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复要求为什么没效果?
重复要求为什么没效果?“毛毛把玩具收起来!”妈妈在厨房喊道,马上就要吃饭了,可是毛毛还在折腾他的乐高。妈妈希望毛毛吃饭前自己收拾好玩具,所以她一边炒菜,一边对毛毛喊。
等妈妈把菜端上桌,毛毛还在玩。妈妈走到毛毛身边又说“快点收玩具”,毛毛没有理睬。、
妈妈端饭上桌,再次说:“赶紧的,玩具收起来,不然给你扔出去!”说完妈妈转身回厨房盛汤去了。
等饭和汤都上了桌儿,毛毛还在玩。妈妈的火气起来,走到毛毛身边,一边霹雳吧啦的收玩具,一边喊毛毛:“让你收玩具,没听到啊!赶快洗手去!”
毛毛一边从妈妈手里抢玩具,一边说:“我还要玩,我还要玩!”
妈妈更加生气,给了毛毛一巴掌,收拾好玩具之后,押着哭闹的毛毛洗手准备吃饭。
看过我上一篇文章《怎样对孩子提要求更有效?》的朋友,估计都能发现毛毛妈妈的问题:没有看着孩子说,说完也没有等在旁边看结果,孩子不会听她的话可以说是必然的。
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我们再深入的看看毛毛妈妈重复的要求为什么不管用!
毛毛妈妈提出了一个要求”收玩具“、毛毛没听,妈妈再次重复要求“收玩具”,毛毛还是没理睬,这个时候毛毛妈妈火气已经上来了,再次重复并且威胁孩子“不收就扔”,可是孩子很聪明,往往可以识破父母的吓唬,知道我们说了不一定会兑现。毛毛就是识破了妈妈的威胁,所以继续不为所动。结果毛毛妈妈采取的是体罚和自己收拾。这个循环会让我们的情绪越来越糟糕,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失去冷静,要求重复次数越多,我们的火气越大,后果往往也就越糟糕。
一般我们情绪上来之后会出现三种后果:体罚、自己收拾或者两者都有。体罚会让孩子不拿父母的话当回事,自尊心受损,亲子关系变得紧张。自己收拾,孩子无法学会合作和遵守规矩,会比较自私,下次他会折腾的更厉害,以便达到自己的目的。
2、有技巧的重复。
有技巧的重复站着孩子能看见的地方;
叫他的名字,让他看着你;
直接说出具体的要求,态度要坚决“请马上把玩具收起来!”
站着旁边等结果,至少看着孩子15秒;
保持眼神交流;
再次叫孩子的名字,让他看着你;
干净利落的说“我说让你马上收拾玩具”,在这一步一定要冷静,沉着,理智。
如果孩子听话,马上夸夸孩子,如果不听话,立刻给他警告:“请马上把玩具收起来,否则我会没收他们,你三天内不能再玩乐高了!”
在这里我们是给出警告,要想警告有效,一定要保持冷静,否则孩子会认为我们在报复他,而且要选择确实能使用的后果。毛毛妈妈说的是直接扔掉,往往父母不会扔掉给孩子买的玩具,孩子虽然不清楚玩具的价值,但是他一般能判断出来,妈妈只是说说而已,所以毛毛根本没有把妈妈的威胁当回事,因为他绝对相信妈妈不会扔掉玩具。所以我们在提出警告的时候,一定是我们能做得到的。
如果孩子遵守了,马上夸夸孩子,如果不听话重复第一步;
站着旁边看结果,至少等待15秒;
如果孩子照要求做了,马上夸夸孩子,如果不听话,立刻执行我们宣布的惩罚——没收玩具,并且三天内不能再玩。
3、要想重复有效,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注意此处是重点!我们提出了警告,孩子还是无动于衷,这个时候需要直接兑现后果,不要迟疑,立即兑现。兑现后果越及时,效果越明显。如果我们的惩罚是那种无法马上兑现的,假设我们说的是晚上提前半小时上床睡觉。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马上宣布惩罚,到晚上的时候执行。
可以用做惩罚的事情对于幼小的孩子我更建议面壁思过。宝丫丫不听话的时候,我会直接让她到“惩罚椅”上去冷静2分钟,等2分钟过了,我会让她接着去做我刚刚要求的事情,如果她不做,就继续冷静去,反反复复直到她听话为止。这个方法对2-5岁的孩子比较管用。对于6岁以上的孩子,剥夺玩具或者不让他做某件他喜欢的事情更加有效。
不过就算有时候真的按照这个步骤做了,孩子还是会不听话,这种情况下一般是父母说了不算,没有立即执行后果,或者是孩子做了同样的错事,父母的惩罚后果不一样,导致了孩子比较迷惑,还有一种可能是这个孩子需要更长的时间吸取教训。
小孩子一般都属于特别会见风使舵的家伙,我只要一指惩罚椅,宝丫丫马上就说“妈妈我错了,我收玩具。”但是我从来不会中途手软,我会告诉她“已经晚了,但是下次,记得乖乖照我说的做。”
惩罚完毕她按照我的要求做了,我又会马上夸奖她,就像惩罚这件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这也是重点的重点哦!无论孩子是从第几步开始执行的,那怕是被惩罚之后才执行,我们也要毫不吝啬的夸奖他,且表扬的时候一定不要提到他不好的行为!
顺便跟大家分享一个我特别爱犯的错误,以前我经常会执行一些我在警告的时候没说的后果。比如我给她的惩罚是面壁思过两分钟,可是我又感觉直接没收玩具更好,结果我做的是没收玩具。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哭闹,反抗。后来我一般是说什么就做什么,即便是其他惩罚后果更好也不轻易的去改变。否则会激怒孩子,破坏亲子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