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张莉主编的《比时间更久:2022年短篇小说20家》之后,再来看她主编的《霞光映照之地:2022年当代散文20家》。
![](https://img.haomeiwen.com/i25810349/9a5b2fef8620bfdc.jpg)
同样地,以“有我”与“无我”的关系为主题的序言写得非常精彩,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何为真正的好散文,那就是用“我”的真情实感和独立思考去打动读者,而打动读者的关键又在于“我”之所见所感所想也是“我们”之所见所感所想。
首篇的《自吕梁而下》不愧是名家之作,李敬泽参与贾樟柯在老家举办的“吕梁文学季”活动时写下的这篇文章,融历史地理文学艺术于一炉,又举重若轻地理出了时代发展的脉络,结尾的趣话中更是藏有深意。
《燃爆记》写了一位生活中充满怨气的母亲,她对婚姻不满意,对子女不满意,对谁都没有好脸色,却从不懂得反思自己。其实她只是不会表达爱而已,这是过去并不鲜见的农村母亲形象,很容易引起共鸣。
《日结工》是我特别喜欢的一篇,作者塞壬常年去体验和书写底层打工者的日常生活,这是很多人,特别是爱读书的人不太熟悉的世界。
当我读了这篇七十页的长文不到一半时,就激动地去搜作者的其他作品,发现读者的评论褒贬不一,有人说作者文中有令人不快的优越感。
越往后读,我越认同这个评价。作者写自己扮作日结工去近距离观察这个群体的经历,确实是“有我”,但是并没有做到“忘我”。
也正是因为作者不能“忘我”,才让我更体会到了编者评价精彩散文的标准之高之准。有些题材,不能“忘我”地去感受、去书写,或许更具味道。
好的作品就是这样,它也许引起了你的共鸣,也许让你没有太大感触。这只是因为生活有复杂性,人有多样性,每个人的人生就有了太多的可能性。
写作者可能会纠结于“有我”和“忘我”,作为阅读者,我们只要做到“有我”就好了。从作品中发现更多的“有我”,走出一条更坚定的“有我”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