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此词好就好在写得新颖、曲折,风格清奇,语言轻巧,词味隽永。它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若词人仅限于这样点明惜春的主题,那也算不了什么高手。此词高妙处,在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好像荡秋千,既跌得深、猛,又荡得高、远。此词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存在不可能被唤回来。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为什么呢?因为黄鹂常和春天一同出现,它也许能得知春的讯息。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黄庭坚在诗词创作中,常喜欢掉书袋,发议论,甚至堆砌典故,化用前人辞句,并自诩为“夺胎换骨 “点铁成金”。这首词却无此类弊病。仅结尾与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词末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意境稍嫌重复。但这充其量只是“偷意”,仍不失为一种高格。
(此文转载,略有删减,原作者:蔡厚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