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言: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莲生。
这个莲花会没有根吗?极乐宝池里的莲花一定是有根的。莲花是佛的正觉莲花,它的根就是佛的正觉。既然有根,它就是牢靠的,不是漂浮的,也就是说,念佛是没有白念的。
虽然有根,可能会显现没有根。极乐世界是平等一相,又可以显现一切差别相,在没有差别中显现差别,这就是方便示现。比如说,极乐世界有没有九品莲胎,花开迟速?有,但这同样是为了度化众生方便示现,并非实有,所谓望存化益。
跟大家讲一则“念佛不愿生,莲花没有根”的故事。
有一位莲友,叫觉慧,在1970年,她十六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佛了。不过刚开始学佛,她并不念佛,她念《地藏经》,念地藏菩萨圣号。
两年之后,他的父亲得了非常严重的病。她非常有孝心,就虔诚地为父亲念《地藏经》。一天晚上,她父亲梦到一个光头的年轻人,拿了一根锡杖,跟他说了一首诗:
孝顺子孙菩萨求,
菩萨听到赶来救,
这次不死活很久,
给你添寿二八秋。
二八春秋一十六。
意思是说,因为你孝顺的女儿向我求愿,我就满她的愿,给你添寿“二八秋”,让你再活十六年。
几天后,觉慧的父亲真的就恢复健康了。
觉慧结婚后跟丈夫办了一个念佛堂,他丈夫是学净土的(现在已经出家,就是净灿法师),那个时候就开始学净土了。有一天,他就劝觉慧说:“我现在念《阿弥陀经》,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你念《地藏经》,你跟我求的不一样。我们是夫妻,我们要同行、同愿,所以你也要念佛。”觉慧觉得有道理,“那好吧,我也念佛”。
从此以后,夫妻俩每天共修念佛。这样过了十六年,觉慧的父亲中风了,卧床不起。
他们夫妻就把父亲接到自己家里照顾,并且陪伴父亲念佛。有一天,觉慧给父亲念《阿弥陀经》,当她念到“五根五力”的时候,她父亲就讲:“停下来,停下来,不要念了,去把你妈妈叫过来。”
妈妈正在厨房炒菜,觉慧把妈妈叫来。父亲就警告她说:“我们念佛,我们的莲花都是有根的,唯独你的莲花没有根。”可能是他在之前已经看到到极乐世界的莲花了,估计莲花上都有他们的名字,他就看到他妻子的莲花没有根,现在听女儿读《阿弥陀经》“五根、五力”的时候,他想起来了。
觉慧的妈妈就说:“怎么可能呢,我念佛比你念得还勤快,我的莲花怎么可能没有根呢?你不要胡说八道。”
不久之后,觉慧的父亲就去世了,刚好是地藏菩萨跟他讲的十六年。
又过了十年,觉慧的妈妈也中风了,也住到了觉慧家里,由他们夫妻照顾。
有一天,觉慧的妈妈对她说:“佛来了,手里还拿着莲花”。觉慧就说:“佛来了,你要赶紧跟佛去啊,这个世界太苦了,你不要留恋。”她妈妈说:“我不去,我要求佛再让我多活三年,我要跟你们在一起。”于是,她跪在床上合掌哭着求佛:“佛啊,你让我多活几年。”
觉慧这才知道,妈妈平时虽然念佛,但并不是为了往生极乐世界。她曾三次见佛,都没有去,每次都哭着求佛“让我多活几年”。
于是,觉慧夫妻俩就经常劝妈妈要往生极乐世界,慢慢地,大概半年之后,她才有了愿往生的心。有一天,她就对女儿说“给我梳妆打扮一下,我要往生了”,觉慧刚为妈妈梳洗完,她就往生了。
这个感应故事,表面上是告诉我们,能否往生取决于你有没有愿生心。你不愿意往生,佛不会强迫你往生,这层意思是浅显的。
其背后另有深义。事实上,佛不怕你没有愿生心,只怕你不念佛。你只要念佛,那怕只是求人天福报,佛自有办法发起你的愿生心,佛的愿力自然发起你的愿生心。
佛早就知道觉慧妈妈虽然念佛但是没有愿生心,所以佛预下伏笔,在十年前,让她丈夫看到她的莲花没有根,以此来提醒她,也提醒她的儿女。
十年后,在她往生半年前,她虽然中风病苦,依然贪恋执着不愿往生,以至于佛来接引,她不是求往生,而是求生。她不愿意往生,佛知不知道?佛当然知道;可是佛为什么还来接引她呢?我们可以理解为佛是自然而来,念佛佛来,法尔自然。问题是,佛来她未必能见到,她之所以能见到佛,不是她自己观想的本事,是佛的三昧神力加持“现在目前”,她才能见到的,佛是有意为之的,是故意现身让她看到的。
这里有两种可能:第一,佛正是为了发起她的愿生心,在她还没有到临终的时候,预先而来,让她的儿女知道她虽然念佛可是不愿意往生,所以她的莲花没有根,父亲没有说瞎活。这是提醒她的儿女要劝她发愿往生的。
第二,也许她三次见佛,真的是到临终了,可是因为她不愿意往生,眼看着就要堕落轮回去了,佛慈悲现身,来加持她,增加她的福报,延长她的寿命,以便发起她的愿生心。这种可能其实并不符合逻辑。一个人果真到了临终,他能见佛,说明他有念佛(或有助念),因为佛不可能离开名号而来。临终能念佛见佛,还不能往生吗?如果不能往生,“乃至一念”岂不是成了虚言?平生有念佛,但是没有愿生心,这个往生不定,因为临终未必还念佛。至于临终念佛,都已经见佛了,还要论有没有愿生心吗?没有愿生心,到临终了,他还会念佛吗?临终了,他只要念佛,即使没有愿生心(碰巧念佛),佛的愿力(名号)自然牵引他往生,因为名号中本有真实的愿生心。
总之,只要念佛,佛自有办法发起她的愿生心。佛未必需要借助她的儿女才能发起她的愿生心。试想,如果她没有亲自见到佛,她丈夫没有跟她讲莲花没有根的事,以她这样的根性,儿女们劝她发愿往生有用吗?没有用的。所以,佛之所以三次现身,不仅仅是启发她的信心,也是要告诉我们,只要念佛,佛自有办法发起我们的愿生心,因为我们所念的这句名号中有愿生心,我们众生的愿生心,在法藏菩萨成佛之一时,已经具足成就在这句名号中了。“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所以,我们的愿生心,不在我们心中,在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中。只要念佛,自然而有愿生心。
事实上,任何人、任何众生的愿生心,都是佛已经成就的,都是佛的愿力发起的。《无量寿经》言:
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
又言: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音声(佛的愿力),有发起众生愿生心的功能,能令众生开悟,所谓“名能悟物”,《往生论》言:
梵声悟深远,微妙闻十方。
又言:
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
悟,是悟物(昙鸾大师释“妙”言:名能悟物曰妙)。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微妙名声,能令十方众生开悟,能令一切众生发愿往生,这叫“闻十方”“悟深远”。
你悟了吗?
网友评论