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警察叔叔,多多最喜欢扮演病人和医生,而且角色随意转换。
多多有时候像个勤劳的小蜜蜂,让干啥就干啥;有时候又是个纯粹的大懒蛋,一接到任务他就说自己生病了。这样不仅省去了跑腿儿的麻烦,还可以心安理得的接受我的“治疗”——把脉,喝药药,打针等都必须到位。最后,我还要问一句“好了吗?”。
不过,很多时候,我都没有机会问出那句“好了吗”。往往是我还在专心继续我的治疗,他就一个鲤鱼打挺坐了起来,然后吩咐我马上躺下等待治疗。是的,此刻他已经变身为医生了。刚才我所施与他的种种,他都会有模有样的来上一遍。不同的是,喝药的时候我要夸张的说苦,打针的时候我要更夸张的说疼,他便更欢喜了。我打心底喜欢他欢喜的模样,我的苦和疼是假装的,可他的欢喜却是真实的。
我想,如多多一样的小孩子也知道这是假的,因为他们是见过医生的,也是喝过药的。可是他们就是乐此不疲,乐在其中。说实话吧,同样角色扮演的我就感受不到多多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
我之所以卖力的表演,一是因为多多喜欢,而是因为这样可以让我更投入一点吧。除此之外,我确实领悟不到这到底有什么好玩儿的,而且是一天重复很多很多遍之后。
我所说的反差是很容易得到验证的。你看,多多可以和我玩儿同样的游戏,转眼也可以和爸爸、爷爷、奶奶以及其他的小朋友。也就是说,不管对方是谁,只要说玩儿,他就会开心的马上投入。而我则不会,我的卖力表演只限于多多面前,在我看来这是作为一个母亲的义务,而非乐趣所在。
如此,是因为我们不在是小孩子了,我们长大了?如今,还记得自己小时候也是热衷于这个游戏的。
我们常玩儿的是做饭和看孩子。老家的石头、沙子和棍子随处都是,而这都是“做饭”的好材料呢!简单的用石头垒个空心的垛子,上面铺些沙子,这一顿米饭饭便成了。如果把荆条棍的皮撕下来,长且短宽窄差不多,那么这一顿面条就成了。更简单的锅灶也有,即把自家的木质小板凳倒过来,上面铺一张纸褙子即可。
看孩子确实要下些成本的,比如需要寻找一块适合作“孩子”的石头天,比如拿出一条可以包孩子的方巾等。我曾经把母亲给我买的新头巾用来包“孩子”,结果将头巾砸得哪哪都是小窟窿眼儿。当时,我应该是因为这个挨骂了,毕竟,那个时候物质还没如今这么丰富。
到底,曾经是喜欢过的,只是长大后,这些曾经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事情被尘封罢了。如果不是做母亲,哪里还能再次玩儿起过家家呢?这也可以算是一种轮回吧!
那句鸡汤——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我们又理解多少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