校部分师生、校外嘉宾,一起欣赏了庆祝建党102周年“永远跟党走•闻声嘉韵”暨静文佳师生音乐会。
这次音乐会,是赤峰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女高音歌唱家静文佳老师携弟子倾情奉献的一场高品位音乐会。在优雅婉转的钢琴伴奏下,在不断变幻的电子大屏幕背景映衬下,静老师与弟子们淡妆出场,大气演出,无论独唱、二人、多人合唱,无论中文经典、外国名曲,都字正腔圆,珠圆玉润。把听众带进远离市井喧嚣的境界中,感受那一份或缠绵悱恻或肃穆庄严或激昂向上的情怀。
欣彤是第一个出场的,独唱《秋风词》,诗仙李白的所思所咏,被一千多年后的青年深情演绎,欣彤一开口,我就被深深打动了。李白的诗歌,极少如“仰天大笑出门去”的春风得意,很多倒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惆怅失意,不论他写山写水写梦,总的基调还是苦闷。欣彤落落大方,以声传情,收放自如。老伴说,她声音还是托不住,有点不稳,发飘,不过,她刚大一,还有三年呢,会越来越好。
音乐会结束后,是合影留念环节,对于2019届学生,这次演出具有告别的性质。欣彤摆手叫她妈妈和我们夫妇也上台去,等学院领导、静老师与弟子们都合影后,我们也留下了幸福的瞬间,这都是欣彤事先安排好的(欣彤组织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很强)。欣彤说,他们老师(静文佳)特别好,为了辅导他们,有时一天只休息两小时。
我马上就要退休了,而欣彤的大好年华才刚刚开始。我会与欣彤的其他亲友一道,一直关注她的成长。
祝愿欣彤,高飞远翥。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48316/cfa7b5fceec1743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48316/e14f5b4bc856e0c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