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师把心智模型分成两类:一类是积极的成长型心智模型,一类是消极的防御型心智模型。
怎样的区别呢?
说到底,又回到童年的母题上去,这是人类心理问题无可逃避的圈子,无论什么问题,归结到最后,必定会到母亲那里去。
如果童年是幸福的,那么一生的所有问题都是积极的,反之就是消极的。
陈老师这里的两个理论也是如此,童年的力量足够,就是积极的,不够,就是消极的。
消极的防御型心智,就意味着,不愿意去探索世界,不愿去面对一些必要的难题。
行动的所有重心,都在想方设法地回避可能的伤害,通过缩减自己的活动空间,来获得一种安全感。
读到这样的言论的时候,心理上又全面崩盘。
防御型思维,就是阻挡我们走向自我发展最大的思维障碍。
一遍又一遍回想幼时,来自外婆的照顾和陪伴,应该是温暖的;
八岁时回到母亲身边读书上学,母亲也是竭尽全力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场所,以至于初中后外出三年后回归,依然支撑我继续读书。
这份爱很坚决很有力,是一份大爱担当,我也有衷佩服母亲的那种力量还有决绝的担当。
但问题就出在八岁以前的时光里,不能去回想,也无法去回想,那段时光,是黑暗的,是残忍的,我也知道是无力扭转也无力改变的。
在生命的起始阶段,就有的遭遇,只能没有选择的,陪伴着我,导致我的防御性思维固化,并无可扭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