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不只是修文物

不只是修文物

作者: 奇门杂肆 | 来源:发表于2018-01-13 21:35 被阅读8次

    此次去北京,是诸多因素促成的。十二月下旬的时候心情差到极点,某个夜晚突然萌生出我要去北京,我要去故宫的念头。故宫虽是旧宫,但是现代人仍有在那里工作的。《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里面描述的修文物人员的生活,简直就是我说向往的理想生活。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我索性也就不管是不是一个人,北京的同学有没有放假。从念头萌发到买好火车票,前后不到一个小时。想必这一次是我做决定最快的一次了吧。虽然回到家中一天后,还是拜倒在了风寒之下,但是故宫的景以及北风吹出来的蓝天,却让我觉得不虚此行。

    我是去过沈阳故宫的,两者相比,的确差别巨大,单单就从门楼来讲,北京故宫的门楼要比沈阳故宫的高。从午门进入,经过中左门,来到了太和殿前的广场。我一眼便认出这里是纪录片中在故宫骑自行车那位女士骑行的地方。记得她说最喜欢周一的故宫,这一天闭馆,整个故宫好似是她一个人的。她独享着这故宫的天,故宫的地,故宫的建筑,故宫的过去,故宫的未来,以及故宫过去与未来的交织。记得看到过一篇文章,说故宫的门就像是穿越的门,门里门外是历史和现实。大概在这里修文物的感觉就是这样吧。一眼千年,一眼现在。

    站在广场上环视一周,除了第一感觉的“大”之外,第二感觉还是“大”。想必想要有一统天下的感觉,就一定要有巨大的占地面积,显示出每个人的渺小才行。从中左门出来,接着向前走,分别是中和殿和保和殿。三个大殿连在一起,在很多级台阶的高度加持下,比旁边的建筑高出来了不少,充分显示了皇帝所处的地方九五之尊的感觉。过了保和殿,前面是乾清宫,右边便是钟表馆。纪录片中我最喜欢的那位师傅,便是修钟表的。买票进入钟表馆,不禁开始感叹,这些钟表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最大的钟表要有接近两层楼那么高。但是最让人惊讶的是每个钟表采用的技术。印象最深的是一座一层楼高的钟。最顶端的小阁楼有两个小人,发条上好,启动钟表,两个小人便会开始绕圈。而最下面一层有一个外国使者,半跪着,手伏在桌子上,发条一上,这位使者的手便会移动,将手中的毛笔蘸上墨水,并在旁边的宣纸上写下两行字。没有记错的话我是在17年的时候看到过一个机器手臂写毛笔字的视频,可是这一座钟表已经实现了,震惊之余,内心由衷的发出了赞美之意。在故宫修这样的精密钟表,定是有趣极了。或许修不好会苦恼这背后的原理究竟是什么,但这种思考的过程以及成功明晰原理并将钟表复原之后的成就感。想到小时候家里玩具不多,很多玩具都是我用纸盒子自己做的,谁承想年龄越大,动手能力和想象力越弱,再也做不出小时候纸盒子做成的可以调节炮管的坦克,用铁丝连缀起来的酸奶盒火车,以及纸做的可以旋转螺旋桨的直升机模型。但是回想那时候,一上午或者一下午专注于设计,制作这些玩具的感觉,以及最终做出惟妙惟肖的成品的成就感,着实向往。在故宫修文物的感觉,该也是这种感觉吧。仔细观察钟表的构造,努力明确钟表的原理,再仔仔细细地将它复原,这种精于一事的满足感,以及复原成功的成就感,恐怕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

    出了钟表馆回到中轴线,顺着走进乾清宫,接着是御花园。不得不说中国古代的建筑外形,雕梁画栋,殿外飞檐,柱子的高大挺直配上屋檐流畅的曲线,组成了完美的几何视角,笔直却不显笨拙,柔美却不失气魄。可是,所有这些房屋的构造,却总是没有太多透光的地方。虽然故宫整体很大,但是每一座小的宫殿其实没有想象中的占地面积。并且,所有的房屋采光貌似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去的时候阳光正好,可是能见到光的屋子却寥寥无几。那为什么还要居住在这里呢?定是因为这皇城磅礴的气势吧。屋子里面的采光虽然不好,可是皇城之大,怎会缺少见光的地方呢?羡慕在故宫修文物的人,可能也是在羡慕他们能够体会坐拥皇城的那种大气吧。

    在故宫里面转转悠悠,听着讲解器里面的讲解,却还是不忘记寻找那些修文物的人的踪迹。看到一个上锁的小门,就会想到,这门后,或许就是他们的工作间了吧。故宫的气势再磅礴,故宫的规模再宏大,终究没有抵过我对于修文物这件小事的向往。

    或许我向往的可能并不单单是修文物这件事情。而是从一事,终一生的淡然和宁静罢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只是修文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qjh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