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长大了以后,再吃那些小时候的美食就没有味道了,即使是以前渴望的,但过了那个年龄,也就没有了那份情怀,再好的味道也都失了几分。但这些年来关于芋头的几样做法却是我记忆里难得的温暖,至今想来,依然口齿生津,妙不可言。
十几、二十年前,市面上还看不到可乐、薯片和肯德基,小孩子最喜欢的东西便是糖果,除此之外,灶里烤的番薯、老式的手摇爆米花机和水煮的芋头等便成了最好的美食。不过烤番薯,母亲嫌脏、不卫生,所以总是不给我们吃,爆米花又不一定能常常遇到拉着机子走街过巷的老人,倒是后者,不知是因为个大量多,可以吃饱;还是因为需要自己动手,富有热情;又或者是因为一家人坐在一起,又正是刚出锅的时候,趁热吃便多了一些无法言说的美味。所以,每次看到厨房有一袋子圆滚滚的芋头,我们便使劲地央求母亲,然后母亲大手一挥,便决定了我们一整天的快乐。不过,这道水煮芋头算不了正餐,都是在下午玩累了或者肚子饿了时候的“接力”。记忆里常常是在暑假的某一个午后,晒着烫人的阳光,吃着刚出锅的芋头,这午后似乎就变得特别的轻松惬意,连带着暑假的快乐也增添了几分。
再大一点,手头有点零钱了,每次放学,就常常围在街头一家途径学校的油炸小摊上。我一般不会选择鸡腿、排骨、香肠和香蕉什么的肉菜大件,独独喜欢点上两串裹了面粉并炸得黄橙橙的芋片。“老板娘,不要辣的。”看着老板娘熟练地拿着刷子将各种汤水、蘸料涂抹了两遍,装袋收钱。还没有吃进嘴里,就已经被那种汤水中留下的淡淡辣味诱惑得满腔口水在嘴巴里面翻滚。拿到芋片了,总是先吞一口口水,才抽出一串芋片,吹吹凉,把芋片和着上面的酱料一起塞进嘴里,一阵大嚼,芋头的软糯、面粉的香脆和空气中的辣味,一起混合着,成了我归家的味道。
遇上过年的时候,家里总要忙活一顿大餐的。本地第一道菜往往是炒粉干、炒年糕或蒸兔包、蒸米糕等主食,随后上来的红烧排骨、栗子鸡块、鱿鱼芹菜、清蒸大虾和剁鱼圆汤等主菜中往往还少不了一盆猪肉烧芋头。这芋头是要提前洗净削皮的,伴着猪肉一顿高压锅烧煮之后,锅里面便留下了一滩流质状的芋泥。吃一口猪肉,咬一口芋头,再舀一勺芋泥入嘴,软、硬、滑的多种口感一起在口腔里面交融,这种滋味也是让人至今难忘的。只是芋头里面含有刺激性成分,剥完皮后需要用生姜擦拭一遍,才能止痒。这都是母亲自己一个人在厨房里面操持,不让我们知道和参与的。
几年前的一个寒夜,姐夫从黄华过来,带了两份椒盐芋子和椒盐花菜。我和姐姐两人一手拉着披在肩上的外衣,一手夹着袋子里面的食物,偶尔喝一口饮料,伴着满口的鲜香麻辣和弥漫的淡淡温情,吃饱喝足了以后,聚在一起看电视里面的歌舞节目,在热闹的歌声和沉甸甸的饱腹感中,把这个寒冷的夜给消磨过去了。
仔细数算,关于芋头的记忆大概就是这么几件,但都是让自己难忘,也带给过自己很多的快乐,当然中间也掺杂着亲人们的付出,能够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一起品尝亲情的温暖,两个感受,多般滋味一起涌上心头,想来也是人生乐事。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