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此文,你在股市中的收益将大幅增加!

作者: 31eb99ef75ff | 来源:发表于2018-09-10 11:51 被阅读4次

进入股市,就得把自己当作渔夫和猎户,要具备优秀猎户的品质,在狩猎不同的猎物时,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猎物习性的方法。正如你想要钓到鱼,就得学会鱼的思考方式,当给予鱼以蚯蚓为诱饵的时候,它才会上钩。圆的世界、相通的事告诉我们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我觉得股市里有三种人:

第一种是一会儿空仓,一会儿满仓,但是节拍踏不准,所以经常亏钱;

第二种是,高位的时候获利清仓,低位的时候重仓待涨,这种人是神,现实生活很难看到,假如有,也是首富级别的,道理都懂的;

第三种就是天天满仓的人。

我自认为没可能做到第二种人,就心甘情愿做第三种人。只要选的股票强一点,跑赢大盘不是难事,而全世界股市的大盘,总体而言是上升为主的,这就是我获利的理论基础。我们的股市拥有全世界最多的投资者和最高的换手率,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入市25年,长期满仓!

从92年开始投入5万一直满仓到现在。

我是职业股民,整天看股票,什么都没干,20多年来吃的用的住的孩子上学什么的都是从这市场赚来的。

94点满仓,1000点满仓,6100点也是满仓,15年股灾时满仓,现在还是满仓,15年股灾下跌损失了我自己史无前例的利润,但都是赚钱的。觉得有点可惜,但手中的股票多了好多,我算了下,如果再回到4000点,不用到,5000点,我的资金又会创出新高!

股市,是我的梦想之地。

做生意的人都应该知道,不可能因为淡季而不开张,做实业也一样,不可能因为产品价格跌了就停产。淡季有淡季的经营方法,节省开支,艰苦点过日子,到了旺的季节别忘了提取些钱出来。

我做股票就当作生意一样经营,行情好的时候有福利资金提取甚至有准备亏损资金提取,乘下的都是股票,长期满仓。就这样,一年一年都过来了。

做职业股民感觉很好,爽,还有就是很自由,业余时间也特别多,平时在家做股票还可以做做家务,周末休息两天,平时节日假期也特别长。最重要的就是自由,生活自由,行为自由,投资决定不用上班打卡、开会讨论。不过,下跌阶段是惨了点,一天跌掉几年的“工资”收入。。。不过,涨的时候也一样的,数钱数到手抽筋。

要知道,全世界股市的大盘,总体而言是上升为主的,而我们的A股市场拥有全世界最多的投资者和最高的换手率,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一、用做生意的方式经营股票

把投资股票当成生意去做的人,是聪明的投资者。——格雷厄姆

既然是做生意,你肯定得时时小心、处处在意,细细考量一切,去做自己能力圈范围的事情,去做自己精通的事情。

1、行业

首先是你该选择一个什么样的行业。

首选自然是朝阳产业,符合整个世界的趋势,比如说大保健、比如消费升级、比如AI,这个产业最好还要是国家政策扶持,比如新能源;

它还必须是没有天花板,具有广阔的前景,营收和利润能够以指数式跳跃性甚至爆炸式地成长,比如连锁店这样的,在一个领域成功了,就可以复制到其他领域;

当我开始创业,我最好是选择一个超级细分的市场,比如新能源汽车的一个配件,比如电池,比如玻璃,最好还是切合某一个品牌,比如符合比亚迪的产品定位,因为足够细,就好发力,做到了第一,就相当于独占了整个市场,因为在品牌和产品的号召下马太效应会愈来愈明显,后来者根本无力竞争,因为整个市场就那么大,这个时候我就可以有定价权;

又比如说企业如何应对同质化竞争,尤其是天朝价格战基因如此强大,如何在一片红海之中映出蓝海,如何进行差异化竞争,如何站在整个产业链价值链的高度创建品牌,如何去设置竞争壁垒,如何去依靠产品和品宣公关占据消费者的心智。

当然投资我们不必如此,无须如此劳神费脑,承担巨大的风险,投资最优雅的地方就在于它的流动性,我们完全可以跨行业分享企业高速增长的阶段,可以直接分享已经形成垄断地位的企业的红利,比如茅台,比如同仁堂。

但是归根到底投资与实业的逻辑是一样的,就是公司赚钱,股价自然不会差。马克思已经说得很清楚,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尽管两者波动的方向未必一致,但价格终将向价值回归。

2、管理

除了行业还有管理。

早年尝试创业给我最大的感受不是商业竞争的惨烈,而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合伙人。除非是已经无比强大的竞争垄断性的公司,否则一家好公司对于领导人的要求是极高的,无论是眼界、格局、管理能力还是具体的执行力度和速度,都含糊不得。

一个管理层之内既要有内部牵制,又要保持无缝沟通,每一个都不容易,管理的形态一直在变化,这个话题又是一个充满艺术的话,像仙人这种一般的投资者根本抓不住一点皮毛。

从很大的程度来说,仙人学习会计,是迂回策略,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财务分析和商业管理,服务于投资决策。有价证券离市场基础太远,市场证券化程度越高,作用的因素越复杂,投资决策越容易忽视实业的基础和本质,也就越飘忽。

早年创业的经历使我深信,股票的本质是企业,市场因素只是一个附加的福利,投资是一个基于商业思维而不是数据的游戏,会计的最高境界是管理和交叉融合,单纯的财报分析只占据整个投资模型中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东西是不确定的,是难以量化的,像艺术一样难以评估。

国外很喜欢通过观察管理层的利益分配、公关应对的历史记录来评判分析一家公司管理层的人品、管理艺术、执行能力等等,但是在天朝,分红的公司都是极其稀少的,高送转更多像是一种投机的把式。

种种的因素杂糅在一起,使得分析一家管理层的质地是极其困难的,哪怕是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进行管理层与公司的利益绑定,由于会计的课责性没有到位,高管承担的责任其实并不与之地位、收益相符,这也是仙人青睐垄断和品牌的原因,刻意去寻找管理层因素可以弱化的公司,以这种方式从别处去寻找替代的确定性。

3、价值与价格

最终还要考虑价格与价值。

王尔德说,很多人都知道价格,却鲜有人懂得价值。

投资就是用四毛钱去买1块钱的东西。因为市场的误判,价格与价值就产生了错配,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发现这种错配,然后买入它,静待价值的回归。

困难的地方在于发现错配,也就是估值,时至今日,各路大师仍然在估值的问题上没有一个统一而确切的认识。无论是用PB、PE,还是PEG、DCF法,最终都只是一个基于定性的估值区间,这就要求我们预留出一定的安全边际,这个安全边际具体是多少,又要根据我们各自的风险承受能力、定性分析能力和估值区间的置信度来判断。

除了难以估值和估值的不精确,另一个价格风险在于,价值是否能够在有效的时间里回归。比如你发现并买入一只低估了30%的股票,但是它却用了10年的时间回归,这个时候的风险就在于反弹的时间太久以致于平均年化收益过低导致收益损失。这就要求我们去选择那些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品牌龙头企业,选择那些盈利能力强大的公司,这样才能增大获利的概率,减小损失的风险。

其实假若股票不能流通,那么我想绝大多数人考核一家企业的标准会更加严格,细细地考究公司的行业前景、商业模式、现金流量、竞争格局、管理能力,以一种更为审慎的态度来进行投资决策,成功的概率反而更大。

但是因为证券市场的流通,参与的对手变多,作用的分力也越多,市场的反应机制更加复杂,政府还喜欢时不时瞎搞,股价的波动频率和幅度都成百倍地放大,偏偏证券市场的准入门槛又低,投机的性质又淡化了商业的基础,使得整个市场的运行十分庞杂,风险指数式放大。

二、一招选出十倍潜力股

选股的具体方法有很多,一直以来,我都坚信“视野有多宽,盘子就有多大”的理念。

消费升级股通常都是慢慢往上爬的(相对于科技股而言),因此我将其称为慢牛型。科技股通常都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因此是快牛。一个产业被列为国家支柱产业,往往会得到银行信贷、政策的大力扶持,但是这个产业往往也是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不是国家瞎想出来的(即该产业往往属于消费升级股或科技股,在美国,由于消费升级早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娱乐”,因此其国家支柱性产业往往只能选择走高科技路线,而在中国,由于还处于消费升级的进程中,因此其每个阶段的支柱性产业往往是跟消费升级有关)。所以一个产业被列入支柱产业,相当于国家给这产业加了增益BUFF,能够让股价从原来的翻10倍变成翻30倍。重组类股票要么不涨,一涨就是十几个涨停板,因此是疯牛。大国博弈由于普通人往往难以洞察,他就像潜行者一样,当他暴露在众人目光下时,已经翻了10倍,因此是隐形牛。例如大华股份,一个做摄像头的低门槛企业,股价竟然3年内翻了10倍,有多少人从一开始就看懂他?马后炮的意淫者倒是一堆。

上表涉及的行业太多,虽然每个行业都能产生大牛股,投资者只需选定一个,专注研究该领域的个股就行。但是我这么说,童鞋们肯定不满意,必须希望能进一步筛选过滤。那好吧,我们就按照一定原则来进一步精选行业概念。

原则一:选择多重利好叠加的行业。例如某行业既涉及消费升级又是国家扶持,又跟大国博弈有关,则优先选择。(例如传媒就符合三者合一)。

原则二:选择该产业链上最核心的行业,在核心行业里选择最核心的部门,例如苹果产业链,从手机壳、触摸屏、电子元器件到APP、手游甚至连移动、联通都是它的受益者。那么你应该如何选择,首先是选择跟产业链直接相关的,而不是那些搭便车的,这样你就可以去掉APP、手游、移动联通。其次要选择该产业链专供的产品,而不是多行业共用产品,这样你就可以把电子元件去掉,然后要选择产业链上最具有定价权的部门,即选择apple公司,但是这家公司不在中国,那只好选其他品牌手机了,于是你盯上了小米,但是小米没上市,那就退而求其次,从上市公司里选择技术门槛最高的,工艺最复杂的。这样你比来比去之后就发现中国的上市公司只能做触摸屏。同理,跟可穿戴相关的产业链,首选自己可以做可穿戴设备的公司,其次选技术门槛最高的——传感器技术(如红外测距、人脸识别之类的)、最后选择出货量最大的(柔性电路、电子芯片)。

原则三:看市场普及率。下面这幅图大家一定要牢牢记住。它指出了一个产业的发展规律,百试不爽。这些都是我珍藏多年的图片,一般人我不告诉他。新兴产业在普及率达到10%时,股价开始加速上涨,到普及率达到50%时见顶。之后将进入惨烈的淘汰战,伟大的公司将会诞生,股价将会持续上涨,直到普及率达到90%。如下图,汽车指数从1914年开始飙升(普及率10%),在1920年崩盘(普及率50%),进入惨烈的淘汰战,全美汽车企业数量开始大规模减少。然后经历5年的去产能,福特等少数几家汽车商脱颖而出,股价开始猛飙,直到1929年(普及率90%),史上最惨烈的股市大崩盘,直接拖垮了欧美各国经济,德国被逼上绝路,1929年的股市大崩盘是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假如你还不信,那我再上一张图。1993年发生了什么?纳斯达克指数大牛市的开端,2000年发生什么?网络科技股崩盘。2008年发生了什么?全球股市崩盘。你再仔细看看下面的图中93、2000、08年时,互联网的普及率是多少?

看完历史故事,我们回到当下,如何利用上述规律来选出大牛股?在“牛股集中营”那张表里面,我们列出了很多的行业,但是他们当前的普及率是不一样的。这也意味着,有的牛股尚在襁褓阶段,有的正在上路,有的已经在半山腰,而有的已经快走到尽头了。因此,你要做的就是利用普及率来估算当前某个行业处于哪个阶段。每个行业普及率是多少,这个需要参考专门做调查的公司所发布的数据。我手头也没有这些数据,假如某些童鞋们刚好有相关数据,还望分享一下,集合大家的智慧一起炒股共赢。但是就算没有准确数据,某些行业还是可以通过草根调研来估计的。例如智能手机,现在连卖菜的阿婆都不用诺基亚了,都改用平板手机了,不用看精确的调查数据,你都能意识到其普及率至少达到50%了吧?例如无人驾驶汽车,现在还处于研发阶段,普及率肯定就是0%啦。可穿戴设备,看看你身边有多少人购买了苹果的手环或三星的手环就知道了,估计普及率还没到10%。(啧啧!普及率10%的东西我最喜欢了)。另外,我们可以从时间上大概估算出来。通常一个产品从1%到10%需要7年,从10%到50%需要7年,从50%到90%需要7年。(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7年之痒么?)假如以Iphone4推出时间(2010年)作为普及率10%的开端,那么到了2017年左右,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就会达到50%,到时整个智能手机产业链都会暴跌。假如你觉得这也好难估算,好吧,那就再简单一点:找出该产业链最牛逼的那只股票(例如apple、tesla)从他推出革命性产品的那一天算起(往往就是他股价的最低点处),股价涨7年就到头了。你拿尺子去量一下就知道相关产业链最多还剩多少年的辉煌。50%以后,就不是普涨行情了,而是个股行情,只有龙头大哥的股价才能再上一层楼。(注意,越简单的估算方式,误差越大,不要太迷信7年之痒,假如能拿到该行业的市场容量分析报告,还是要以数据为准)

特别提醒,利用普及率来估算股价顶部,往往适用于科技类产品,对于某些行业很难估算其潜在的市场容量和普及率(例如航母、传媒、房地产、美容)。其中有些可以从人口结构和人口总数来大致推算(如房地产、美容)。有些工业产品可以从产能利用率来推算,但是这些都只有专业的研究机构才能搞的定,个人投资者还是放弃去估算吧,直接参考机构的数据。

根据上面所述,我们就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打分模型,给各个行业打一下分,从而选出最牛行业。例如我下面的这个打分表格(注:上面数据乱填的,非真实数据,仅为展示模型而填)。优先选刚进入10%的+多重利好叠加+正统+有门槛的行业。再从里面精挑个股。

作为一个小散户,其实没精力同时去关注那么多行业,我建议小散还是从我给出的那些行业中选一个 (只有他的普及率处于10%-50%就行),然后只专注跟踪该产业链的情况,不要三心二意,今天搞一下锂电池,明天搞一下机器人,后天搞一下基因诊断,最后啥都没捞到,7年后再回头来看,当年搞过的每只个股都翻了10倍了,自己的资金反而缩水了50%。我这节课的内容并没有告诉你应该持有哪只股票,但是至少可以增强你持股的信心,假如一直以来你坚定看好某只个股,而这个股恰恰就符合我上述的打分标准,那么看完我的文章后,你就应该坚定持有,不要被别人忽悠几句就改变自己的看法。曾经买过万科、苏宁电器的人一大把,但是能一直持有的没几个人,为什么?因为他们心里没底,没信心持股,为什么没信心?因为他们看不透未来5-10年会发生什么。而我这篇的文章的作用就是告诉你,你手中的个股值不值得你关注或持有5年。此外假如你看好的某个行业没有被我列入表中,也不要灰心,也许是我忽视了该行业(我也是普通人呀,不可能每个细节都想到),你根据我告诉你的寻找牛股的方法来甄别你看好的行业到底是否具备牛相。

最后,假如你非要让我说出我最看好哪个?目前我看好基因诊断、柔性电路、充电桩。

今天的炒股干货分享到这,后期继续分享更多的炒股干货,最后,炒股要理性,吃鱼吃中间,不要鱼头鱼尾都想吃;不要总是等到网里有十条鱼了,才收网,网里有五至九条鱼也可以收网。

在当下市场行情,有很多股民朋友不知道如何操作,总是买了就跌,卖了就涨,不知道主力是洗盘还是出货,长期关注股海胜境的朋友,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选股、买卖点的问题,想学习如何看趋势、资金、买卖点,识别庄家动向和主力资金流向,欢迎前来交流和探讨,一起了解市场,看清市场操作轨迹,推送选牛股思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懂此文,你在股市中的收益将大幅增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rqs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