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一十三回 惜山东巡抚李秉衡,功高却终成替罪羊

第一十三回 惜山东巡抚李秉衡,功高却终成替罪羊

作者: 经典老表 | 来源:发表于2024-08-22 08:31 被阅读0次

此处表一表李秉衡与陆锺琦之渊源。

李秉衡何许人也?

李秉衡,奉天海城人,他没有中过科举,“入赀(读音rù zī,意即纳钱财以赎罪或取得官爵功名)为县丞”,后“迁知县”,不久又由枣强知县升任蔚州知府,光绪五年(1879年)任冀州知州,后升任永平府知府,赢得“北直廉吏第一”的好名声。

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广西边防动荡,李秉衡被调到龙州西运局,主持物资运输等事宜。中法战争中,冯子材主前线战事,李秉衡主后方保障得力,谅山之战之所以能取得胜利,这与李秉衡出色的后勤保障是分不开的。得朝廷认可予以嘉奖,谕旨署理巡抚职。任职期间,李秉衡“整营制,举贤能,资遣越南游众,越事渐告宁”,他还配合广西勘界事务大臣邓承修勘定中越边界,实为今日国界之疆定。

光绪二十年(1894年)大东沟海战前夕,朝廷下谕任命李秉衡为山东巡抚,他上任后“严纪律,杜苞苴(读音bāo jū,意即包装鱼肉等用的草袋,亦指馈赠的礼物)”。但由于敌我实力悬殊,李秉衡在指挥荣成保卫战、威海增援战等战役中胜少败多。

光绪二十年,从年初开始,慈禧太后就降旨,要好好准备自己在颐和园内的六十大寿庆祝活动。

八月份时,中日之间的战争眼看愈演愈烈。主战派的大臣们要求停止修建从宫内到颐和园沿途的那些典景,把费用移作备战的军饷。慈禧看后怒不可遏,按着案头喊到:“谁要是在我生日那天让我不痛快,我就让他以后一直不痛快!”

李秉衡以山东巡抚的身份却在上书朝廷,欲练兵二十万,与日本一决雌雄。而朝廷都为慈禧大寿而忙,万事置后。最后,李鸿章签订了《马关条约》。

话说光绪二十三年,在山东巨野,一群民间志士密谋杀死张庄教堂神甫,以阻止其传教来蛊惑人心。1897年11月1日月黑风高夜,十多个手拿匕首,短刀的人,闯进张庄教堂,杀死了德国神甫能方济和韩理迦略。能、韩二人本分别在阳谷和郓城一带传教,因去兖州天主教总堂参加“诸圣瞻礼”,路过此地,天晚借宿,却成了张庄教堂神甫薛田资的替死鬼。薛田资听到动静后,发现情况不妙,仓惶逃往济宁,电告德国驻华大使并转德国政府。

教案发生后的第12天,即1897年11月13日,德国政府派军舰多艘,强行占领胶州湾。德国对这次教案反应如此迅速,就是为了占领中国的胶州湾,其侵略的野心终于显露出来。

调停中,德国公使认为李秉衡办事不力,要求清廷将他撤职。清廷怕洋人,尽管翰林院编修王廷相力争,仍发布上谕免职,但随即任命他为四川总督,谁料德国公使再次施压,清廷只好再次将李秉衡免职。就这样,李秉衡成了“巨野教案”的替罪羊。

李秉衡多年领兵征战,年事已高,非常疲惫,就此退隐。

且说甲午战败后,晚清的京城防务,不仅没有因为列强侵略而松懈,反而比从前更加受朝廷重视。清廷原来的八旗军绿营军已经名存实亡,就连曾国藩湘军、李鸿章淮军、左宗棠楚军等,也基本上都被打残了。

为了重新树立朝廷权威,加强统治,防御外国列强,清朝开始编练新军。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政变之后,慈禧太后对军权的重视,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花费大量白银,命令亲信大臣荣禄成立武卫军。

武卫军在1899年6月正式成立,全军约6万余人,分为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中军。其中中军约1万人,由荣禄亲自统领,驻北京南苑;前军约2万人,由原淮军名将聂士成统领,驻直隶芦台,开平;武卫后军由甘军名将董福祥统领,准确人数不详,在7000以上,先驻守山西,后驻蓟州一代;武卫左军由老将宋庆统领,有豫军30营约1.5万人,驻守山海关;武卫右军由袁世凯统领,有7400人,驻天津小站。

五支军队如众星捧月,共同拱卫在北京城周围,令北京固若金汤。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在德国元帅瓦西里的率领下,从天津港出发,经过京杭大运河,杀到北京通州。

慈禧可是乱了方寸,谁来抵挡八国联军呢?

就在这群臣退缩之际,一位年逾七十,已经赋闲多年的大臣被选了出来,那就是李秉衡。慈禧太后交给他保卫北京的重任。李秉衡临危受命,率领四镇八旗兵由江苏江宁率兵北上,保卫北京,在天津杨村(天津市武清县)败绩,退至直隶省通州,在通州张家湾摆开一字长蛇阵,想和八国联军一决雌雄。要知道当年僧格林沁也曾在那里,拥趸四万蒙古铁骑对憾八千英法联军,结果全军覆没。果不其然,李秉衡他这么少的兵力想退敌,刚一交手,德国人都没动手,俄国人和英国殖民地的印度人就把他们消灭了。而李秉衡这位铁血汉子,当场服毒自尽以身殉国。

战败,所谓固若金汤的北京城还是被八国联军攻克。八国联军在北京住了一年,经过李鸿章斡旋,答应庚子赔款,八国联军才退出北京,可是他们还有条件,要惩罚战犯。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德《胶澳租界条约》。公使团开出一个名单,要慈禧答应先将下列诸人处死:载漪、载勋、溥静、载濂、载滢、载澜、董福祥、刚毅、赵舒翘、英年。后于原提名单以外,又补了李秉衡、徐桐、启秀、徐承煜四个人的名字。李秉衡早已于战败之时在通州自杀,徐桐(大学士)也已在北京沧陷之时上了吊。慈禧给他们两人补判了一个斩罪。惩办了山东巡抚李秉衡、兖沂曹济道锡良、曹州镇台万德力、巨野知县许廷瑞等近十名地方官;赔银20万两,并在巨野、济宁、曹州等地建造教堂及传教士防护住所。从此山东成了德国的势力范围,华政府于山东一举一动,皆受德人指使,似满洲之实权归俄人掌握。彼山东之实权,亦归诸德人矣。

李秉衡殉难后,皇赐谥号:忠节。随后联军将李秉衡列入事变祸首,要求严惩,清政府以秉衡先死而不予治罪,但下令追夺一切官职并撤销恤典。李秉衡被取消一切待遇,沦为罪犯,家族成为庶民。

按:《清史稿》评价:“秉衡清忠自矢,受命危难,大节凛然,此不能以成败论也。联军之占津、海也,长驱而入,唯士成阻之;俄兵之侵龙江也,乘隙以进,唯寿山拒之:固知必不能敌,誓以一死报耳。荣光争大沽,凤翔守爱珲,虽已无救於大局,而至死不屈,外人亦为之夺气,何其壮哉!”

陆锺琦在京听闻李秉衡大人英勇殉国,又被牵动了他的怀柔之心,他为李大人悲痛、惋惜无比。

其实陆锺琦心里清楚,李秉衡来到北京领旨施恩担任山东巡抚时,已是8月16日,此时,中日甲午战争已经爆发,丰岛海战(7月25日)、成欢之战(7月28日)都已经打结了,败局已决。李秉衡不熟悉战况且年事已高,却被送上败局已定的战场,这就是去送死的呀。

而败局必然要有人顶罪受罚,可怜的李秉衡等重臣,就被当成了替罪羊,给李鸿章替了罪。真是英雄流血又流泪。

虽与李大人年纪有差,但在抚宁县任教谕时,陆锺琦与李秉衡大人有过交集,对李秉衡大人的英名敬佩之至,对李大人的知遇之恩没齿难忘。

从此以后,陆锺琦时时用心对其后人加以关怀、善待。陆锺琦与李秉衡世家之渊源不断。这里按下,容后续表。

欲知陆锺琦感恩尊师故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一十三回 惜山东巡抚李秉衡,功高却终成替罪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qli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