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帮助一个人,那么请在他还没有倒下去之前,给他一个活下去的希望。
当你身处迷雾中,马上就要弹尽粮绝在绝望中死去,如果有人给你一张离开的地图,那你立马会产生了活下去的希望。你会在哈哈大笑中,感觉天不负你,终于找到了出路。人生从此不再一样了。
读书就是在给一个个生活在迷雾中的人,给他们人手一份地图,让他们按照地图的指引前进。至于每个人拿到的地图是不是真的可以让他们走出迷雾,就要看他们为拿到正确的地图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毕竟人生太过复杂了,每个人所站的地点不一样,别人的地图根本就不能拿来就用,需要自己仔细的筛选地图,最后找到正确的哪一张走出人生的迷雾。当一个人走出迷雾后,才会认识到自己真的侥幸,侥幸就拿到了地图,也是自己足够努力,在侥幸拿到地图之前没有倒下去。
在我们谈论读书给人希望之前,先要讨论,为什么人会落入到迷雾中,会走不出来,会有绝望的感觉出现。
对于生活来说,我们有限的人生经验对于我们在这个社会上生活的更好并没有保障 ,社会的不断变化。当我们原有的认识系统,无法解决新出现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不知道如何选择,什么样的选择才是最好的结果。
此刻的我们就陷入到了个人社会的迷雾中,我们希望有一个人指引自己,告诉自己怎么选才是最好。可这样的人那里才有呢?什么样的人才能指引我们走过段迷雾,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
指引我们的人,必然是对迷雾很了解的人,也是对我们个人所处的位置很了解的人,他为我们做出的选择必然是在长远来看可以让我们走出去。而这条道路,可能是进三步退两步的走法,很多人无法接受这种走法就一直在迷雾中彷徨。
这样的人如果你的生活中没有,那就在书中,那些走过这段迷雾的人,他们会将自己走过迷雾所用的方法和原则写出来,指引后来者。并且在他们走远了后,他们能够看到整个迷雾的整体是如何,他们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解答我们的问题,给我们提出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法。
很多人生活的环境中,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智者,很多时候那些狗头军师还帮了很多倒忙。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想将所有的问题和坏处都考虑清楚,害怕犯错,就一直在原地转来转去。
清王朝在晚期的时候,就如同一个落入到迷雾中的人,看到别人都生活的比自己好,还把自己打得头破血流,可自己就是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想改革吧,盘子大了,这里要照顾到,那里要照顾到,这个不能牺牲,那个不能牺牲,身边一帮人出主意,就是不迈出最重要的第一步。
如果当时有一个改革成功的国家可以效仿,那么清王朝可能就会依照那条线路做大胆的尝试,迈出了第一步后,后面一步步来,可能就真的成功了。而在当时这样改革成功的国家还没有出现,没有相对应的知识可以学习,就那样转来转去将自己给转死了。
如果是现在的人,一个对当时的时代和政治,经济,军事,民生,官僚机构都很了解的人,回到过去指导改革的方向,将整个改革的成功路线图给画出来。并且给出具体到每一个政策,每一个具体事情都如何处理的方案,可能就不会有清王朝的覆灭了。
大家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就不会用时间来考虑是不是走错了,要退回去,进而大胆的往前走了。
历史不会给中国这样的机会,因为迷雾就是迷雾,当时你没有勇气走出来,没有付出相对应的代价,就不值得拿到走出迷雾的地图。
中国能改革开放成功,就是学习了当年亚洲四小龙的故事。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学习中国,也是因为有中国成功的栏板在这里放着,自己学了就能用,不需要再去苦苦的摸索了,直接拿着地图大跨步的往前走就是了。
对于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公司,每个个人来说,都被未知的迷雾给包围着。所以生活在迷雾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找到的地图,这样的地图自己摸索就太过漫长了,直接从前人的成功的经验中学习来的快,也实际很多。
通过学习前人的成功方法,个人敢于迈出第一步,然后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到自己正确的方法。而前人的方法都在书里,你要是不读书学习,你怎么能知道自己是不是在走出迷雾,还是在一直原地踏步呢。
生活中一些人认为读书无用,就是自己一直在读书找走出迷雾的方法,可找的时间太短了,随便找了找就放弃了,付出的代价不够大,那你怎么可能找到自己的地图。
现在书籍知识很多,就是一个人真心去找自己的地图也可能会被很多书给误导,然后一直没有走出去,个人又有什么理由只随便找了找就成功呢。
我见过读过大专,和我一样在工厂流水线上做事的人,说起读书。他们给出的理由是,读和不读没有什么区别,你看我读了还不是在工厂做事,你不读大学,还是和我一样呀。并且有几个高中毕业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同事,一个劲的点头是的,自己也不读书,认为读书也是无用的东西。
他们不认为自己生活在一片迷雾中,认为自己生活的不够好,是运气不好,是没有机遇,别人都是运气,是命好。
运气是一种未知,机遇也是一种未知,你如果能通过学习掌握了识别好运的方法,掌握了捕捉机遇的手段,是不是生活就真的改变了呢。
真正让一个人可怕的是自己身处迷雾,却认为自己看到了未来,最后走一步转一圈,又转回了原地。
未知就是最大的迷雾,而身在其中的人,居然认为自己看到了未来,觉得自己不需要努力就可以生活的很好。可能是因为生活不会像清王朝面对的那个情况,被列强打的满地找牙吧,也就不用为走出迷雾着急。
关于读书分为两个阵营,一个说读书有用,一个说读书无用。如果你去观察那些家里真正有钱的人,而且是巨富的人,绝对会有一个书房,他们没有不读书的。
如果是去看西方家里几代都很富有的人,他们就更加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因为他们见过几百年的时间跨度的财富,知道要将财富传递下去,只有靠孩子们的能力,而能力来自于学习新的知识,把握时代的机会。
反而是靠一次机遇暴富起来的人,觉得自己就是不读书都没有什么问题,毕竟自己有钱了,比那些读了很多书的人,都有钱了,就说明读书根本就没有什么用。
这样的人的钱不会再有巨大的增长,一是个人的见识太过短浅,不能把握到接下来几十年的机会是什么,因为不读书就看不懂新的技术和科技的潮流如何。
二是因为没有文化,真正富有的知识阶层不会接受他,和他没有共同的话题可以谈。身边可以依靠的资源就只有自己,没人帮助自己,个人的事业不可能做大做强。
现在翻看改革开放乘着机会富裕起来而没有学习的人,和现在富裕起来学习的人,他们在财富总量有什么不同。现在富有的人肯定比那些不读书的人钱多,并且现在的人将会继续富下去,机会被他们所掌控着,他们一次次的把握到了社会发展的机会在何方。
社会的快速发展,骗子都在学习,你要是不学习,不懂知识,可能就会被p2p理财给卷款跑路。这个痛,不亚于清王朝被列强打的满地找牙。
对于读书这件事,对每个人来说,他所处的环境和具有的能力都不一样,需要看的书都不一样。
如果一个家庭条件优渥,那他可以花很长时间用来学习一些看似无用,却对以后生活有用的知识,家里有钱给时间给他成长,而他以后也是需要学习一些养活自己的技能。
曹操在他希望子孙们具有的才能中间,居然有编草鞋的要求。对于一个见惯了大世面的人来说,真正拿得出手的还是一个具体到养活自己的技能。可见个人技能的重要性在巨大的时代变革中,才是自己立于不败的根本。
如果一个人家里条件一般,那他首先要学习的就是一技之长,只有先养活自己,才能谈后来的发展。而想要获得成功,他还需要一辈子都努力,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
很多人遇到的问题是,自己还没有将一技之长锻炼到足够长的长度,用以解决自己的谋生问题,就盼着自己能通过学习无用之为大用的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当这样地结果没有出现的时候,就总结出读书无用论。
年轻人刚走上社会,急于证明自己,想通过自己掌握的能力来改变自己当前的命运。结果就是发现这个难度太大了,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发现自己居然在公司里面做着一些根本就不是很重要的事情,感觉自己的才能被低估了。
人无法接受自己价值被否定,需要找一个什么来证明自己才可以,就越是着急,感觉读书无用论,根本没有改变命运。
如果他们看看以前的师哥师姐是如何做,看别人是如何才能度过感觉自己没有价值这段时间,认识到自己只是暂时没有能力承担重大的责任,就不会觉得自己被否定了。
对于一个想要成功的人来说,他需要做到终身学习,一是现在知识的总量在不断地加大,而且骗子可能比你更加努力。二是人的生命在加长,成功不是一两次好运就真的改变了,以后就可以不用努力了。
市面上有很多人将知识分为战略和战术两种,很多人在鼓吹战术上的勤奋不能掩盖战略上的失败。进而让很多人热衷于学习跟自己现实中有点脱节的战略学说,根本就没有注重自己当下生活中要考虑的具体运用的技能。
反而是学习了很多知识,却无法落地到生活和工作中,没过多久就忘记了,也就失去了不断学习的热情。
战略让我们看清楚迷雾后面的世界,而战术知识是让我们一步步踏踏实实的走出迷雾。很多人在看到一个好的东西的时候,就忽视了比较双方的对立性很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它们是相辅相成的。而个人不做思考就选择认为最好的东西,却发现好是好,就是无法让这股好的部分在自己身上看到效果。
真实的结果是,有些人当下生活的技能都没有掌握好,对事情的理解和生活的认识到都有所欠缺,付出的代价不大,还没有找到走出迷雾的那一份属于自己的地图。
在看到别人的外面世界后,认为自己其实也可以的,拿着别人看到的世界,根本就不能前进一步,一直在原地打转。反正是每学习到一个新的知识,就感觉近了一些,看的也更清楚了,就是走不出去。
想通过掌握一样战略知识,然后人生就翻盘了,这样的生活根本就不可能,因为看到的世界在迷雾的外面,迷雾还是要自己走出来,而这就要靠自己踏实的战术能力。
如果你发现整个社会拥有巨大财富的人没有学习的人比学习的人多,那你就需要加倍学习。因为时代一旦转向发展,没有学习知识的人就跟不上脚步了,他们对新生事物缺乏了解,你的机会就来了。
如果反之,那你就更要好好学习,因为不学习就没有共同的话题聊,不在同一次层次沟通,就无法获取彼此的信任,就不会有人帮你,让你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