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公众号“微国学”,张建云这样说家风:”在一座冰冷的房子里,住进了人,有了温度,过起了日子,都想向好,向善,我们在这种愿景下进行的家教,建立的家规,提炼的家训,甚至推崇的家法,这一系列形成的家庭文化和生活状态,就是家风。”这是我听到的对家风最好的诠释。而且,他还分享了他们家的家风。
在他们家手机不准带进卧室,当要睡觉时,把手机都放到客厅,他说:夫妻在床上玩手机都是背对背,各自玩各自的,这样影响夫妻感情。孩子们把手机带进卧室,自制力差,玩到半夜,影响睡眠,而且还会形成依赖、上瘾。手机不上饭桌,当开始吃饭时,把手机都放一块,大家开心的吃饭,一起说说话,增进感情。这些规定事先都一起说好,要求每个人都要做到,大人带头,孩子配合,逐渐形成了家规。
张建云还分享了他们家的一个习惯,那就是每星期召开一次家庭会议。在四个人的家庭会议上,自我批评,讨论国学,各种计划。。。什么都可以说,一家人在一起谈话其乐融融,这是他们家的家风。在张建云的影响下,他的儿子,女儿都在学国学,读论语,孟子。。。。
而我们家,有哪些家风呢?
只是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经常埋怨父亲,因为看不惯父亲的大方。小时候都很穷,很多家庭平时连吃饱饭都很困难。我们家由于父亲是电厂的工人,有粮票可以买到白面,白糖等那时认为最好的东西。因此,我们家的生活比村里邻居的生活好了很多,每次看到父亲把好吃的送给邻居,我就会哭一场。邻居家夫妻俩个人,没有孩子,年龄又大,生活很是困难。父亲给他们粮食,帮他们挑水。农忙时,还要我们帮他们家割麦、种地。每次让我去,我都会心里怨恨,恨父亲多管闲事。等渐渐长大了,才懂父亲的善良。他的行为直接影响了我们几个,我们都继承就父亲的善良,真诚,乐观的品格。
如果一个家里,父亲酗酒赌博不负责任,他的孩子们也好不到哪里。父亲爱读书,会画画,懂音乐,那孩子们长大后,大概也一样有这种好习惯。因此,在一个家庭来,父亲有什么习惯,孩子们都会耳濡目染的不自觉的跟着学习,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可以说父亲的习惯,就是我们家的家风。
母亲只上过半年学,认得很少几个常用字,一生辛苦操劳。记事起,母亲每天除了做家务,去田里劳动,剩下的就是对我们没完没了的唠叨。我们家吃饭时,爷爷不动筷子吃第一口饭,我们是谁都不能开始吃。出去吃饭,一个桌上有人没到,就是再饿也是不能先吃。这可都是妈妈唠叨出来的规矩,不仅对我们有效,还传到了我自己的孩子身上。一次带儿子出去吃饭,菜都上好了,还有一个朋友没到,大家都在等。可是除了我十岁的儿子,还有俩个孩子,大概也就十一二岁。孩子们看到那盘大虾,都急着吃。那俩个孩子的妈妈看到孩子想吃,就给把大虾夹给她们的孩子吃,并说:孩子还小,先让他们吃,咱等着。一盘大虾也就十几只,看着盘子里的虾只剩了三只时,我看我的儿子眼里的愤怒:妈妈,虾快被他俩吃完了。那俩孩子的妈妈却埋怨着说:你先让孩子吃吧,规矩还不少呢,那么小的孩子懂啥。”最终当那客人到齐时,就剩一只虾我给了儿子。回去的路上,我对儿子说:今天就吃一只虾,心里是不是恨妈妈?儿子说:我宁愿不吃虾,也不听你的唠叨。
妈妈是一个家的核心,妈妈的行为,是一个家家风形成的重点,家风就是妈妈的唠叨。
看手机上有一个视频,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一个三岁的女儿坐公交车,女儿带着一根冰淇淋上了车,在视频里,那小姑娘蹲在垃圾桶边上吃着冰淇淋,大概是怕融化的冰淇淋掉到地板上。这小姑娘的行为让所有人点赞,直夸有教养,这是对那个年轻妈妈的最高褒奖啊。相对于在高铁上占座的中年妇女,用身体挡住车门,让高铁晚点开车等老公上车的彪悍妇女来说,那个小女孩就是一股清流,让大家看到了家风的不同,骂一个人没有家教,可能是最狠的语言了。
说到底,家风是一个家的道德标准,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走向。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对于我们一般家庭,随没有孟母三迁和岳母刺字那么伟大的教育行为,但是也应该有自己遵守传承的家规家风。如果你没有一个良好的家风,你的很多行为你就会遭受周围人的讨厌,并且影响到下一代的道德标准和做事行为。
那句“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的谚语,也从一个侧面提现了家风传承和影响。看孩子的行为就知道他父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看父母的行为,也就知道他们孩子是什么样的人。家风是一个人成长的良好风气,希望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传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