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部狂飙热播引发思考,大众为什么对这个题材有着共鸣?
![](https://img.haomeiwen.com/i8773198/1daffc33c5977db3.jpg)
除了张颂文对人物的心理把握的好,还在于这一类题材,很少有人会站在阴暗的角落去揭露,人心中的善与恶问题。
这两天看了一本《血色莫扎特》小说,发现这部小说中有多个角度与《狂飙》相同点。
第一点,狂飙中的大嫂与是血色莫扎特女主韩苗苗同红姑,她们共同点都是“高级技术师”。
有人说,呸!大嫂可是白月光啊!
的确,电视当中的大嫂已经是被漂白了,尤其高叶演的,简直是很多男性喜欢的“白月光”代表。但事实上这个大嫂陈书婷,是娱乐场所的高级技师。
靠着黑色的地下娱乐场所,成功上位并且利用干爹,成就自己的事业,帮助高启强。
韩苗苗虽然是一个“高级技术”,但是她的脑瓜子还不够用,所以早早被人家咔嚓了。反而是红姑,成了“大嫂”人物。黑色地下娱乐场所的领头人物。
第二点,官场结构狂飙与血色莫扎特没有多大区别。
权力与美色这一对孪生兄弟,官场黑暗的一面,狂飙电视剧只拍了其中的冰山一角而以,远远没有血色莫扎特小说刻画的深刻。
第3点,年代相同,都是90年代开始讲到2018年左右。
《血色莫扎特》从狂飙当中的很多地方有着相同的点,同样是90年代的一个故事跨越了15年,到了2018年。
第4点,都是一群年轻人误入歧途与正义交量。
年轻时代的一群大学生葛春风,薛畅,吕鹏,韩苗苗,夏冰等人物,在90年代其实跟那狂飙当中的卖鱼郎高启强,高启胜,唐小龙,唐小虎,高叶,徐江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一个是高学历的一群年轻人,而另一群是没有学历的社会底层人士,却最终爬到了食物链的顶端。
小说《血色莫扎特》作者用菱形水晶球形式,似多面镜来看人世间,以“我”为中心,每个人都是主角。
这种写作风格很少见,这也是创作当中的一个创新举动,对于看习惯了以一个男主角,一个女主角创作小说的读者来讲,阅读感上还是有一点点困扰,感觉有点跳跃。
需要有一定文学功底的人才能够看懂,或许这本小说也要遇到知音才能看的明白吧!
每个人都是有自私的一面,也有热爱的点,有人失落,有人得意,有人痛失亲人,有人在痛苦中过了一生。
这本书看似讲了一个爱情故事,其实他讲了一个社会问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与人之间那份讲不清的情与欲。
怎么样过好人生,在周围环境不好的状态下,你会怎么样活着?
努力向上,使每个人都想要的生活,可是脑海里依然存在黑暗,复仇之路可行吗?
女人与男人有纯洁的爱情吗?
为了钱可以抛下面子,自尊心。
整本小说,气压是低沉的,谁是真正的凶手呢?
作者给整部文章设置了一个局,他的文笔像刀刻一样割裂着,划出一道一道深深的血印,你以为凶手是他?事实上他比你想象当中还要隐藏的深。
故事是从一个名记者葛春风回乡拉开了序幕,同时回忆起曾经的大学生活,那个一去不返回的青春年代,还有曾经的情人走不出去的家乡。
人到了一定年纪,都会有变化,但是青少年时代留给人生是一生的痕迹。
曾经的大学同学,15年后各自有了不同的人生,有功成名就的官员,有警察,有名记者,也有人已经离世多年,而有的人虽然活着,却痛苦中挣扎着。
是要浪漫的过一生,还是现实当中去拼搏?
人的思考,作者没有直接告诉读者答案,但是读者可以去挑一种生活方式,在这本书当中,其实看到的是菱形镜子中的自己内心。
读小说其实就是在读自己的过程,在每一本小说当中,都能够找到自己的那个影子。
在这本小说中,我同样看到了自己随着社会随波逐流,或许是因为我跟作者是同龄人吧,所以能够深切的感受到,他那颗对于生活社会的思考,小人物在大时代中,都是被动。
就连情与欲都是可以出卖,为了钱。
浪漫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我个人比较喜欢薛畅的人生观,人生如浮萍,在风雨中漂泊。
整部作品以一首莫扎特钢琴曲贯穿,你以为是结局了,其实并没有结局,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
可能作者比较喜欢《白夜行》,同样我也是看过《白夜行》这部作品,一开始我以为《血色莫扎特》是一部外国文学作品,以为作者是去留过学的,是以国外的一个社会背景来写作的。
翻开第一页,却发现我想错了。这是一部地地道道的中国文学作品,就发生在北方的某一个小镇里,活生生的人物就像身边的你,我,他。
看到有网友看了这部小说之后,觉得可以拍一个影视剧,不知道有没有机会看到这一部小说拍成影视剧。拍出来或许会像《狂飙》一样热播,如果启用狂飙当中的几个演员,会更棒。
我在看这部书的时候就想,如果能够跟作者面对面的交流,会不会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