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习《句式选择不当》知道10种因句式选择不当造成的错误

学习《句式选择不当》知道10种因句式选择不当造成的错误

作者: 老胡头 | 来源:发表于2024-05-21 17:12 被阅读0次

    1.长句和短句选择不当

    汉语句子以结构繁简为标准,可以分为长句和短句。

    长句指结构复杂、修饰成分多、句子前后停顿的时间跨度大的句子;

    短句指结构简单、修饰成分少、句子前后停顿的时间跨度小的句子。

    句子的长短是相对而言的。

    长向与短句的选择要适宜,不要在该用短句的地方误用长句,造成词语堆砌拖沓;

    也不要在该用长句的地方又用了短句,使句义表达不够清楚明确。

    例如下句:

    近日,中国科学家打造出了一顶新颖的“纳米皇冠”。

    皇冠制作的原材料是铂金,制作过程中运用了分子纳米技术。

    皇冠制作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纳米科技重大研究计划”小组以及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小组的支持。

    这样一组短句读起来感觉十分啰嗦,如果我们将其整合一下,改成一个长句,句义就清晰多了:

    “近日,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纳米科技重大研究计划’小组以及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小组的支持下,中国科学家运用分子纳米技术打造出了一顶新颖的铂金“纳米皇冠’。”

    短句明快、灵活,表义简洁,便于表达和理解,一般用于叙事,描写、抒情、演讲等文体及日常口语中;

    长句结构反复、内涵丰富,逻辑周密严谨、表义精确细致,宜用于科技、事务、政论等书面语中。

    因此,使用长短句时,应根据不同的语体和表达的意图与需要来进行选择,以达到有效提高表达效果的目的。

    【特别提示】

    由于长句存在着结构层次多、语音段落过长和意义较难理解等弊端。

    因此,在不影响句义和感情表达的情况下,以及不减弱文章的表现效果,从修辞上考虑可尽量少使用长句。

    这样可避免因语法关系层次不清而造成的顾此失彼的错误。

    2.散句和整句选择不当

    整句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形式整齐匀称的句子;

    散句指结构不同,形式错落、长短不一的句子。

    整句多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对比句、反复句、顶针句、回环句等,或具有类似结构的复句。

    从语言的交际功能看,散句是自然形态,也是基本形态。

    它活泼自然、形式灵活、富于变化、错落有致,多用于记叙文、说明文或日常生活中;

    整句是一种修辞方式,是辅助形态,它音调和谐、节奏鲜明、语势强烈、易于上口,主要适用于诗歌、骈文、文艺性散文等文体。

    生活中人们在交流时一般用散句,很少有人用文绉绉的整句和别人说话。

    写文章没有必须要用整句或散句的规定,但也应根据文体、表达的需要选择,不可胡乱使用。

    我们来看下面的这个句子:

    度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和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的少年时代,青年时候又在深山老林里打过短工,他简直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叫做困难。

    该句用的是散句,句式不一,读起来比较拗口。

    假如是生活中随意地讲故事,倒也无妨,但出现在文艺性散文中,就显得十分不妥了。

    如将原句作一下调整,将其变成一个整句:

    度过了讨饭的童年时代,度过了在财东马房里睡觉的少年时代,度过了在深山老林里打过短工的青年时代,他简直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叫做困难。

    这时比较一下两个句子就可看出,修改句句式整饬、条理清晰、富有节奏,突出了主人公在各个阶段经受的磨难,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原句显然没有这样的效果。

    【特别提示】

    散句和整句均不可滥用。

    散句形式活泼,参差不齐,但如果全文都用散句,可能会使文章语言失去气势和美感,甚至感觉层次混乱,语言不严密。

    整句韵律和谐,典雅庄重,但整句使用过多又容易造成语句的单调和古板,不便于情感的自然流露,在表现形式上有所限制。

    为了起到生动活泼、挥洒自如、节奏鲜明、气势贯通的效果,应恰当地交替运用整句和散句。

    3.句子之间脱节

    表达中句子之间符合排列组合的规则,句子结构联系紧密以及衔接通畅,这样的句子在表达上是连贯的,否则称为句子之间的脱节。

    如下面这段话:

    中国保健科技学会负责人认为,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活动的开展,中国保健产业经历了一次大“洗牌”,暂时的萎缩是企业与消费者反思。它正孕育着成熟和更大的起跳。

    该段落各句之间显然是脱节的,整顿和规范活动的“开展”后面紧跟了一句“经历了一次大‘洗牌’”,这两句是什么关系?

    倒数第二句“萎缩”是“反思”也是说不通的。

    整个段落看得读者不明不白。

    修改方法很简单,只需在“中国保险产业”前加上“令”、“让”、“使”等祈使词,在“反思”后加上“的结果”。

    这样全段语意就连贯起来了。

    中国保健科技学会负责人认为,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活动的开展,使中国保健产业经历了一次大“洗牌”,暂时的萎缩是企业与消费者反思的结果。它正孕育着成熟和更大的起跳。

    【特别提示】

    保持句子的连贯性的三个条件是:

    一是统一的话题,

    二是合理的句序,

    三是语言的衔接与呼应。

    4.分句之间脱节

    语言表达的连贯性也表现在分句之间是否存在着脱节的现象。

    分句脱节是指各分句之间缺乏意义上的密切联系,不能结合在一起,这种情况需要重新组织句子。

    如下句:

    鲁迅没有把闰土写成一个敢于与命运斗争的、有觉悟的人物,而是一个刻苦耐劳、忍受生活折磨的农民。

    该句前一个分句说的是鲁迅怎样写闰土,后一个分句却说闰土是怎样的一个人,话题的转换造成了表义的不连贯。

    应将“而是”改为“而把他写成”。

    鲁迅没有把闰土写成一个敢于与命运斗争的、有觉悟的人物,而把他写成一个刻苦耐劳、忍受生活折磨的农民。

    语句的连贯实际上也就是句子间的衔接问题。

    造成语句不连贯的原因有很多,如句子的结构混乱、内容的衔接不紧密以及语气的表达不够准确等。

    例句表达不连贯就是由于分句的结构不一所致。

    所以,语句的连贯实质上就是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有紧密联系,结构上相一致,围绕着一个中心,集中地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

    【特别提示】

    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5.冗长拖累不加停顿

    有些长句并没有语法毛病,但是过于冗长,表义含混,让人看了完全不得要领。

    下面这个句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纺织局批准了厂长免除王明因诬告违反操作规程而被取消由于一年来工作成绩突出被给予晋升一级工资的奖励的处罚的请示。

    这是某则新闻中的一句话。

    作者一气呵成,不加停顿,害得读者憋着一口气读完后,却根本搞不清楚他想说什么。

    纺织局到底批准了什么?

    批准了“奖励”、“处罚”还是“请示”?

    批准了厂长什么?

    还是批准了王明什么?

    王明是清白的吗?

    他究竟将面临处罚还是获得奖励?

    一个句子引来疑团重重。

    若将原句适当“分割”一下,句义就清楚明了了:

    王明由于一年来工作成绩突出被给予晋升一级工资,但是由于被人状告违反操作过程而被取消了此奖励,经核实为诬告后,纺织局批准了厂长免除对其处罚的请示。

    【特别提示】

    长句信息量大、表达精确细致,需注意长句也不可过长、该停顿时不停顿,这样易因关照不周而出现语病,或让人读到后面忘了前面,不明所以。

    6.附加语过长的句子

    长句过长,一种情况是并列成分多,另-种情况则是附加语长,下面的这个句子就属于第二种情况。

    由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组织的、紧密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热点和市场消费环境,围绕打击假冒、信用建设、质量兴国、名牌战略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以“诚信•科技•质量•名牌”为主题,聚集各个领域专家学者进行互动交流的“中国3.15论坛”,将于3月9日在京召开。

    这样的句子一气读完,读者恐怕都眼冒金星了。

    吕叔湘先生将附加成分过长的句子称为“大肚子”,上面的这个例句可以说是“大肚子”的典型。

    全句123个字,附加语就达102字,其中包括四个动词结构的定语,各定语又分别包含动宾结构、介宾结构、并列结构、偏正结构或连动结构等各种语法结构的短语,这种冗杂的表述如何不让人头晕?

    仔细分析例句,可以看出句子的主体是“中国3.15论坛’将于3月9日在京召开”,

    修改的要点就是将附加语(主语的定语成分)

    分解开,如下:

    由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组织的“中国3.15论坛”将于3月9日在京召开。

    此次论坛将紧密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热点和市场消费环境,围绕打击假冒、信用建设、质量兴国、名牌战略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以“诚信.科技•质量•名牌”为主题,聚集各个领域专家学者进行互动交流。

    【特别提示】

    长句通常有较多的附加语,看起来比较紧凑。

    我们在写长句的时候,不可刻意追求紧凑,加上一些没有必要的附加语,这样反而会使句子变得笨重无比,让人读着吃力、理解起来困难。

    7.可加逗号而不加

    有些句子用介词或连词引进附加成分,此时需注意附加语不宜过长,太长的话不利于读者对全句意思的理解,念起来也十分拗口。

    比方说下面的这个句子:

    早在30年代,这位老太太就以烧得一手让人垂涎的红焖肉而闻名于他丈夫任教的山东齐鲁大学医学院教授圈内。

    该句的作者非常“节省”,长长的一个句子只用了两个标点符号,看了不“晕”才怪。

    修改办法很简单,多加两个逗号,再将“......闻名于……”的句式略作调整即可:

    早在三十年代,这位老太太的丈夫在山东齐鲁大学医学院任教时,在教授圈内,她就以烧得一手让人垂涎的红焖肉而闻名。

    [特别提示】

    长句不可滥用,在记叙文、说明文等文体或口语中,就没有使用长句的必要。

    8.过于复杂,难以理解

    省高级法院驳回了虹桥垮塌一案的罪犯们依仗他们有政治后台而有恃无恐地对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他们的死刑判决表示不服而提出的无理上诉,并下达了立即执行死刑的命令。

    该句表述过于繁杂,不光有因因果果的复杂情节,还杂糅了主动和被动两种叙述方式,别说一般读者难以理解,就是法官看了,都不免头晕。

    写文章时不论用长句还是短句,条理清晰、语意明了都是重要的原则之一。

    讲述情节较为复杂的情况时,尤其需注意这一点。

    例句可修改如下:

    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虹桥垮塌一案的罪犯判处死刑。

    这些罪犯依仗他们有强硬的政治后台而有恃无恐地向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表示对市中级人民法院死刑判决不服。省高级法院驳回了上诉并下达了立即执行死刑的命令。

    【特别提示】

    绕来绕去、令人费解的话会大大削减句子的价值。

    9.乱加逗号,割裂句义

    长句可变短句,但并不意味着随便增加几个停顿即可。

    乱加标点符号,只能造成句义的割裂。

    比如下句:

    这个交警队提出,每个干警在执勤中要做“盲人的眼睛,残疾人的拐杖,外地人的向导,老年人的儿女”的口号,并落实在行动中。

    作者大概是考虑句子太长显得啰嗦,便在“提出”后面加了一个逗号。

    可是这样一来,后面两个分句似乎完全“分裂”了,与首句没有了什么关联。

    如果改成下面的这种说法,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这个交警队提出一个口号——每个干警在执勤中要做“盲人的眼睛,残疾人的拐杖,外地人的向导,老年人的儿女”,并落实在行动中。

    【特别提示】

    长句和短句一般可以相互变换,在变换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句义表述完整;

    不存在语法问题;

    不改变原义;

    可增删个别词语;

    不增删改变内容;

    注意层次及逻辑关系;

    尽量避免重复,可用指代词简化。

    10.顾此失彼

    我们在写长句子时,往往容易写到后面忘了前面,顾此失彼、丢三落四,把握不好就会出现搭配不当、句义前后矛盾、句子成分残缺或多余之类的语病。

    比方说下面这一句:

    总之,姜武属于那种不太爱表白自己对表演是多么热爱以及从小就做好为艺术献身的准备云云。

    句子开头讲“姜武属于那种……”后面自然应该跟上如“人”、“演员”之类的名词中心语。

    可是读者越过“那种”后面长长的补语,根本找不到宾语,只在句尾发现一个莫名其妙的“云云”。

    这大约是因为句子过长,

    作者顾此失彼,结果导致全句成了一个没有宾语的残缺句。

    例句可改为:

    总之,姜武属于那种人:不太爱表白自已对表演是多么地热爱,也不爱表白自己从小就做好为艺术献身的准备。

    【特别提示】

    长句词语多,结构复杂,有人为了追求那种精确、细致、表义严密的修辞效果,常在写文章时刻意地使用长句,结果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顾此失彼、搭配不当等问题。

    所以一般情况下还是提倡多使用短句,或长短句交错使用,避免语病的出现,使文章看起来错落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

    学习了以上《句式选择不当》,知道了以下因为选择不当造成的错误:

    1.长句和短句选择不当;

    2.散句和整句选择不当;

    3.句子之间脱节;

    4.分句之间脱节;

    5.冗长拖累不加停顿;

    6.附加语过长的句子;

    7.可加逗号而不加;

    8.过于复杂,难以理解;

    9.乱加逗号,割裂句义;

    10.顾此失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句式选择不当》知道10种因句式选择不当造成的错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qya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