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与美

作者: 南极一翁 | 来源:发表于2023-10-25 15:01 被阅读0次

美,什么是美?大凡世间的事物能给人的身心带来愉悦的感受,我想这就是美了。

红绿灯口,停车的斑马上线,一环卫模样的瘦小老汉正帮着一个约莫十二、三岁戴着一副眼镜的小女孩上着自行车的链条。

自行车是那种可以变速的山地车,链条掉了,卡在飞叶和轮轱间。老汉一手扶车,一手拽着链条往外使劲地拉,费了好一会的劲,才把卡住的链条给拽了出来。

老汉蹲下身,将链条放在齿轮上,用手抓住脚踏转了两圈,笑着对女孩说:“好了!弄了一手的油。”女孩扶住龙头,报以一笑,对老汉说道:“谢谢你了!”

这时的我才明了,原来他们不是一家人。是老汉在助人为乐哪!从外表看,老汉的装束不是很好看,相貌也很普通,严格地讲还有一点儿丑,但这一助人为乐的行为表现出来看,立马就给人以美的观感。这时的我才感觉到,真正的美,是那种骨子里特有的与人为善的美,内心的美才是真的美。

走在路上,对于像老汉这样的人,很多人都会不屑一顾的。因为,从他的装束上来看,是没有一点美的可言。人们往往只会注意到那些容貌漂亮、衣衫整洁的人。

可是,容貌漂亮、衣衫整洁的人就美吗?从外表来说,他们一定是美的。可是,如果遇到像上面的小女孩的自行车链条掉了的这种情况,他们会停下来上去帮个忙吗?这,多少就要打个问号了?有的人能出手相帮,有的人就爱莫能助了。

所以,观察一个人,不仅要看他的外表,还要注意他的言行。这就是孔子讲的:“听其言,观其行。”看看这个人是否是表里如一的人。

如果一个人讲的和他做的,能够一致的话,那么,他多半是个君子,也是一个可以信得过的人。而一个人,如果他讲的和他的做的,不能够划等号的话,那么,你对这样的人就要小心了。因为这样的人,往往表里不一,反复无常。也就是人们讲的“两面三刀”的了。这样的人表面上跟你亲热着哩,可暗地里又往往把你往死里整。

所以,遇到那种言行不一的人,要敬而远之。这样的人,根本不能得罪。因为古人讲的“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说的就是这样的人。得罪了君子,说开了,云开雾散。而得罪了小人,虽然表面上和解了,可是,暗里百,他又会想方设法地早晚要会报复你。

当然了,社会上大多数的人都是中性的,也就是善恶之间的人。只是在遇到事情时,有的人的内心里面的善会不自主地多一些,而有些人的内心里的善就会少一些,而另一些人的内心里也可能流露出了恶。

人性中的恶应该都是后天的吧?是后天的环境造就的恶。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三字经》里有:“人之初,性本善。”可见,人性中都有一颗善心。只是,有的人表现出的多一点,有些人表现出的少一点而已。

要想人性中的善表现出的多一点,就应该像上面的那个老汉一样,该出手时就出手。虽是小事,也能彰显一个人的品行。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为此,愿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把自己的善意表露出来,那么,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的温暖而美丽。

相关文章

  • 来自大瑞星球的共振

    真 善 美 感觉到了真,才开始懂得美,才开始理解善。 善与美,本就是一体的 ...

  • 善与美

    男人之美在于大度,女人之美在于善良,孩子之美在于天真,家庭之美在于和谐,生活之美在于品位,朋友之美在于真诚。看的是...

  • 善与美

    心是晴的,所见都是阳光;心是善的,所遇都是好人;心是美的,所听都是乐声。你是笑着的,世界就洋溢微笑;你是善意的,生...

  • 善与美

    造物主让亚当夏娃打开潘多拉盒子,就注定了让人类在恶与善之间沉浮。我相信人的本性注定这世界不会尽善尽美。

  • 美与善

    人常常往往专注与外部世界而忽略自身的内在世界,人往往追求外在的美与善,而内在的美与善往往被无意识的被忽略。通常来说...

  • 善与美

    每一个人都有善 每一个人都有美 当懂得发现真实状态中的美与善 世界将变得如此美好 世界是每个人透过自己的个人认知认...

  • 美与善

    无名时期以前,本无一切名,所以无所谓美与善,也无所谓恶与不善。有人类之后,有了名,有了名就有了对待。既有美与善之名...

  • 【道德经·美之为美】辩证思维(一)

    老子讲:“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奕。” 这句话提到的两对重要的概念:美与丑,善与恶。这两对...

  • 【雯说心语】二元对立,你的选择在于你……

    光明与黑暗 善与恶 美与丑 真与假 快乐与痛苦 …… 我们总想拥有光明,善,美,真,快乐……一切的美好 我们总是拒...

  • 人的双重属性:人性与兽性

    人是地球上的顶尖高级动物。善与恶,美与丑,文明与野蛮,每人皆有。人性与兽性,是人的双重属性。 人的美、文明、善,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善与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qve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