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我打算贯彻摒弃完美主义的精神来写并发表。
从17年开始,我会在一个地方写上自己本年度打算贯彻的理念、精神之类,务虚类型的。今年刚开始,觉察到所谓的完美主义带来的问题。很多事情,因为泛滥的、没有基础的“完美主义”心理作祟,而迟迟不能开动。我将“摒弃完美主义”写到了今年的务虚理念中。
我夫人经常笑话我,我跟她讲过一个小时候的真事儿:小学三年级,开始写作文至今记得第一篇作文的题目应该是《蓖麻》。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我写完新学期计划、作文什么的,都要让我父亲给看看、改一改,他改完后我觉得自己的作文立马高大上了很多、很有信心交上去。可是有一天,我父亲去别人家喝酒去了,那天的作文我也不知掉该怎么写,憋了很长时间都无从下笔,更不要讲写完了让父亲改改了。我急的大哭了一场,印象中是这样的,所以我夫人经常笑话我为了写作文还哭鼻子。回忆起来,学生时代为写日记、周记、暑假作文,真是犯了不少难。作文范文书、名人名言、趣闻轶事什么的都如数家珍,每次写个文章像是要做论文一般手上的几本书给翻遍,倘若思路清楚了真个像是“文思泉涌”。谁说不是东抄一段、西抄几句拼凑起来的呢?
怎样避免自己的孩子成长中在这件事上走弯路?多阅读、多观察,多给他创造机会表达。写作,无非是写自己所看、所想而已。
因为所谓的“完美主义”作祟,让自己养成了拖延的毛病。尽管在中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还算可以,但是很多时候也是以各种原因推迟做作业的时间。比如修钢笔,开始用钢笔了以后,有时候钢笔漏水、笔尖摔坏了,又不忍心找家长要钱立马重新买一支,就东拼西凑,把这支钢笔的笔尖卸下来、换到另外一支钢笔上。寒暑假作业,挑简单的一口气几天全部写完,然后就把作业放下、直到开学前一天匆匆把剩下的难题应付了事。
现在流行新年计划、誓愿,大概最早从小学就开始的新学期计划开始。现在想想,那时候瞎写新学期计划到底是为了啥,为什么老师也不给指出来你那新学期计划很空泛、不给帮助落实新学期计划?对计划的认识空泛、对计划怎样执行和调整完全没有概念的前提下,去写空泛的计划,还不如不做计划。直到现在,从个人来说,能够认真做新年计划、月度计划并认真贯彻执行的估计真的是少之又少;对企业来说,没有外部给的明确的截止时间的项目,能够做好计划并且会管理的公司也是少之又少。那么,这些和完美主义有什么关系?有,因为你打心眼里想让自己完美,想补足自己的短板、让自己无所不能,却一点行动都没有。逻辑很简单,目标是什么,现状是什么,这之间的差距是什么,造成差距的原因是什么,怎么针对性的行动,行动的过程中是否锁定目标、不断反馈?这就是计划与执行。
我再次关注这个问题,是前些时候听到的一个节目,讲解《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关于完美主义对企业效率的损害。其结论是,完美主义的员工对企业的贡献率几乎为零。我想起来自己从前的从业经历,确实教训很深刻。当然不乏加班加点做出一些报告、计算、图纸,最终在需要的场合上亮相并获得好处的经历。但是这种完美主义的心理,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障碍,在“工匠精神”的宣传之下更是像有了靠山、佐证一样。因为想要完美、无懈可击,迟迟找不到项目的突破口;因为一个假想的完美结果,而不敢承担、不敢面对队友与上级、不敢面对客户;因为假想的完美人设,接到上级、客户的电话的时候压力巨大;因为完美主义的借口,不尊重项目计划对时间的要求,迟迟不能提交成果。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古训可能需要重新审视。
破了不立,还不如不立。如果摒弃了完美主义,怎样保证结果的高质量?我想,现在早就不是一次性交出完美作品的时代了,试错、迭代、升级,螺旋式上升是趋势。对于新手,当然会有经验丰富的队友、上级来把关,从制度、复审方面保证结果不出现大的纰漏。很多时候没有这样可以把关的人怎么办?得自己作心理建设,慢慢练吧,先照猫画虎画出来,然后结合外部的反馈中系统性的提高。为了一个虚假的完美的自我人设,怕组织内外责难、怕承担,是缺乏担当的表现。组织、个人都在不断成长,理论上来说,现代社会分工这样细致,因为某一个人的差错而造成不可挽回的生命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确实有重大安全事故就是因为多个环节同时出错、渎职而发生,假如你的工作与生命安全相关,还是静下心来精雕细琢吧!)
当你裹足不前的时候,真的要好好觉察下,是真的在酝酿、在准备,还是说在瞎浪费时间、在偷懒?工作、生活中的绝大多数问题,都不可能真的一筹莫展,无非是敢不敢担当、是不是足够勤奋的区别。在纸上、脑图软件上写写画画,百度谷歌问问,和可能的朋友恬不知耻地打个电话,答案就在不远处,伸个手而已。记住,完美的人设是假的,你不可能有、别人也没有。你看到的朋友圈的朋友,都只是他的一面而已。
去年、今年的锻炼比较多。我也有很多时候起不了床、闹钟响了又响一直睡过的经历。每次锻炼终于成形了,就是从床上一跃而起、快速刷个牙、连毛巾都不用纯用手洗把脸,出门去跑步或游泳。迟迟不肯迈步,而刷朋友圈、公众号,真的浪费了很多时间。如果你对此有些痛心的话,送你一句话“Just Do It”,什么都好,就是不要让自己闲着。
自从“摒弃完美主义”这个想法产生以来,我感受到了更多的“心流”状态,有更多的成就感。数了一下,从18年6月份到现在,在简书上写了24篇文章了。大多数的文章读者也很少,so what?我觉得还是很值得。记录本身就很珍贵,一周一次的长文让我好好的思考。
所以,这篇文章,我发表在公众号了。后续,我会将简书的文章都搬到公众号来。加油,2019,爱您依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