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过来,十三万字的一本书,竟然被我一天之内看完了,虽然如走马观花一般,但对我内心的震颤,却如同12级的地震般地颠覆感。
我看书,往往看的时候,觉得像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像是一颗茂盛的枫树,等我看完合上书,枫叶红了,便落尽了,我能看到这颗树完整的脉络,只记得一些重要的情节和句子。你要把一棵树移植在你的心里,必定要这样,去枝去叶,等它在你的心里得活,会开枝散叶,开出花来。
为何会有那么夸张的震撼,因为与主人公的前身,深有同感,我相信绝大部分阅读过此书的人,都有这种感受。
斯特里克兰的心里,一直有一颗种子,等它汲取了足够的能量,遇见了一个契机,它会冲破世俗的土壤,无所顾忌。从他离开家的那一刻,他才得活,他知道他最终的归宿。我们很多人心里也有相似的种子,被世俗的尘埃,一层层覆盖,成了尘埃的一部分,多么可惜呀。
很多人对于斯特里克兰臭硬的性格,不置可否,其实他也是一直在生长的,只是一些固有的东西,成了习惯,很难改变,但是不可否认,从很多细节可以看出,他其实变了很多。
生长的最多的,还是他心里的那颗种子 ,从一个需要去学画的学徒,变成一个公认的天才,艺术的造诣,必定是取自生活的,否则不会让人产生同感而去欣赏。
全书以他为主要的脉络,但很多配角的故事,也是很精彩的,能够引起读者的反思。首先便是他的夫人,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附庸风雅,她爱他同时又瞧不起他,我无法理解那十七年怎么过来的,所以很佩服斯特里克兰的忍耐性。他们的生活很让人羡慕,同时却不是他想要的。他的夫人是一个占有欲极强却又不知道反思的女人,这种人在这个世界上,往往能够活的很好,因为她不知道自己的弱点,所以她没有弱点。
还有一个人,是那个荷兰画家,抱歉,我对他印象深刻,却不太记得那个荷兰胖子的名字,如果说斯特里克兰是自己生命的强者的话,那么这个荷兰胖子,就显得很可悲。我很欣赏他的善良,但是我不能同情他,我们不必去同情一个弱者,因为我们的同情不会让他变强,反而可能会让他更弱。我受不了的不是他自甘懦弱,而是一个弱者崇拜强者,如果崇拜一个强者无法让你变得强大,那么你的崇拜对你来说,毫无正面的意义,他借着他的善良反而乐此不疲。所以他的遭遇,是强者对弱者的掠夺,这是这个世界的常态。我希望我们能够汲取弱者和强者身上的闪光点,来映照自身,有时候我们需要参照物来对比,才能更深刻地认识自己。
人物有点多,我就再说一个阿塔吧。很多人无法理解,斯特里克兰为了追求所谓的艺术,抛弃了家庭,最后又在那个海岛上,又和阿塔生活在了一块。我不得不说一下,我们所谓的择偶标准,有时候需要自己喜欢的人,有时候我们需要一个懂自己的人,我们最终和什么人在一起,不应该取决于我们遇见了什么样的人,而是取决于我们的心境。斯特里克兰以那个海岛作为归宿,阿塔刚好是那个人,虽然她什么都不懂,但是她是一个合格的妻子,这是毋庸置疑的,很庆幸作者给了斯特里克兰这么一个菇凉。
月亮与六便士,我们看着明月,无法舍弃那六便士,如鱼与熊掌,若不能兼得,该如何选择?我总希冀着,做完我应该做的事,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其实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永远也做不完。给自己埋下一颗种子吧,也许某个契机,它能发出芽来,鲜活整个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