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的记忆是关于书的。书店,从开始的中华书店,到后来的百家争鸣。开始是跟些朋友一起,后来一个人逛,还成了习惯,保留至今。而大街就在我的路线上。
若把书店比为女子,那潮州书店多是庸脂俗粉,用教科书、成功学和流行文学涂抹一番,初时熙熙攘攘,时令一过,残妆褪尽,没了颜色。自然,身为学子,惭愧惭愧,我也庸俗了一把,忆及当年为了争买某指定参考书,全班人马飚车前往,得者得意洋洋,失者痛心疾首,还心犹不甘,集体将沿街书店查抄一番,如此糗事,却也值得浮上一白。
所以对于庸俗,无可无不可。但是经典者,我仍是偏爱。潮州书店中高雅者也有,读书时当推虹桥、良友二家,也是一友人提及它们选书品味不一般,我才发现个中差别,但艰深者多,未能细品。后来,两家一没一迁,黯然收场。也是,如果说流行书籍是热闹过后就是冷清,那经典书籍则是从不热闹,曲高和寡是要付出代价的。
后来在大街的末段又出了一“绝世佳人”。初时只是喜欢那里的环境,门前参天大树,旧时门堂格局,木质扇门,古朴门槛,还有淡淡乐声,绿荫下的书店有着幽深典雅的味道。平时人很少,看店的是个长发温婉的女子,安静地看着书,收钱时多是轻声简语,周围一派静谧,连门外车马之声都仿佛却步,闹中取静,是个好所在。这里售书多是旧时积压未售出的书籍,书多而杂,较少重本,细细挖掘,颇多精品。曾经流行今日经典静静地挤在同一书架上,淡了界线,无论曾经热闹冷清,此刻同样风尘满面地静默着,静候余生,似水流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