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好的教育大概就是这样吧,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教化,没有生硬的说教,而是将教育融入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成为一次教育的契机。
在90后儿童文学作者张雨荷的笔下,我看到了这样的教育。
张雨荷的新作《鱼水谣》,讲述了长江边上的弥江古镇上,周家大院里四个孩子的成长故事。
在鲜活的人物故事背后,还有酿酒坊、茶馆、理发店、长街宴、寿宴这些民俗特色的点缀,让我们仿佛真的身处在那个江边小镇。
而一段围绕小乌龟展开的故事中,处处都藏着教育的身影。
一、同理心
青鱼获得一只小乌龟后,周家大院的四个孩子都很喜欢。
蒋文歌一出现就将小乌龟抓起来抛着玩,孩子间的相互教育也因此展开。
安瑶指出蒋文歌的行为伤害了小乌龟,小乌龟会因此感到了难受,应该立即停止。
安瑶的指责中,体现了孩子对弱者(小乌龟)的天然同情,虽然她不是被欺负的对象,但她却能对此有同理心,请明确地指责施暴者。
这样的同理心和对抗的勇气都难能可贵。
二、知错和承担
蒋文歌因为抓乌龟的行为遭到了小伙伴的提防,于是报复性的在养小乌龟的瓷盆中倒了一点酒,导致了小乌龟的死亡。
青鱼因此哭得厉害,青水和安瑶也默默哭泣,周家大院因此鸡飞狗跳。
在这次事件中,蒋文歌无疑是那个遭人嫌弃的熊孩子,但他毕竟也只是一个五年级的孩子,对很多事情还缺乏正确的了解,再加上蒋家父母的打骂式教育,导致了他并不愿意向父母倾诉。
幸运的是,他遇到了陆爸爸,他将怀疑是自己害死小乌龟的事告诉了陆爸爸。
陆爸爸接下来的行为值得学习,在意识到面前这个犹犹豫豫的孩子可能做错了事后,陆爸爸没有直接质问和指责,而是给蒋文歌营造了一个相对放松的环境,引导他自己说出来。
在蒋文歌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却害怕主动道歉影响和小伙伴的关系时,陆爸爸再次引导他勇于承担,并提出和他一起去道歉。
在这个过程中,陆爸爸一直都是引导,所有的决定都是由蒋文歌自己做的,但无疑,他做决定的方向离不开陆爸爸的引导。
而这一次的知错认错和主动承担面对,对于蒋文歌而言,也是发自内心的自主行为,而不是在大人的威逼所做的违心之举。
三、离别和原谅
在小乌龟之死真相大白后,陆爸爸又带着孩子们集体为小乌龟举行了葬礼。这是一次极好的关于离别和生命的教育。
年幼的孩子往往意识不到离别所带来的意义,而小乌龟的离开,在让孩子们伤心的同时也深刻体味了离别的含义。
一个葬礼是对离别的最好的告别仪式。
在青鱼说到蒋文歌的道歉时,陆爸爸假装不知情,让青鱼自己判断。原谅与否,这件事从来都是当事人才有资格决定,陆爸爸没有仗着自己家长的身份,要求孩子去做什么,或者代替孩子决定什么,而是充分尊重了孩子自己的决定,并给予了支持和肯定。
故事中,除了小乌龟这一段外,还有很多细节都体现了温馨的亲子关系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比如外婆教育青鱼不应该在别人繁忙的时候去打扰;安瑶拒绝了青鱼去驾驶室找爸爸的提议,因为这违反了规则;青鱼能毫不犹豫地说出“不怕!有妈妈在。”这是孩子对父母的充分依赖;周家大院的人一起为安瑶与母亲的见面营造热情待客的氛围,这是对孩子尊严的维护……
在这些小小的细节中,处处都是温情,处处都有教育,这大概就是儿童文学最大的特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