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了侧方哨以后,没事的时候总是喜欢在附近转悠。因为作为高炮观察兵,最起码也得对周围的环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对于进入阵地和撤出阵地都是很有用的。
那时候旬邑县的农村真的是很贫困的,很多地方都没有通电。最多也就是大队一级有了电,还是经常停电的那种。一般的农民家里都是没有电可用的。
我去了离驻地不远的一个小卖部,看到有一个姑娘在那里卖货。小卖部其实也就是一个农户的窗户打开来,装上几块木板作为铺面的“铺板”,奇怪的是这里居然没有那种陕西很多地方都有的窑洞。
小卖部里卖的东西不是很多,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小商品。一般的针头线脑,旱烟杆的烟嘴之类的,再加上一点烟酒之类。
酒是散装的白酒,香烟也只有几种牌子的。当时我也不知道那些香烟,都是条件相对比较好的人才抽得起。
大队干部都只能是抽旱烟,香烟都是公社干部才抽得上。我就看到一些生产队干部,身上没带烟杆的,也就随身带着一些纸条和烟丝。
想抽烟了,就把烟丝放在一张小纸片上,熟练的一卷,就成了一支“大炮筒”。粗的那头用手拧成一个小揪揪,然后用火去点那个小揪揪。
我看到小卖部里有一种叫做“羊群”的香烟,就拿出一毛钱去买。那个姑娘拿了两盒香烟和一盒火柴给我,我感到有些不解。
因为据我所知,那时候一般的香烟也就几分钱一盒(北方把香烟的单位就做“盒”,不像我们南方人叫做“包”),所以我拿了一毛钱去买。
但是没想到一毛钱可以买两盒香烟和一盒火柴。那时候我们规定,是不准随便占老百姓的便宜的,所以我感觉是那姑娘搞错了。
我问了那姑娘,香烟到底是卖多少钱一盒。回答说四分钱一盒,因为她没有零钱找给我,就拿了两个烟外加一盒火柴。
那时候的火柴永远都是两分钱一盒的,不论是农村还是城里,一律都是这个“定价”。我感觉就这样四分钱一盒,可能那香烟的本钱都不够。
但是那姑娘说一直都是这个价钱,就这都还是公社干部才能抽得上的。
我那时候也不抽烟的,只是因为喜欢画点画,看到有什么好看的东西都会买回来收藏。看到“羊群”香烟的烟盒还算漂亮,也就想买一包回来。
香烟拿给会抽烟的战友抽,只要把烟盒给我留着就行。
旬邑的农村,看上去都是很荒凉的。农民赶着黄牛在地里收红薯,用的是那种铁犁。犁了好几米才看得到一两个红薯。这不像我们南方的农村,一锄头挖下去,就可以挖出一窝七八个红薯来。
在咸阳附近的农村,都还算是自然条件比较的,收成也就比较好了我看在靶场那边属于淳化的地方,还可以栽种一些荞麦。偏远一些的,也就看不到这些作物了。
但是那些北方的土壤,用来种植枣树和花生、杏子、苹果等,却又比南方的要好得多,可能是土质的原因吧。
总的来说,北方的农村还是比不上南方。所以那些地方很多都是比较贫困的,有些地方吃粮食,还得靠国家救济。
所以我们队里很多北方农村的战友,因为家里条件比较差,当了兵以后基本上就不愿回家。总是想着能够在部队里提干,或者转为志愿兵。那样就可以转业到城里,安排一个正式的工作,就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