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在获得幸福的同时获得更多财富?(一)

如何在获得幸福的同时获得更多财富?(一)

作者: 疯牛直播 | 来源:发表于2017-10-30 17:49 被阅读19次

    最近,有关西二旗程序员生活方式的文章刷遍了微信里的各个角落,大多围绕着“如何将月薪5万活成月薪5千的样子”和“西二旗程序员的生活过着怎样的生活”等方面进行,似乎西二旗的程序员都过着“三点一线”的日子:公司、钞票和房子。

    2015年12月30日西二旗地铁站

    与西二旗对应的,或许就是深圳南山的程序员,与西二旗程序员类似的,深圳的程序员也领着过万的月薪、养着一套深圳的房子、过着标准程序员生活(裤衩、脏摊和14平米的合租房)。

    然而疯牛君更想知道的是,这样的生活是否能够让程序员们感到幸福?借用一句脍炙人口的句子:金钱能够带来幸福,但幸福却与金钱无关。

    领着高薪,工作艰辛

    住着房子,没有票子

    坐着地铁,全是老铁

    想当司机,中年危机

    当然,这里需要除掉一个妖孽:房子。

    因为就买房子这件事来说:买房一时爽,还贷二十年。但每年依然有大批大批的人跑去买房,可以说是:十年楼市大阳线,摧毁一切价值观。

    那么,如何才能将财富与幸福这件事进行融合,在获得幸福的同时又获得财富呢?

    01

    幸福来源:高频小确幸

    疯牛君在这里并不对“幸福”二字下定义,但借用知乎网友“不是爷的小爷”所作的一句诗来进行阐释: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

    是:

    完美合拍的爱人。

    调皮可爱的儿女。

    简单平淡的生活。

    健康无忧的身体。

    美不胜收的景色。

    出乎预料的惊喜。

    凉意漫漫的初秋。

    漫天飞雪的冬季。

    万物生长的早春。

    海边日出的半夏。

    日落之时的晴雨。

    欲罢不能的美食。

    逐渐完成的理想。

    而这恰好契合美国心理学家埃德·迪纳的研究发现:快乐体验出现的频率要比快乐体验的强度能更好地测量你的幸福感。(出自于其所著《改变人生的快乐实验》,2010年已出版)

    对此,哈佛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吉尔伯特表示赞同:当我们思考幸福的缘由时,更容易想到的是让我们产生强烈体验的事情,例如房产证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初次和梦寐已久的女神约会、抢到了偶像的演唱会门票等。

    但迪纳和同事的研究表明,体验有多么美好,不如拥有多少美好的体验。一个每天经历十几个小开心的人,很可能比只遇到一件大喜事的人更幸福。

    并且,丹尼尔·吉尔伯特教授也曾在其畅销书《哈佛幸福课》中表示:人们并不清楚哪些事物能让他们更幸福,以及这种幸福可以持续多长时间。很少有经历能对我们产生超过3个月的影响。

    当好事来临时,我们会庆祝一阵,然后冷静下来。当坏事来临时,我们会哀嚎一阵,然后振作起来并接受现实。

    简而言之,好的事物好不了太久,坏的东西坏不了太久。

    我们想当然地以为最能影响我们的是生活里的一两件大事,但幸福似乎是上百件小事叠加的总和。

    同样的,耶鲁大学博士奚恺元在《别做正常的傻瓜》提及了一个类似的观点,他将其总结为“适应性偏见”:人们常常低估了自己的适应能力,从而高估某些事情在一段时间之后对自己的影响。事实上,人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而且是一种完全超乎想像的,惊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而在这本书中,有个例子很值得讨论:公司奖励,两个选择,一是帮忙把现在住的房子换得更大一些;二是可以带着爱人在今后的10年里每年都到国外旅游一次。

    你选哪一个?

    作者认为,换一个比较大的房子可以带来一时的开心,但这种开心往往维持不了多久;但每年一次出国旅游就不一样了,因为可以选择不一样的地方,体验不一样的异国风情,而且每次旅游回来后翻看当时旅游时拍的照片,回忆起和爱人一起旅游的经历时,会感到非常开心。

    当然需要考虑到的是,例子中的“房子”是2006年的房子,当时的中国房价情况如下:

    而现在的我们,正是忽视了“适应性偏见”,才会对物质性的东西看得这么重。而或许正是这一点,能够从另外一个角度反证房价高企的荒谬原因。

    由上,疯牛君认为,强欲望的东西(不仅仅指金钱)所带来的愉悦感总是短暂的,只有高频的“小确幸”才能够带来长期的幸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在获得幸福的同时获得更多财富?(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rlm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