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桓谭非谶 王商止讹
【典源】
《后汉书·桓谭传》:当王莽居摄篡弑之际,天下之士莫不竞褒称德美,作符命以求容媚,谭独自守,默然无言。世祖[汉光武刘秀]即位,征待诏,上书言事失旨,不用。后大司空宋弘荐谭,拜议郎给事中。是时帝方信谶,多以决定嫌疑。谭复上疏,帝省奏,愈不悦。其后有诏会议灵台所处,帝谓谭曰:"圣欲以谶决之,如何?"谭默然良久,曰:"臣不读谶。"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帝大怒曰:"桓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出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乐,道病卒,时年七十余。
《汉书·王商传》: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徙杜陵。商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父薨,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戚。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厉[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繇是[由此]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元帝时,至右将军、光禄大夫。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王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世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数称其议。
【人物简介】
桓谭(约前40一约32) 东汉初哲学家。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淮北西北)人。好音律,善鼓琴,博学多通,遍习五经,尤好古学,数从刘歆、扬雄辩析疑异,喜抨击俗儒,哀、平间,位不过郎。新莽时,任掌乐大夫。刘玄即位,召任太中大夫。光武帝时,任议郎给事中。因反对谶纬神学,几乎被杀,后出任六安郡丞,卒于道。曾提出"以烛火喻形神"之论点,断言精神不能离开物质而存在,正如烛光不能离开烛体一样。有《新记》二十九篇,早佚。
王商(?一前12) 西汉涿郡(今河北博野)人,字子威。元帝王皇后庶弟。封成都侯。成帝时,穿城引水注第中大陂以行船作乐。帝怒,商负斧质请罪,得免。永始二年为大司马卫将军,辅政四年。病危,迁大将军,不久即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