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上说:如果一个人,他的行为、生活、工作、业余时间都被另一种力量安排的满满的,自己没有一点主动选择的可能性,他就会非常的痛苦。想想我的初高中学生目前是不是就如此的生存状态。
他们的痛苦没有人同情和理解,只有人在不断的加码,鼓励坚持,甚至是逼迫。理由均是“为他们好”!
是呀!现在是竞争的社会,一个人想要生存的体面,有一定社会地位,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成功。成功之前就得经受各种“痛苦”的煎熬,一辈传一辈,都是这么说的。
那么如何使人生自在而不是痛苦呢?用中国传统理念解释,必须先苦后甜。先被束缚,后获自在。
如果热爱学习,热爱工作,做起来不感到痛苦,感到的是幸福,这也是自在。但很少有人能达到这个境界。
多数人是要先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后得到的那个果实(利益)。而不是享受学习、工作的过程带来的快乐。
02
有的人成功是表面,内心是挣扎的,因为他不热爱这份工作,他只是为了谋生,为了挣钱而干这个工作。所以他的生活就不算自在。
如果说自在,目前两种人有条件自在,一种是学龄前的儿童,第二种就是我们退休人员。
其实像我这个年龄,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戴什么,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我个人认为,心灵的绽放(不受压抑)才是最重要的自在。
我感觉我每天的生活都很自在,不是我穿什么名牌了,我吃到什么山珍海味了,我住什么高级住宅了?被人们羡慕的这些,我什么都没有。但我就是感觉自在和快乐。我总结我的自在,不是我获得的多,而是我想要的少。
03
今天上午我在家一边干家务,一边看了过去老电影《决裂》,里边说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方向,做到又红又专,如果方向错了,那就不是我们培养的人才。
虽然这部电影现在看是有点极左倾向,但有些观点,我还是认同的,如,教育不能脱离生产实际,要为生产服务等。那个年代不追求物质,人们都快快乐乐的工作,快快乐乐的生活。什么是幸福?想法少,心态好就容易幸福。
听一位大咖的讲座说:为什么有人抑郁?抑郁的人都是聪明的人,都是想法多的人。啊,那我知道了,我不抑郁,是因为我不聪明,我想法太少。
不管别人咋想,欲望有多高,要求有多少。反正我就实实在在享受当下,还要什么?啥也不要了,要多了,就是贪婪。
100万算财务自由,还是10万算财务自由?没有统一规定,各人有个人的标准。家里有1000万,还在天天在哪里纠结呢?因为人家的目标是一个亿。咱们是燕雀怎知鸿鹄之志。
还是那句话,关门过好自己家的小日子。人家孩子再有出息,人家老公再能挣钱,和咱一毛钱关系没有。遇到呢,就说几句羡慕和恭维的话,这是礼貌礼节问题。其实内心根本不想,依然过自己无比快乐的小日子。这就我喜欢的自在的生命,和幸福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