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回家整理旧物,无意翻出了高中时的日记,整整五本。拍照片发给朋友,她回复我:这些锻炼出了你现在能跟自己和解的能力呀。
然而说来惭愧,细想想近来这一年,确也鲜少能静下心来,认真地写写文字,顺便和自己谈心了。
原因,大概从对自己产生不满情绪开始。
值得仰望的人太多了。
对比之下,只想偷偷夹起尾巴做人。
回看读研那会儿写过的公号文章,不可控的尴尬情绪经常忽地跳出,措手不及,只得逃也似地关掉界面。
涉世未深,经历尚浅,矫揉造作,不真诚。
一边这样评价着自己的文字,
一边劝自己:缓一缓再写吧。
可险些忽略掉,对谈自己,是缓不起的。
记得曾在朋友之中发起过一个话题征集:毕业之后的你都做了些什么。本只想做一个迷你群像式的小活动,但几个朋友写完后都告诉我,决定换个工作重新开始。
我把这归咎为:形式内化在作祟。
定期把自己从碌碌辗转的生活容器中拎出来,抖落掉周身琐碎,回望赤诚的本心。
这个过程并不好受。反思、与自己针锋相对、再尝试着与自己和解。每一次都好像拿着剃刀一片片剥离自己,刀锋游走间,常日里的自欺欺人,粉饰太平也如数悉落。
2017年春到2018年春。
一年里,搬家,定工作,毕业,彻底开始只关乎自己的生活。
生活方式随之改变,写手帐、运动、存钱、学日语。尽是说服着自己,一个人才能完成的事儿。
意料之中的,情绪上也开始变得很“独”,无社交、不恋爱、感情淡漠,自我封闭。
还戏称之为,修行。
而反思的开始,我将其比喻成,就像“睡眠时身体会无意识地抽动,来验证人是否还活着”一样。
人进入工作生活上的舒适区而不自知。而出于本能的思考,则是自身机制无法姑息现状的呈现。
无论身体或是本心,
都无疑在惧怕那句:就这样下去算了。
伏蛰了许久的疲惫,是可以被突如其来的好天气一扫而空的。
这样的魔力,于四季中,春天是专属。
于是在已经过半的2018年春天里,决心着做出几个大大小小的改变。
除去安稳,除去对未知的怀疑,除去沉重的自尊心,除去狭隘的自卑情绪。
给生活做一做加减法。
大概正是在这游弋着的加加减减里,与自己达成一场和解吧。
有抛弃,有融入,有平衡,有坚守。
放下该放的。
可爱的,还是要捧在手心。
开始约朋友们郊游聊天看展览,开始狠心为自己花钱,辞掉了舒适悠闲的工作,把不停踱步的情绪一股脑解放。神清气爽。
果真,过去的一年,全然没有好好做自己。
就好比面对爱人的手足无措,一句“做自己”,无往而不利。
生活亦如此。
三年前曾写过一段话:“人生之所以美妙可贵,并不是你自豪于自己没做过什么。没捣过蛋,没失过恋,没受过伤,没失过足。而是振奋于真真切切做过些什么,哪怕唯一一次也好。因为人生的意义就是创造无限的可能性,然而这其中并没有对错之分。更多的把勇气放在自己可以选择的事物上。我会为自己做过的每一件富有勇气的事自豪。”
诚然,这便是坚信着的,奔忙中仍不可或缺的本心。
决心真诚地面对本心,死犟的个性、极度怕尴尬、心情好的时候无底线,都是命中死穴,改不掉。
但重新融入到朋友中,更爱家人,珍视细小但却真实的美好。确也正是在回归本心。
之于爱情,惊喜地发现自己并没有像一度以为的那样“不会再爱” 。
阔别多年的,对一个人“无关其他、纯粹心动” 的感觉,在温和的春日里,竟突如其来涌上心头。
要更潇洒、更勇敢。
充满感恩充满期待地面对生活,但不指望着生活会回馈什么,所以得到一点点的温暖都是惊喜。
这正是一直所向往的,
理性而又感性地生活。
理想と現実のギャツプが大きい、
そのために、もっと一所悬命に生きていきます。
记得17年除夕,信誓旦旦列了一张愿望清单,其中的一条是:跑一次半马。今天,18年北京半马已然开赛。忽觉亏欠自己太多了。
事不宜迟,赶紧置人。(害羞脸)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1/384f1602aad699c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