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网络
最近追了《今生是第一次》,本来我是觉得生活已经很难,再去看这些现实题材的韩剧会让我觉得很辛苦。但是还好这部剧很丧很暖很治愈。比起之前追的李钟硕的《当你沉睡时》,这部剧更让我静下心去思考一些东西,去改变一些自己原有的观念。关于爱情,关于亲情,也关于友情。
人在忙、茫、盲的时候实在看不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但又因为自己的欲望觉得自己越忙也许得到的会比别人更多吧,在当下不知道哪一条路能走到底的时候仿佛是没有选择的。
19号房间 我们都应该拥有它
剧里面提到了19号房间,典故是多丽丝·莱辛的《去十九号房》,有空我也想找来看看。
书说的是一对和睦的夫妇,被所有人都认为是般配的一对。但有一天,妻子觉得不舒服,因为她想要一个空房间,于是丈夫腾了一个空房间来给妻子,一开始妻子很高兴,可孩子们开始进出这个房间,这个房间被当成了另一个客厅,被“爱”填满。妻子又觉得不舒服起来,为了不让家人察觉到她的不舒服,她在一个很远的破陋的旅店定了一个房间,偶尔一个人待在那个19号的空房间,或许什么都不做,但却觉得幸福。后来房间被丈夫知道了,但她却告诉他的丈夫——她外遇了。
莱辛说:
无论是多么亲密的人,都要留给自己空间和界限。
那些不想让人知道的秘密,可以不和其他人分享。
和谁都保持一定的距离,哪怕是爱人,也要留出让彼此舒适的空间。
这个故事是借由女主的口吻来表达编剧的想法,意图想表达即使再亲密无间的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空间,或许是自己的丑陋的一面,不想被提及的过去以及想要暂时逃避的空间。剧里面的几乎所有主角都有自己的19号房间,打开对方的19号房的同时也意味着自己要承受对方承受的那份痛苦。
每次放暑假,我和妈妈基本上都会吵架。但恰恰是我在学校,不能与她常常见面的日子,她会经常发信息说非常想我。和最亲的妈妈尚且如此,那么和朋友,爱人更不在话下。时间会抚平伤痛,适当的距离也能产生美好。但话虽如此,做到却非常难,你很难在你非常依赖一个人的时候想到要跟她保持适当的距离,你只希望时时和她在一起。在高中,我有一个“饭友”,我们在高一的时候几乎形影不离,但是到了高二却渐渐变得没有话题,吃饭的时候只剩下沉默。我是一个太害怕沉默的人,比起两个人的沉默,我更能接受一个人的孤单。所以高二下学期我们除了一起吃饭,别的事情都尽可能的分开做。其实那段日子觉得非常辛苦,我会觉得自己变得狭隘,觉得凭什么话题都由我一个人来找呢。
但高中分开以后,我们也时常想念对方。时光会过滤掉当时的偏执和不好的记忆,我第一次觉得这样的过滤网很美好。“腻在一起”意味着,她的全部,不管好的坏的,都会展示在你面前。你能承受的,你能包容的,往往不会是全部。
小学的时候,有同学会两两交换日记本,显示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好。当时的我非常希望能加入她们,能告诉别人我也是那个团体里的人。现在想那个时候的心理大概是为了找一份认同感吧。而后来的十多年里,当自己不再需要从别人身上寻找认同感的时候,我开始寻找做自己的路,而不是盲目地跟着一个人。模仿学习是很简单,创造出自己的东西是很难的,也是我很恐惧的。大学的我,虽然时常也会在一个人点东西吃手机关机付不了钱的时候感到“孤独”,但是我明确的知道,这份“孤独”一定是短暂的,如果我为了这份短暂的“孤独”而去盲目跟着一个人一定会让我以后更难过。每每想到这里,冬日的夜晚一个人走在走在校园的路上,银杏叶落了一地,耳机里放着喜欢的音乐,吸一口气,肺里都能沁出水来,这样的时刻就能让我感到欢喜。我是一个太珍惜独处时刻的人了,我是太需要19号房间的人了。
其实我知道,爸爸妈妈也有自己的秘密,不让对方知道的秘密,或者是彼此隐约知道却不说破的秘密。这是忍不住想要去发现的“秘密”,也是留给对方独处的空间。其实之前看青衫落拓的《我的名字,你的姓氏》,男主同样都背负着沉重的过去,女主们打开后这些过去却是不一样的状态。甘露觉得睡在自己身边的男人有着这样自己的过去非常可怕,打开了19号房间以后就急着逃离。而知好打开了世熙的19号房间也觉得非常痛苦和不安,但最后却依然选择等待世熙的心来到她身边。
所以,19号房间,打开以后的结果谁都不会知道,男主大概也是因为这未知的结果都选择隐瞒。我不知道我对待我爱的人19号房间会持有什么样的态度,但我对那个人的爱大概会指引我做出选择吧。
有的时候也会听别人说,两个人相爱,就应该毫无保留。其实是很矛盾的。这部剧里其实给了一个完美的前提,男女主的三观和生活习惯无缝衔接。但其实有很多恋人的分手却恰恰因为这两点。他们幸运的是,不需要磨合,只要等着爱情发酵。而对大多数人来说,爱情是有了,但日常的磨合却是在慢慢消耗这份爱情。在15集很多人对婚姻观的表达里,才20岁的我,本该爱情至上的我却非常理解父母们说的,三观合适就可以了。爱情是奢侈的,能相爱最好,但三观和生活习惯也真的非常重要。我当然希望我的人生,这是兼得的而不是一定要选择的难题。
人们常常逃避那些不想解释或者需要很多言语解释的问题,用一些别的理由来搪塞。我用一些本不是这个问题该有的回答的回答搪塞你,也许只是因为我害怕你知道我那一面,或者是我不想把这一面给你看吧。我不是想欺骗你或者伤害你,只是我还没想好怎么把这一面告知人前。
让自己幸福都那么难了,还怎么还能保证让别人幸福
锡的19号房间是恐惧结婚,与其说他自私只为自己着想更不如说是他应该是不相信自己能给朗未来的吧。
但把一个人的未来负担在另一个人身上实在是太过残酷的事情,就像女主妈妈说的那样:让自己幸福都已经那么难了。会爱你一辈子,会让你一辈子不受伤害,会给你一个美好的未来这些很完美的承诺在男主的“我不会在她选择的时候拉她后腿”显得黯然失色。好听的话只能让你在那一瞬间觉得幸福,而真正的承诺却更多是一份责任,这份承诺会时时响起:我不能拖她后腿。我也觉得女孩子应该有自己的梦想,追求和事业,把自己的未来负担在另一个人的身上太过是一场豪赌,对自己对那个人都太过残忍。我想只有自己足够优秀,能和他比肩而立,不是“你等我”而是“我们一起走”才是更为合适的状态。
之前看的《继承者们》,金叹把恩尚当作自己的未来,为了她付出一切。这似乎给我形成了假象,仿佛男生也理所应当承担起女生的未来,女生只要等着就好。但其实《今生第一次》才是揭露了残酷的事实,所谓夫妇又不是把幸福交付给对方,又怎么谈得上给谁幸福呢?不波及对方就是最好的了。外公是脾气时常暴躁的人,爸爸时常会成为出气的对象;奶奶是敏感多疑的人,妈妈和她的婆媳关系时常很微妙。所以,怎么能还成为彼此家庭的中间调节人呢,不让对方成为两方的夹心饼干已经足够好了。妈妈常常跟我说,我知道你爸爸工作非常辛苦,所以我生病的时候我也不愿意拉上他。
现实生活就是如此,当下的我希望我生病的时候,我爱的人能在我身边时候陪伴我度过这一段辛苦的时光,给我力量。而40多岁的父母已经深知对方生活的痛苦,而选择自己承受自己的这一份痛苦,不强加给对方。以前我总嫌弃电视剧里一个人得了癌症不告诉自己的家人这样的桥段,但慢慢长大才明白“报喜不报忧”的真谛。大一脚受伤,室友陪着我去医院,已经害怕到颤抖的时候,我还跟哥哥说不要告诉爸爸妈妈。我在这样焦灼复杂的心情突然明白妈妈的心意。虽然最后还是忍不住告诉了妈妈(偷笑)。
关于未来 一个人走过隧道这件事
我年少的时候,也梦想着自己能成为一名作家。但和女主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不同的是,我放弃了。初中的时候,有人说我写作写的很好,我也很喜欢敲键盘写作的状态。高中的时候,时间被数学,地理,历史挤压得已经再也放不下看书写作,我就知道,我不能只给自己留这样一条路了。当我失去了时间去让我的海绵吸水的时候,我大概也失去了写出那些精采句子的能力了吧。这在我大学每每想写一些心得却时时梗塞的时候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突然害怕自己无法将内心丰富的情感表达清楚这件事。
图片源于《今生是第一次》我有的时候很质疑是不是在仅仅是因为一个人的赏识才走到今天,得到别人没有得到的东西。比如当助班,选上预备党员,而自己越来越恐慌自己是不是拥有同等的能力。好像除了好好学习对参加什么比赛一点都提不起兴趣,连做暑期社会实践也那么疲惫。今天听优秀学姐的讲座,开始质疑自己是不是拥有核心竞争力。好像也没有特别能拿得出手的东西,过得平庸且平凡,却安于这种平凡是不是正确的?去当部长去当副部长这些占时间却看起来没有明显回报的事情让我觉得自己陷入了人际关系的怪圈。但回想自己的初心,写出打动人心的文字才是让我快乐的事情,可为什么却不能坚持了呢?
以上种种似乎都更能表现出我好像选择了一条捷径,去做大部分成功的学姐学长会做的事情。因为写作看起来那么孤独,那么黑暗,那么看不到头,那么养不活将来的自己。
人们是什么时候就算记得自己的初心也不愿意去坚持的呢?人们是什么时候忘记了自己最开始的动力的呢?人们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不去想这些问题就让它随着时间过去吧?
所以呢,今生都是第一次,有成功有失败有迷茫,允许给自己一段时间迷茫着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