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1
昨天早上吃完早饭,儿子在沙发上玩,看见两个硬币就说买棒棒糖。自从进入冬天就很少带儿子出去玩儿了。我看外边有太阳就想着带他出去玩会儿。于是给他加了一件厚棉袄,带了个帽子,我们就出门了。
出了门发现太阳下还挺暖和。我对儿子说“我们去滑滑梯吧?”儿子说“不滑滑梯,买了棒棒糖去滑滑梯。”于是先买了棒棒糖,然后去小区滑滑梯。去滑滑梯的路上碰上一个小哥哥,由奶奶带着。
儿子跑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奶奶说“哎呦!”我说“没事儿,爬起来。”儿子趴在地上不起来。有时候他摔倒了马上就自己爬起来了。我又说了一遍“宝宝自己爬起来。”看他还是趴着不动,我就把他拉了起来。刚把他拉起来他就挣脱我的手往前跑了。奶奶说“穿的有点厚了。”我说“是的。”这一年,陆陆续续花在儿子身上看鼻炎的钱有五六千了。每次受凉就流鼻涕怎么吃药都不见效,然后转成鼻炎。上一次也一样,去外面受凉了一直流鼻涕,我就没有给他吃药,只是保暖,竟然好了。从此我就尽量不让他受凉,冬天了也很少出来,偶尔出来买菜就给他穿的厚厚的。奶奶说“小孩子出来活动,不用穿这么厚。”我说“嗯。”
小区里边人很少,滑滑梯那儿没有太阳。上面有一个小妹妹在玩,由妈妈带着。儿子滑滑梯的时候,先是坐着滑,然后趴着头朝下滑。滑下来的时候要摘帽子。我不让他摘,怕他受凉。他非要摘说“挡住了,看不见路。”我就把帽檐儿给他向后带着。他还是非要摘掉,可能也是有点儿热了。我说“不行不行,摘了就感冒了,你会流鼻涕的。”儿子说“看不见。”我说“我这样给你带了,能看见了。”“看不见,看不见。”我俩争执了一会儿,儿子哭了起来。我就给他把帽子摘掉了,但是心里很担心他会感冒。
过了有两三分钟,儿子正在从一个圆桶往下滑的时候,小哥哥和小妹妹都走了。等他滑下来我对他说,妹妹和哥哥都走了,我们也走吧。儿子看了一下他们,说“抱抱。”我说“我手里拿着帽子呢,没法抱。要不你戴上帽子吧,让我抱你。”儿子没有说话,我就把帽子给他带上,抱上他回家去。
反思
每当孩子一哭我就不能坚持我的立场。原因之一是我不想让他哭,原因之二是我有时候不确定我是不是对的。比如儿子不想戴帽子,我又怕他感冒,但是我又不确定会不会感冒,虽然是很容易感冒。存在侥幸心理,期望儿子能明白道理并做到。想想我们大人也经常直到做不到呢!不是说直到和做到差着一条鸿沟吗?然后儿子一哭我就妥协了。我如果一直坚持会怎么样?儿子会不会一直哭?还是他会妥协?同样的情况还有吃零食,尤其是吃糖的时候。儿子吃零食的时候有个习惯,就是一手一个。如果只给他一个,他会一直说“这个手还没有呢。”我知道吃糖多了不好,但是我对于这个吃多的概念很模糊,究竟什么是多?一天一个叫不叫多?几天不吃偶尔一次吃两个叫不叫多?下次体检咨询一下医生。我现在的做法都是在他想吃糖的时候尽量转移他的注意力。实在不行了就给他一个五毛的硬币,一个一毛的硬币,他现在还看不出来区别。买糖的时候,请店主配合告诉他,他的钱只能买一个。
提炼
尽量多提前预防。比如出来玩儿之前我在外面感受一下温度,穿合适的衣服。尽量避开小卖铺走。(避不开的时候,我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又回到了问题,糖吃多少算是多?)
记录2
昨天反思营开营第一天,虚舟老师说提几点要求:一不要潜水,二互加微信。不一会儿青词老师和令芳老师加我微信,我通过之后两位老师发来了自我介绍,我一看特别优秀。心想这么优秀的人还这么主动。
反思
我想优秀的人都是主动的,越主动越有优势,有优势,成长就快。比如在社群里,争当班委,多冒泡。昨天大家都很积极热情,参与度很高。我想这和老师提出了那个“不要潜水”的要求有关。我就是经常在社群潜水的,看大家讨论的热火朝天,我不知道说什么(有时候是带儿子时悄悄看一眼手机没时间回,过了讨论又觉得回复不合适)。虚舟老师说“在这里可以自由的表达你自己,只要得体”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具体什么是得体呢?我想应该是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不伤害别人,不会让别人感觉到难堪,多给别人鼓励,打call。
提炼
主动。社群里主动链接,主动请教,生活中主动打招呼,主动提供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