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与自己交流

与自己交流

作者: 元孚 | 来源:发表于2021-04-06 11:04 被阅读0次

    本来参加日更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培养写作的习惯,也许是因为时间过得太快,很多东西都轮不到自己主导,书写,恰好就是一个自己找回主导权的一个事儿,好像所有的生活经历就好像这些文字一样容易被放得下!

    全民焦虑,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病。

    父母为儿女焦虑,儿女为学业焦虑,老板为企业焦虑,员工为业绩焦虑,丈夫为家庭财富焦虑,妻子为婚姻关系焦虑……

    我也看到很多人,拼命让自己优秀,时刻担心错过什么,想摆脱焦虑,最后却掉进越努力越焦虑的怪圈,或者顶着压力没有很好地排解,越来越丧,逐渐转化为失眠、抑郁,人生蒙上一层灰色。

    正是这样,这些年我开始研究一个问题,让我们如此焦虑的根源是什么?究竟怎样才能不焦虑?

    幸运的是,10多年的心理学研究历程、8000多小时的个案时长、上千名来访者的咨询,让我能站在一个全面的层次,看待这样的委屈和焦虑。

    我明白,几乎所有焦虑的背后,归根到底都指向同一个问题——你从未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不懂自己、不接纳自己、不放过自己。心灵无法追赶上脚步,所以走得越快,错得越多。

    生命中最难的,

    不是没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己

    这么多年,我见过的很多人,懂了很多道理,却唯独不懂自己:

    不懂自己,所以在人生的选择面前,常常纠结迷茫,选错方向。

    不懂自己,所以只能不断地向外寻觅,弥补内心的空洞。

    不懂自己,所以特别渴望别人的肯定和物质满足,提高存在感和价值感。

    但来自外在的心理补给是流动的,不确定的,依托于这样的力量来源,工作、生活、社交、情感,任何一方面哪怕一件小事的焦虑、压力,都能轻易打乱你的节奏,自然惶惶不可终日,一团乱麻,你皱着眉头,觉得这是个糟糕人生的开始。

    生命中最可怕的,

    不是失败,而是你不能接纳自己

    不接纳自己,不知道为什么成为今天的自己,所以,管不住自己的情绪,卸不下重重的压力,焦虑丛生。

    杨绛先生说: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你懂了吗?看到自己,接纳自己,永远是比折磨自己更高效的、快速适应世界的方法,否则便是背负着重重的面具满负荷前行,真实的部分被掩盖起来,焦虑、愤怒和痛苦就会占据你的心,拖垮你的人生。

    我的咨询室里,不少来找我倾诉的来访者,总能数出自己身上一大堆“问题”:

    对自己的习惯不满意,想要自己更高效,早睡早起,作息规律,有长远的学习计划

    对自己的外表不满意,希望自己再瘦一点高一点,眼睛再大一点,皮肤再白一点

    对自己性格不满意,最好活泼外向,乐观积极,在人群中有号召力、受到欢迎

    此外,这些年我还发现,事业心、上进心、责任心强的“卓越强迫症”人,尤其不肯放过自己,要求自己面面俱到,见不得自己不上进、不完美的样子,每天逼着自己“赶路”,强行做很多超支的事情。完全不需要别人施压,自己已经压得喘不过气来。

    你也是这样吗?

    急切地想要变得更好,想要一步到位,完美地处理好一切,但越是这样,反而越焦虑。越想要变得更好,越没办法专注在当下,甚至对开始讨厌自己,讨厌这种“努力”。又因为潜意识抗拒这种无休止的上进感,变得拖延,立下的目标更多,挫败感更强烈。

    最后你会明白,更多的努力,并没有让你成为更理想的自己,相反,不断透支自己,你离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远,人生变得焦灼失控。

    不焦虑的人生没有标准答案

    从容平静,是幸福

    不焦虑的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但处理好跟自己的关系,能让你在奔忙和追求的时候找到确定感不再恐慌迷茫,能在人生关键节点做出真正对的选择,能让自己生活的更好一点。

    生活的更好,意味着无论遇到什么挑战,外在表现的更从容、不焦虑,内在有充足的安全感、自信与笃定,达到well-being的状态。Well-being,中文将它翻译成幸福,实际上它比happiness所表达的幸福还要多一点。它包括了:健康、满足、接纳、祥和,和心灵的自由。

    当你处于Well-being的状态,你会发现,原来真正不焦虑的人生,不是我们找到了所有问题的答案,而是,允许没有答案的问题存在,同时接纳自己生而为人的局限。

    心理学大师霍尼说:一个人要想真正成长,必须在洞悉自己并坦然接受的同时,又有所追求。认识自己这件事越早越好,但想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大多数人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跳脱出来。

    心理学是处理自我关系最好的方式之一,它帮你看见:你和外界的所有关系,其实都是你自己和自己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关系。解决好与自己的关系,关于成长、发展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这些年,我越来越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心理学的普及和早期教育上来。我希望,能够让更多朋友,有机会系统地学一点对自己有用的心理学,看清自己,从容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自己交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rid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